新笔趣阁 > 苗烧水奇遇记 > 《苗烧水奇遇记》第60章 059
    第五十九回:度千劫心中留自己/存一念无悔过平生

    缘分到了的时候,不要拒绝。缘分尽了的时候,不要留恋。这就叫豁达。苗烧水不懂这个道理,看到好东西虽然没不敢伸手,可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哪怕已经时过境迁,他还是念念不忘。如果仅仅是念念不忘,这不打紧。如果还要进入别人的领地去拿东西,这可就犯忌讳了。苗烧水在离开六班的时候,心里藏着许多不舍。在你即将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如果有人请你经常回来看看,你千万不要太认真,因为对方这句话绝不是认真说的,这绝对是一句客套话而已。

    六班没有人对苗烧水的离开有丝毫不舍,可他还是经常回到六班来玩。一开始大家对他还算客气,来的次数多了大家就都不乐意了。他多次遭到六班土著们的戏弄,这让苗烧水十分难看。李敖猎取他的现任妻子,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当时李敖已经年过半百,对方还是不到二十岁的黄毛丫头,对方站在公交站牌跟前,微风吹动长发,画面十分动人。这个时候一道选择题摆在他的面前,要不要上去跟她说两句呢?如果上去了遭到拒绝,当然是一件很伤面子的事,如果上去了对方直接报警,警察不至于把他抓起来。李敖是这样说的,他说:“是面子重要,还是女人重要呢?在我看来女人比面子重要,所以我就冲上去了。”

    这个过程很难想象,他上去走到对方跟前,把嘴巴靠在对方的耳旁,轻轻的叹了一声,一切就结束了。女孩跟着李敖走了,然后发生了你想象中能够发生的事。女方的父母当然会反对他们的婚事,女孩的回答掷地有声,她说:“不让我嫁给李敖我就去当尼姑。”李敖是个什么人,他是女星胡因梦的前夫,这厮曾经与无数女性发生和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人们很难想象他守得住一段长期的婚姻。不过女孩还是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他,婚后的李敖依然故我,不过他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交给了新婚的妻子。他的妻子对他还是比较宽松的,不过她卖掉了李敖的汽车,这样作为社会名流的李敖,再想找女人一起娱乐就困难了。

    道理很简单,你很难想象一个很有名的人带着绯闻女友往公共交通工具里凑。胡因梦没有为李敖生育过子女,所以他的大女儿应该是非婚生子女,他的第二任妻子为他生育了一男一女。他们受到的教育是这样的,母亲往往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因为他们有个玩世不恭的父亲。李敖在教育儿子的时候显然要比教育女儿要谨慎得多,比方说儿子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喜欢二十五六的女人。李敖对儿子发出了警告,警告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二十五六的女人不是你能驾驭得了的,你跟他们一起玩儿,一定会吃亏。会吃什么亏呢?不得而知。

    一般来说男女发生关系,大家都会觉得女方吃了亏。同样是形容那女发生关系,女人就叫做**,男人就叫做得手。这是什么逻辑呢?一般来说女人在和男人发生关系之前就会开出条件,或者悄悄的设下计谋,一旦关系发生,男人就得承担后果。言尽于此,其实李敖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李敖提出这样观点是有原因的,早年间他也曾为情所困。他在做学生的时候就表现的非常守旧,他整天穿着旧时代的长衫,因为他非常的崇拜胡适。与他同时代的人都不愿意穿长衫,大家更愿意着西装、打领带,这样方能显出自己是个新潮的人。

    李敖与他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那个时候他与遭遇了一件不幸的事。他爱上了一个女生,却遭到了女方的拒绝,这个拒绝来自于女方的母亲,对方这样说:“如果你将来竞选岛内的行政长官,我们一定不会投你的票,如果你将来讨饭,麻烦你在路过我家门口的是走快一点。”这话深深的伤害了李敖,当天他就服下了安眠药,他这样做的理由再简单不过,他说:“我不想活了。”当然他非常幸运的被同学救了下来,此后他变成了一个不服管教、玩世不恭,却极具生命力的人。

