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苗烧水奇遇记 > 《苗烧水奇遇记》第215章 214
    第二百一十四回:按风俗十六起篝火/时辰到学子返校园

    母亲是这样一个人,在她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她的家庭,除了家人,还有家里的财物。我们一直有这样一种困惑,因为母亲总说有人盗取了家中的财物,她还能说出被怀疑的对象,一般情况下,苗烧水和他的家人都觉得这是母亲多虑了,他们都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别人有没有来他家盗取财物,这件事没办法确定,因为没有人像她那样仔细的检查着家中财物保存情况。假定没有人来盗取家中的财物,母亲的多疑其实是一种神经过敏,这已经是一种轻微的精神疾病了。

    母亲对子女性格的形成是有明显影响的,苗烧水这个人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也非常容易怀疑别人,如果是一个人在心里默默的怀疑,短时间内不会危及人际关系。但是他有文字记事的习惯,他把自己的怀疑写在纸上,被人发现,这就会影响人际关系了。高中那次事件曝光之后,苗烧水的行事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开始有意识的克制自己对别人的怀疑,多疑的人会制造大量的冤案,西方人的思路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你的别人确实作案,否则宁可相信别人是无辜的。

    要是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去怀疑别人,一来你与别人的关系会变的非常脆弱,二来你自己也会非常的痛苦。关于这个问题,电视剧《我爱我家》第四十六集曾有过展示,江珊演的一位女士来到心理诊所,她指出她的丈夫跟她的姐、妹、姨关系都不清不楚的,还说她的丈夫勾搭八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太,还勾搭老太太怀里三岁的小女孩。当和平冒充的大夫指出她是不是管的忒严了,这位女士又指出满大街女的描眉画眼都是冲着她家先生来的,在街上遇见了看她的先生,这就是对她的先生有意思,不看她先生,这就是心里有鬼不敢看,越说明有意思。大夫指出大街上除了看的就是不看的,合着都对你家先生有意思?

    她的回答是这事还不得打出点富余来,有一个就受不了。结尾的话看起来似乎合服理性,很有点宁可错杀三千,也绝不能放过一个的余韵。一个人这样想,会让夫妻关系陷入危险境地,甚至会危及整个家庭,对子女也有不良影响。出现漏网之鱼,固然损失巨大。不过错杀三千也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甚至你这种不惜错杀三千的行事风格,很可能是你丈夫必须要拜托你的理由。不能为了防止别人对不起你,你就纵容自己变成无视他人感受的魔鬼。

    世界上没有没有条件的爱,假如你变得不那么可爱,别人不爱你也是合理的。母亲还好只是停留在对财物领域,否则家里一定会变得更加动荡不安。母亲的心理承受力是非常低的,如果有人说一些刺激性的话,她就要哭,她敏感、脆弱,一生没有经历过太多风雨。母亲在说话的时候是有所保留的,知道有些话是不宜说出口的。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苗烧水曾多次与母亲在言语上产生过激烈的冲突,言语被情绪所裹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苗烧水开始对母亲说一些大道理,大概从那时候,苗烧水就觉得母亲的一些话语和行为都存在欠妥的地方,她烦的这些错误首先要给她自己造成不方便,也会伤害其它人。母亲曾经多次表示希望祖母能早一点离开人世,她的相关发言引起了苗烧水的反感,虽然在母亲和祖母发生冲突时,她永远选择支持母亲的立场,盼着一个人早点死,这是非常不道德的。祖母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物,她有很强的控制欲,因为她的做法严重的威胁到五叔以外儿子们各自家庭的利益,所以她的权威遭到儿媳们的激烈反抗,儿子们维护母亲的动力也是严重不足的。

    祖母最后遇到的问题是无解的,她没有办法替幼子还债,即使她还完了债务,也不能保证对方会不会欠下新的债务。她的过继行为是她在儿媳们心中的信用荡然无存,不尽如此,她几乎是在儿媳们的怨恨中走到最后。她曾试图从孙辈中寻求心理的安危,不过这些人多半不在她身边。母亲说过,祖母曾坐在碾子山喊几位孙子的名字,很快就遭到母亲的制止,很显然祖母的这个举动是欠考虑的,这让别人听了去是不大妥当的。在苗烧水的记忆中大部分时间,母亲对祖母的不满只是停留在背后,不会当面发生冲突。

