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走着 > 《大明走着》第63章 请战
    崇祯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大明以陈奇瑜为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总领九边边军,御赐尚方宝剑,带领所属军队即日启程前往关外征讨满清。

    圣旨一下,举国震惊,赋闲在家的内阁前首辅周延儒连上七道奏折,称陈奇瑜资历浅薄不可担任大明统帅与满清一战,大臣们争先上奏请求皇上三思而行。

    崇祯皇帝面对他们的奏折一笑置之,不予理会。

    九月十六日,崇祯再下圣旨,自即日起,所有内侍严禁外出京师一步,内侍不在担任任何外职。

    这一圣旨一出,更加惊涛骇浪,朝野上下顿时翻了天。

    数十个有权势的内侍联系亲近的官员向皇上施加压力,然后成百的内侍跪在文华殿前面,请求皇上收回成命。

    崇祯看着眼前的奏折和身边的王承恩,淡淡地说道:“你也是内侍,为何不与他们跪到一起请命,反而站在朕的身旁一言不发?”

    王承恩低头说道:“天下的事不管宫里的宫外的都是皇上说了算,皇上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至于门外那些蠢材,活着也是玷污咱们内侍的名声。”

    崇祯笑了笑:“王承恩啊王承恩,你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更应该知道怎么做,从此以后朕不希望内侍们再插手国家大事,你懂么?”

    王承恩连忙跪到地上:“老奴记住了。”

    九月十七,崇祯下令斩杀以高起潜为首的二百余名太监,朝野震惊,继而沉默。

    大明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一跃成为首领内侍,总领十二监,四局,八司。

    这样一来,王承恩等于成了京师所有内侍的上司,一时之间声名显赫朝野。可是他还是低调地服侍着崇祯,从不和朝堂大臣多说一句话。

    所有曾经上奏折为内侍求情的官员们惶恐了一段时间,他们大多经历了魏忠贤案,知道皇上出手了就要连根拔起。

    当年被定义为阉党的人天下之间有数百上千,全部都罢官免职了,严重的甚至抄家灭族。

    可是这一次,斩杀了内侍之后,锦衣卫也没了动作。这帮官员暗自庆幸了一段时间,也消停了一段时间。

    已经出征的陈奇瑜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连问三遍卢象升如何,来人回禀:“皇上并没有提及过卢大人。”

    陈奇瑜暗叹一声:皇上啊皇上,就差一步。从袁崇焕到卢象升,皇上你是一点都没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皇上你怎么就不肯低一次头呢?

    五天之后,崇祯的案头又摆上了一份新任福王送来的奏折。

    “臣福王朱由菘拜谢皇上恩宠洛阳就藩,今听闻闯贼劫掠陕西,欲成大患。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臣愿助皇上剿灭反贼,匡扶大明江山!”

    当看到这份奏折的时候,内阁的诸位大人全都愣住了,这新福王是悲伤过度脑袋烧坏了么?大明开国二百多年,自从就没有就藩的王爷带兵打仗的先例。

    但是最近皇上心思难定,与大家相熟的内侍全都被斩杀了,众人也没办法推测皇上的心思。总之这种伤及不到自身利益的事情,就随着皇上的意思就好。

    于是这帮内阁大臣将这份奏折送到了皇上的案头,还放在了所有奏折的最上面。

    崇祯看到这个奏折也很头疼,先不说大明就没有这个先例。就算自己开了这个先例,如果朱由菘剿灭了闯贼自己就地自立为王怎么办?

    他可是比闯贼名正言顺多了,到时候天底下蠢蠢欲动的人还不争相投靠?

    而且自己给他派多少人合适?派的人多了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明显不合适,派的人少了,到时候朱由菘战败身死。史家还不得把罪名全部推倒自己身上?

    到时候自己就是阴谋陷害两代忠义福王的昏庸皇帝,这一点崇祯也万万不能接受。

    他看着奏折越看越烦躁,对着身边的小太监说道:“去,把内阁首辅范复粹还有内阁里的大臣们都给朕叫过来!”

    小太监跑了出去,一刻钟的时间,内阁首辅范复粹带着内阁大臣张四知、魏照乘、谢升来到了文华殿中。

    行礼之后分站两列,崇祯看着范复粹淡淡地说道:“这份福王的奏折你们都看过了吧?”

    四个大臣齐齐点头:“臣等看过了。”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几个人看了范复粹一眼,皆沉默不语。范复粹苦叹一声,这个内阁首辅还真不是好做的,遇见了难事这几个内阁大臣就互相推卸,遇到了好处就蜂拥而上。

    眼看四个大臣沉默不语,崇祯微怒:“你们有什么想法快点说!朕不怪罪你们就是了!”