    他先后两次被投入监狱,作者想说其实作家也许大部分都不适合结婚,因为他们太过于自我。作者本人虽然不敢说自己是作家,也不配以文人自居,不过他身上也有一些与作家类似的品质。他想是一只生病的老虎,每一只老虎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然后它尽全力去守护这片领地。一只生病的老虎,这意味着它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即便用自己想象力划出一片领地,也会不断的遭到来自多方面的侵犯。人生中能够如愿的事情不足十分之一,没有爱情,亲人也因为价值观的冲突而无法交流,因此亲情也在不断淡化。

    对于作者坚持自己的价值观远比经营亲情重要,没有亲情,自己会感到无助,会陷入孤独,但是如果自己的价值观被颠覆,这意味自己将变成另一个人,一个自己不会喜欢的人。理想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值得为之献身。这里所指的献身,是指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只有那种为了谋求上级的提携就劝说自己的妻子去陪上级睡觉的这种做法不能叫为理想献身。为了争取机会,就跑去跟掌权的人睡觉,或者去掌权人的女儿,这样的做法也不叫为理想献身。武曌登上了皇位,让自己的多年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回想过去他设计害死萧淑妃,害死王皇后,亲手掐死小公主,毒死长子李弘,逼死次子李贤,三子李显被吓得屁股尿流,只要听见长安来人就忙着上吊。此外,他还下令杀死了自己的侄女,至于被她害死的唐室宗亲更是数不胜数,她不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她的丈夫兼公公李世民是个有理想的人,也许看官会嫌弃作者歧视女性,其实不然。

    前文书已经说过了,李世民屠戮建成和元吉一门,主要是因为他不甘心自己一辈子做个囚徒,不愿意在后半生做人家案板上的鱼肉。因此他决定冒险出击,他的这个举动使得乾坤倒转,二皇子世民被立为储君,成为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李世民这个人的确不是一般人,他生得龙章凤姿、天日之表,这就不提了。就说他十四岁那一年,他迎娶了高士廉的外甥女,即长孙氏。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内兄,也是从小他的玩伴。玄武门之变的前后,长孙无忌发挥了重要著作。

    十六岁那一年,他在雁门关救驾,一战成名。十八岁那一年,他劝说自己父亲起兵,乘势夺取天下。在进入关中的前后,李世民运筹帷幄,发挥了重大作用。往后在扫平群雄的过程中,他发挥了主要作用。九年之后,他发动玄武门兵变,将建成和元吉除掉,把皇帝囚禁起来,他真正成了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说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首先就得从他的名字说起,他的名字叫世民,意思是济世安民,这的确是一个很有使命感的名字。他拥有这样一个名字,他也是这样做的,当大家对隋炀帝抱有希望的时候,李世民奋不顾身去救驾。

    当隋炀帝让天下百姓失望的时候,李世民就鼓动自己的父亲承担起济世安民的重任,让已经动荡的局势再次安定下来。说白了,父亲在李世民的心里就是一面旗帜,真正为济世安民这个理想不断努力的人还是李世民。他在掌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天下和解,因为在玄武门兵变的过程中他已经把建成和元吉本人以及他们的子女全部杀光,这就意味没有人可以打出他们的旗号再来与之政权。在自己取得绝对胜利的前提之下,抛出天下和解的议题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这个举动充实了自己的团队,也让自己得到了更多的支持。李世民也是个凡人,不可能像教科书一样活着,没有一点瑕疵。

    他脾气非常大,好胜心非常强,为达目的有时候不择手段。但是他不是个不识好歹的人,妻子劝他,他就听妻子的。魏征劝他,他也听魏征的。跟一个大臣下棋老是输,他将棋盘掀掉,扬言要杀了那个大臣,但他也只是说说而已,不可能真的把那位大臣杀掉。李世民做皇帝的时代,君权是受到限制的,建设国家的方略是由房玄龄他们提出来,皇帝不过是总揽全局,不是事无巨细,全部插手。皇帝的旨意频繁被门下省的官员驳回,虽然皇帝对门下省有许多抱怨,但他还是恪守规矩,没有拿门下省的官员开刀。

    正因为他知道好歹、从善如流,所以在他手上,唐朝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朝代。武曌的政治才干没有办法跟李世民相比,他绝没有李世民那样的胸襟,她重用酷吏、制造恐怖气氛,试图以此压服众人。武曌让自己的男宠带兵,宰相做他的幕僚,这是非常荒唐的事。也是这位带兵的冯小宝,闹出了火烧明堂的丑剧。武曌只是一个为了权力不顾一切的政客,李世民是一个以济世安民为己任的政治家。作者知道,有许多人对李世民保有成见,说他屠戮兄弟,说他篡改史书。