    发生冲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母亲与祖母爆发激烈冲突,就是前文书提到的那一次,祖母怀疑二哥盗取她的五块钱,于是上门来要钱。母亲被她激怒了,二哥说否认自己拿了祖母的五块钱。根据二哥平时的表现,他应该不会去拿祖母的五块钱,他这个人或许一些问题,小偷小摸的毛病是没有的。相反,苗烧水在小的时候曾经偷过四叔家的苹果,他甚至曾经带着别人一起去作案。结果被四叔的女人当场抓了现形,苗烧水曾经多次与这个女人发生冲突,大概一个身材臃肿的女人多半心理也有残疾。

    这个女人曾经在三更半夜还在咒骂苗烧水,农村就是生活着一群野蛮人,他们不但野蛮,还非常的愚昧,苗烧水本人也是其中一员,农村人进城就是要经历一个文明化的过程。列位看官,请原谅作者这样说话,这种话虽然极端,却并不偏离事实,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不知道农村情形有多糟糕。大概许多人也看到过来自农村的负面新闻,有一位小女孩,几乎遭到所有男性亲属的侵犯,这样的行径本不该发生在人的身上,可这种事确实发生了。恶是人性中本来就有的东西,文明有可能会助长这种恶,也有可能会压抑这种恶,关键是社会上处于强势地位的是一群什么人,他们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治理社会。

    无论男女,长到一定的年纪,面对异性时就会产生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冲动。这个问题在当年二哥的身上表现的是淋漓尽致的,他穿了一套西装去相亲,然后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了人家的女婿。关于这个问题,二哥曾经这样叙述,有一天来了一个老头来到他的门市,问一些涉及个人**的问题,比方说你年纪多大?几月几日生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你的家在那里?你家有几口人?你家的其它人在做什么?似乎唯恐问得不够详细,后来二哥才知道这位老头乃是自己未来的岳父。

    为了让二哥顺利结婚,父母拿出了多年的积蓄,为二哥在街上置办房产。不过这个问题似乎一直没有结束,女方家长一直怂恿二哥向父母提出更多要求,女方家长甚至经常做出一些小动作,比如一再表示愿意和父母联合出资扩大二哥门市的铺面,二哥从自身的利益考虑,自然愿意站在女方一边,父母之所在对二哥身上的投资持消极态度,是因为苗烧水还没有结婚,他必须留着一笔钱,以备将来使用。这些事让苗烧水深深的感觉到,有许多子女其实意味着有许多麻烦。

    中国式的做法很多都是这样,人们把麻烦别人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别人对你产生不方便的是你就跳着脚骂娘。父母是很容易的,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人活在世上有太多的无奈,但是你一旦妥协,等待你的不是矛盾得以解决,妥协不是避免妥协的方式,一次妥协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会有无数次妥协在等着你。世人的评价就像是带有剧毒的蚊子,随便叮你一口,都会对你造成伤害。有一次苗烧水在家里,三叔当着苗烧水的面就说:“你应本分是把你二哥欺负过了。”

    这样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扪心自问,他自然做过一些对不起二哥的事情,但是不是他就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对不起二哥呢?事实并非如此,苗烧水曾多次遭到二哥毒打,这些都被这个带着有色眼睛的人无视了。可以这样说,农村人的嘴巴比茅坑更臭,比砒霜更毒。父亲的一位同事,他是个瘸子,这厮年纪很大的时候买了一位精神病人结婚,生下两个儿子,这位仁兄曾当面指责父亲对二哥太过分,不可否认,这样的环境会让父亲更加难做,也会主张二哥内心的不平衡,如果说二哥将自己视为债主,将父母视为欠债的人,那么父母所生育的其他子女无疑就成了他的仇人。