    张四知看着范复粹狠狠地瞪了自己一眼,心说:又要派自己赤膊上阵,得,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说就说。

    想着右迈一步出来:“臣有一些浅薄的想法。”

    崇祯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他说下去。

    “臣以为,此事不妥。早在几十年前,因为国本之争朝堂动荡,而争国本的主角就是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和老福王。”

    “当时先皇和郑贵妃执意要立福王为太子,在孝定李太后、内阁和六部的众多大人的坚持下才立了孝贞皇帝为太子,此事之后,福王就藩洛阳,但是他的血统若是继承皇位..”

    崇祯冷冷地说道:“依然名正言顺?”

    “皇上恕罪,臣一时胡言乱语,冒犯了皇上。只是福王可比其他几位王爷更有资格,请皇上三思而行。”

    崇祯淡淡地点点头:“你们几个,还有什么想法么?”

    眼见崇祯脸上认同的神色,范复粹开口道:“臣附议张大人!”

    魏照乘,谢升也开口说道:“臣也附议张大人。”

    崇祯点点头,开口说道:“下旨。”

    “福王忠义,朕心甚慰。奈何圣贤福王新丧,福王当谨守孝道,为父守礼。至于闯贼之事,朕另有安排,福王可安心,朕定为圣贤福王报得大仇,以为其在天之灵。”

    “福王在洛阳好自珍重,克己守礼,以安朕心。”

    卢晓航在洛阳接到圣旨之时,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果然朝堂之上众人都担心万一自己成了大事会替当年被逼出京师的福王出一口恶气,再加上崇祯疑心甚重,此事不成啊。

    元才良知道了圣旨的内容之后,微微一笑:“殿下尽可不必忧虑,此事未必不是好事。”

    卢晓航问道:“元叔叔有何想法?”

    元才良缓缓说道:“潼关还有一支大明精锐孙传庭的军队,倘若我们过早的暴露了自身的实力与闯贼交战,只怕到时候闯贼一灭,孙传庭顺势后发制人,我们可就万劫不复了。”

    “到时候崇祯只需对外称孙传庭擅作主张,误杀友军,将他调往别处就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老福王辛苦积攒的家业可就没了。”

    卢晓航叹了口气:“只怕到时候闯贼势大,咱们难以控制。”

    “潼关还有孙传庭,王爷尽可放心。”

    卢晓航只想到了后世李自成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继而有了“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却没有想到因为自己历史已经发生了偏斜。

    原本李自成攻破洛阳城打破福王府,获得金银粮草无数,这才到了陕西迅速崛起,最终攻破京师。

    如今李自成只是袭破了洛阳城,福王府没有打破,自然没有了数不尽的金银和粮草,一时之间倒也难以迅速壮大。

    宋献策在一旁开口说道:“只是皇上不准咱们去讨伐闯贼,咱们的势力就没有办法发展,只是拘泥于一个洛阳城的话,只怕无论是以后的闯贼还是满清咱们都不可能打得过。”

    卢晓航点点头:“这确实是一个难题,没有了皇上的旨意,咱们无论怎么做都有可能被定义为谋反。现在时机未到,咱们可不能逼着皇上对咱们动手。”

    元才良缓缓地说道:“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陕西之地,现在已是烽烟四起,咱们不如将河洛军和边军伪装成盗贼去趟一趟这浑水,到时候进可杀贼,退可回守洛阳,一边发展势力一边报仇..”

    宋献策目光一亮:“元先生妙计!这样一来就算皇上知道了也没有证据把咱们处置了。到时候浑水摸鱼可就看咱们的本事了。”

    卢晓航皱皱眉:“只是哪边发展的人马都是想造反的人,他们肯跟着咱们保卫大明么?”

    元才良摇摇头:“殿下这次可说错了,所有造反的人一开始都没有想当皇帝的念头,就是快饿死了才铤而走险,咱们只要填饱了他们的肚子,让他们做什么都容易。”

    “况且咱们也不是保卫的崇祯的江山,保卫的是大明的江山,到时候王爷黄袍加身,他们可都是从龙之臣,他们必定愿意跟着咱们干!”

    卢晓航眼前一亮:“那我要亲自带人走一趟。”

    元才良摇摇头:“王爷,你现在要自称孤王,而且你现在是藩王,万万不可擅离封地,发现了就是谋反。”

    “我可是就要做山贼的人,称孤王不是露馅了。另外崇祯已经让我守孝,谁来了都说我在福王墓前守孝,谁都不见!”

    “王爷为何执意自己带军出征?”

    “因为我要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而不是属于福王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