    吐露兄弟是情非得已,篡改史书是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记得《贞观政要》里载有这样的事,有一天皇帝在和大臣们一起讨论问题,皇帝正在发言,突然觉得自己说错了话,这个时候他就看见史官在那里写个不停。于是他就要求看自己的实录,这是个十足的无理要求,史官也非常直接的表示拒绝,可这一切都没有用,老子偏要看,你能怎么样?史官没有办法,于是他就看到了自己的实录,看完之后发现史官替自己隐瞒了许多过失,他就把史官招来告诉他不要隐瞒自己的过失,要照实写。这才是伟大的李世民,而不是像某些小人说的那样。有人以史书中把建成和元吉描述的十分不堪为由,指摘李世民篡改史书。

    这样的指摘是没有道理的,其一,史书的描述并无不妥,如果建成和元吉真的功勋卓著、深得民心,李世民哪能那么容易实现天下和解。他们的旧部会那么心甘情愿的投靠李世民,这件事只有一种可能才能解释的通。李世民实在是太优秀,而他们的主公实在不成器,所以他们才会为李世民的巨大魅力所折服。好像前文书已经说过了,李密本是逐鹿中原的一位英雄,因为犯了致命的错误,不得已来投靠李渊。平心而论,李密不服李渊,但他见到李世民之后,瞬间就被李世民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秦王仪表出众、英气逼人。这样的人才该成为抓在天下的人物,只可惜他没有来得及与李世民再度结缘就是因故死去。在唐朝流传这样一个典故,一位低级官员白天在阳间干活,晚上就在阴间兼职做判官。一天他值班的时候突然看见皇帝被押到案前,这个时候这位判官就厉声质问,说:“你为什么要杀兄弟于殿前、囚慈父于后宫?”李世民顿时语塞,神情十分尴尬,这个时候为了自己能在阳间得到好处就主动替他打圆场,说:“我知道你其实是杀亲报国。”

    李世民表示同意,这当然是百姓们附会的故事了。虽然李世民的确干掉了自己的兄弟,囚禁了自己的老子。可百姓们还是愿意出来替他打圆场,原因很简单,李世民是个爱民的皇帝。晚年的时候,他的老战友一个个离他而去,他挚爱的皇后不到四十岁就离开人世,他立的储君很不成器。在选择新的储君的时候,他迟迟拿不定主意,最后做出的选择实在是差强人意。李治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可李泰的表现就会好一些吗?非也!李泰穷尽各种手段来逼迫承乾,李世民担心他将来成为隋炀帝。他也曾钟情于李恪,只可惜他是庶出的皇子,得不到朝臣的支持。这样他变得越来越消沉,尽管如此,他还在不断反省自己过失,他绝对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君主。

    如果看官也曾熟读史书,你一定知道命和运对事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李世民能够成功,因为他实在是太幸运了。他生得仪表堂堂,天资聪颖,能够娶一位非常贤淑的妻子。有太多有才干的人归顺到他的麾下,他能够与自己的部属们以诚相待,互相支持。正是他的部下们强有力得支持,他才能够真正成为掌握唐朝命运的人物。在他即将开始帝王生涯之前,他得到了魏征。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有忠臣,就是对皇帝有绝对的忠心,这样的人多半要成为昏君的陪葬品。

    明君需要的不是忠臣,而是贤臣。贤臣和忠臣的不同在于,他有**的人格,他有自己的理想,只有明君才能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而他报答皇帝知遇之恩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之责。魏征就是一位贤臣,他曾经投靠李密,也曾在郑颋的帐下效力,归唐之后不受重用,之后又投靠窦建德,不得志,又靠建成,他的建议也没有被采纳。李世民掌握权力之后,他的建议险些要了李世民的命,可这个时候他却迎来了人生际遇一次重大的改变,因为李世民是个识货之人,他能懂得魏征谏言的价值,从此这个敌方阵营里的重要智囊就变成了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