    不过还是应该指出,二哥虽然在心底非常想要超越苗烧水,但他事迹作出的过激行为还是比较少的,或者说他有过什么过激行为,而苗烧水并不知情。父母的苦衷大部分藏在心里,不过这始终是一颗定时炸弹,庄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相濡以沫,看起来感情很好,其实不然,昨天吐得口水多一些,今天吐的少一些,你吐的多一些,他土的少一些,这就会造成彼此的不愉快,所以相濡以沫,远不如相忘于江湖,在物质充裕的海洋里遨游,彼此互不相识,有什么比这还要更好呢?农村人们之间较近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大城市里的冷漠更可爱,城市虽然冷漠,没有了太多关心,其实意味着不会被议论,更不会遭受别人的直接冲撞,农村在不同,地方小,新鲜事又不多,谁家要是出个什么事,立刻就会引起极大的关注,甚至有人跑到你的家里来打听。

    距离产生和谐,距离产生美,如果不能保持适当的距离,那就意味着冲突和矛盾,往年母亲不会在正月和别人吵架,后来这个惯例就被打破了。真是多亏上苍保佑,母亲这次愤怒不是冲着苗烧水,所以接下来她要做什么,苗烧水就不是很关心了。形成了写东西的习惯,这给他带来了什么呢?其实除了习惯本身,他的生活没有有过任何改变,人生在世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机会的话,即便你有某方面的潜质,也不会有被开发的机会,正月初三那天,姐姐就走了,这也是往年惯例,对这个母亲是有所抱怨的,她曾经对苗烧水说,希望姐姐能够回到子洲,姐姐有打字的工作经验,所以她支持姐姐在镇上开一家复印部。

    对于她的想法,苗烧水很不以为然,凭借这个想法,苗烧水就知道母亲的意见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她的想法糊涂头顶,姐姐在咸阳工作多年了,自然出嫁在咸阳事最优选择。这对她本人,以及对她的孩子,都是最好的。不能为了迁就老人而葬送一个人对未来的希望,母亲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设想之中,所以然她的构思自有她的逻辑基础,但这仍然是荒唐的。

    有所担当且不具有强烈的控制欲,在细节上下功夫,能防患于未然,这大概是避免家庭关系异化的不二法门。可以这样讲,社会上至少有百分之十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被严重扭曲异化,因为失信、不对自己负责、强烈的控制欲、迷信强权,多少亲人反目成仇。看官们看到这里的时候,也许脑袋已经嗡嗡作响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身处庐山之中,所以并不能真正看到庐山的风景。不是说你没有经历家人关系异化,你就不是局中人,只要你生活在某个家庭之中,或者受过家庭观念的影响,你就不可能完全看懂这些。

    父母想把孩子留在身边是一种自私的想法,但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包拯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清官,他还有一个身份在当时个非常有名,那就是他是一位孝子,为了尽孝,尽管他考中了进士,却向朝廷申请暂时不要去做官,他坚持在家里一直照顾父母,直到把父母都扶上山,他才去做官。他的职业生涯是很辉煌的,不过他的做法似乎并没有被普及开来,这也很能说明问题。假如行孝真能有助于仕途,大概人人都不会拒绝那样做。

    时光如点灯熬油,一点点就都不见了。按照城市的说法,出了正月十五,才算是年过完了,农村稍有不同,出了正月二十三,年算是过完了。正月十五是大日子,汉朝的时候一个女子叫元宵,元宵节的形成似乎跟她有关。元宵节在唐朝的时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了,按照惯例,城市生活是遵循一定规则的。早晨的时候鸣锣开市,夜晚的时候瞧着木器退市。如果是居民区,也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清晨敲钟,夜晚击鼓,如果有人夜间在街上晃悠,被巡夜的兵丁带到那可是要惹上大麻烦的。

    当年曹操就任洛阳北部尉,一位姓蹇的大太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一天夜里他的叔叔喝醉酒在街上晃,被曹操手下的兵丁逮住,曹操也有多说什么,直接就给打死了。也就是说你如果想去挑战一下当时的法律,说不定会丧命。隋唐的时候这样的风俗仍旧保存着,宋朝的时候城市好像不禁夜了,不过根据电视剧记载,明清的时候城市夜晚还是会采取宵禁措施。在唐朝的时候,正月十五的时候,长安城不禁夜,无论男女都可以上街去玩,其中包括宫女。唐诗当中有不少在描述元宵之夜看到的情形。