    李世民是成就魏征的人,他给了魏征施展才干的机会,而魏征为了实现帮助李世民实现济世安民之志,他屡次冒死谏言,皇帝被他的忠诚深深打动,这种忠臣不是那种愚忠。如果他选择为死去的建成殉葬,他的一生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了,而他在归顺李世民之后,为唐朝立下的功勋,让他真正成了一个名垂青史受万世膜拜的人物。不过遗憾的是李世民并不能够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尽管他一生用了不少贤臣。在他人生的最后关头,他选择了相信长孙无忌。

    而早年间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她就一再劝李世民弃用长孙无忌。道理很简单,长孙无忌是李世民从小的玩伴,私人关系实在太好了。这样的人如果跻身于朝堂,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他是皇帝亲近的人,别人就是外人了,无形中就会疏远那些有才干的大臣。长孙皇后反对长孙无忌出仕,也是为长孙无忌本人和长孙家考虑的,长孙无忌是这样一个人,他对李世民那是没的说,绝对的忠诚,同时就有了一个问题,他不拿自己当外人,那皇帝当自家人,在私人领域这无可厚非,可在朝堂上问题就大了。李世民把他的这位好兄弟捧为凌烟阁第一功臣,在自己驾崩之前,还把李治委托给长孙无忌照顾。

    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就忘记自己是谁了,李世民驾崩之后,长孙无忌就自动担负起了父亲的职责,你想给皇帝当爹,你能有好果子吃吗?李世民是人家的亲爹,你不过是他的舅舅。舅舅是不能当爹的,只能当大臣。长孙无忌在当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李治带着武媚娘来长孙无忌的府上恳请他允许立武媚娘为后,他竟一口回绝。当李治问另一个人的时候,那人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人臣不得以闻。”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老子是皇帝,你是大臣,老子居然跑到你府上苦苦哀求你允许老子改立皇后,还有天理吗?实际上从他出仕的哪一天起,就注定了他的结局。

    李渊在位的时候,任用自己的好兄弟裴寂当宰相,这种公器私用的做法让国家的治理出了问题。李世民不吸取教训,还重蹈覆辙,真是太糟糕了。李世民能够成为千古圣君,绝对是他的妻子和朝里的贤臣们共同辅佐的结果。书接上文,这个时候恨上苗烧水的不是别人,而是一位姓庄的兄弟。在六班的时候,苗烧水和他的关系还说得过去。自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也看上了邱云,一切就都变了。他对频繁造访六班的苗烧水简直恨之入骨。苗烧水也知道这件事,但是他没有办法不来。因为他割舍不下这段原本并不存在的感情,他越陷越深,可他因为的行为受到自己性格的极大限制,他也受到自己条件的限制。

    作为一个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家境寒酸,只会写几句破诗的人有任何魅力吗?当时苗烧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推没有余地,进没有前景。这个时候八班出了一件事,姓杨的英语老师亲人病故,她的回去料理丧事,这样她就需要向学校请假,她一请假,学校就需要安排一位老师来替代她,于是一个非常符合苗烧水期望的结果出现了。苗烧水与王惠本没有机会接触,这位姑娘是真真是个美人儿,她的男朋友是个非常彪悍的男人。苗烧水曾亲眼见识过此人对学生动粗,出手之快,出手之狠,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作者的一位同事曾说:“女人在拒绝别人的时候总喜欢说,你是一个好人,但是你不适合我。”

    作者笑着说:“是啊!大部分好人都被拒绝了,因为好人在追逐女人的竞赛中永远是失败者,适合女人的男人首先必须是个坏人。”这段谈话固然有他的偏颇之处,至少也能反映一部分事实。作者是年近三十的汉子,以临时工的身份混迹于基层官府。整天基础的不是一些穷极无聊的人,就是一些老弱病残的人,这些早就脱离了时代。

    可在陕北这样的蛮荒之地,呆在官府的人居然也代表先进生产力,似乎这样一群掌握着时代的脉搏,实乃人间悲剧。李斯当年就想过,做老鼠一定要做那种呆在仓库里的老鼠,不要做那种呆在茅坑里的老鼠,作者现在就像一只呆在茅坑里的老鼠,要么死,要么不能好好活。人活到这个地步,最在乎的是什么呢?如果随便找个女人结婚,然后很快生出孩子来,放弃自己的理想,抛弃自己的信念,这是亲人希望作者做的。夜色如水,晨光如镜。凡是漂亮女人出现的地方都是仙境,她推门进来的那一瞬,大家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