    翟家河村的风俗是这样的,正月三个日子最为重要,除夕、初六、十五,这三天整夜不许关灯。初一和十六也很重要,初一上午吃饺子,十六晚上要点起篝火燎百病。像往年一样,点起了篝火,大家抱着被褥在火堆前挥一下,同时说一句百病消散,如果有小孩在场,还要抱起小孩来一下,同样得说百病消散。等火即将熄灭的时候,就对抽一支柴火出来丢掉,还要说百病消散。在篝火燃烧的时候,你的注意火星的形状,如果像麦穗,那就是麦子丰收,如果像小米,那就是小米丰收。

    十六点完篝火,次日一早,你的将灰烬收拾起来送到沟底的冰面上。过完了十六,其实年大致就算结束了,二十三那一天其实没有什么正经的事做,就是留存的一个说法罢了。按照翟家河本村的惯例,正月十三转灯场,正月十四闹秧歌,往年人多的时候,还能够组织起一班秧歌热闹一下,随着人口外流,村里的集体活动大多组织不起来了,不过总还有人要把灯场做起来。对于村里的集体文化生活,过去有人组织,也从来不缺乏反对者,他们不愿意花钱请戏子长期,也不愿意出钱组织秧歌队,在这些人看来,索性取消一切文娱活动那才叫痛快,这样他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开支。

    关于类似问题,其实苗烧水和父亲之间也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父亲特别看不惯演艺人员赚很多钱,有人甚至这样形容演员,说演员只要扭动**就能赚钱,其实这是严重的误解。一个演员在未成名之前,他要吃许多苦,成名之后,也有承受常人不能遇到的困扰。虽然的确有演员赚了很多钱,不过那只是演员当中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演员拿的还是辛苦钱。演员成名靠的是天赋、勤奋和机会,他们也是在得到受众的肯定之后才能成名。按照父亲的意思,取消演员这个职业,那才叫痛快。

    只保留农民和科学家、工人,他的观点凸显出试用和功利的双重特征,相当落伍。不过对陕北秧歌,一开始他并不是很讨厌,后来他就越来越讨厌了,他觉得秧歌根本就不能称其为艺术,好吧!这个问题还是不要往下说了。正月十七过后,苗烧水就该踏上返校的路程,从来没有那一次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学校,那里有他日思夜想的女孩,还有兄弟。

    不过二零零七年的上半年注定不会平静,当然这是之前预感不到的。他乘坐汽车前往西安,这是最不经济的选择,因为不喜欢坐火车,他就去做花钱更多的汽车,父母对此没有表示异议。他难以忘记每次离开家时,母亲都要在站在那里远远的看着他,他知道自己的母亲的世界里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彼此的关系就会容易相处,这就是人际关系复杂的地方。

    彼此怀着刻骨仇恨,会引发冲突。彼此相爱,互相投入的东西非常多,这也会导致冲突发生。唯有彼此漠不关心,反而能够和睦相处,这就是人际关系微妙的地方。苗烧水出现在西安的学校里,大家都很高兴,使他误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在苗烧水的生活中没有接触过太优秀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也需苗烧水是个劣质的人,所以不从优秀的人士当中看见自己的缺失。他即将面对的新的集体,琚嫒开始在他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她就像是阵阵清风,苗烧水就像是竖立在田野上的稻草人,那层包裹它的熟料一再被吹起,他原本也不是一个懂得规则的人,当一个习惯了内敛的人被迫做出一些激进举动的时候,一定要闹笑话。事情让他感到有些失望,张盈没有来一班,这真是太糟糕了,不过即使人家不来,你有能把人家怎么样呢?改组之后的三班出现了巨变,可以这样说李卓不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一方面他假装自己非常认真,另一方面又害怕承担责任,所以一班的成员也都是这样,习惯了各自为战的他们,很难适应三班的传统。

    一班的人很有点非我族类的感觉,这是摆在班主任龚城面前的一个难题。离开三班的那些人,其实大部分也不是三班的主流,他们在三班的时候就是边缘势力。王源晨在三班的时候是体育委员,凭借一曲《三十里铺》引起关注,尽管苗烧水有些不以为然,他还是在异性的世界里激起了比较大的波澜,其实他很受欢迎,特别是二班一个叫曹阳的女生,在面对他的时候,动作的尺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在西安,似乎已经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个靓丽的身影走进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