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第123章 新桂系统一广西 杨希闵广州叛乱
    【史要】第一次“滇桂战争”,新桂系统一广西;广东政府粉碎杨希闵、刘震寰叛乱……

    却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立即面临了内、外两大难题。

    对内,则是解决党魁问题;因为,孙中山生前没有指定好自己的接班人;于是,由谁来继任前总理孙中山之位?就成了摆在国民党面前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此时,有资历的国民党元老都瞄准了此一目标,皆摩拳擦掌地已在暗中开始较劲,觊觎着能登上这一大位。

    当时,北京与广州有各种声音莫衷一是;有拥护汪精卫的,有拥护胡汉民的,亦有拥护廖仲恺的,甚至于还有提议拥护蔡元培的;但是,谁也没能如孙中山那样享有崇高的声望,能鹤立鸡群地足以令全党顺服。所以,如何解决党魁问题也就陷入了僵局。

    而对外,则是要巩固广东政府的政权。

    因为,广东政府的政权是在国民党、**及粤、滇、桂、赣、川、陕等省军阀势力的基础上组成的。国民党与**是靠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这条纽带结盟的,只要这一基础尚存,结盟仍将继续,看来不必过虑。所虑的是,各省军阀势力恐会因孙中山逝世而产生变故。因为,这些军阀,往日是靠了孙中山的威望,才聚合且归顺于广东政府的;而今,孙中山去世了,这些军阀们还愿再听命于广东政府吗?而军阀们手中有兵、有枪、有地盘、有实力,一旦离心离德甚至于滋事反叛了,如何是好?这却是广东政府必将要面对而十分令人担忧的又一个问题。

    为此,在京的汪精卫等人,觉得应暂时将内部的党魁之争搁置,先一致对外以巩固广东政府的政权为要;于是,料理好孙中山的后事,汪精卫等人就匆匆地南归返粤了。

    果然,云南的唐继尧闻知孙中山逝世后,即以大本营副元帅的名义,欲与国民党人争夺对广东政府的控制权了。

    其实,唐继尧早有此意;还在陈炯明组建“救粤军”欲对广东政府发难而邀他联手时,唐继尧就萌生了东进桂、粤之心。只是,因当时孙中山虽离粤北上了,但却还在世;故而,唐继尧不敢明目张胆地与孙中山反目;所以,没有给陈炯明回音以明确响应。

    然而,其东进之心却仍存;特别是广西,唐继尧念念不忘欲将其据为己有。

    当时的广西,陆荣廷又被赶下台,却忽然冒出了一股所谓的“新桂系”;广西政局变化之快出人意料令人目眩,使唐继尧也不由得忧心了。

    因为,滇、桂唇齿相依;“新桂系”发展势头如此迅猛,若是让其在广西坐大,迟早会对云南构成威胁遗患无穷;所以,为自身安全计,亦应对广西的“新桂系”采取措施防上一手。

    不过,唐继尧又想;陆荣廷下台后,“旧桂系”已土崩瓦解;沈鸿英受过几次挫折,已是实力锐减不足为虑;“新桂系”虽看似来势汹汹,但毕竟根基不深,真要形成气候还有待时日。所以,而今的广西看来尚无强势,自己正可趁机袭夺以遂夙愿。

    为此,一月五日,唐继尧即以大本营副元帅的名义,声称前往广州视事而须假道广西。

    因为,“新桂系”依附于孙中山的广东政府;唐继尧有大本营副元帅的头衔,他要借道赴粤,岂能不允?因此,“新桂系”就准其入境了。

    大本营副元帅原来无非是个虚衔,当时孙中山给予时,唐继尧不屑一顾;想不到,现在倒是派上了用场,唐继尧不由得暗喜了。

    于是,唐继尧派遣滇军第三军军长龙云率部入桂。

    恰在此时,沈鸿英因黄绍竑夺了他的梧州而一直耿耿于怀。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后,沈鸿英觉得元气恢复了,这口气却还没有出;且此时,陆荣廷已经下台,沈鸿英去了一块心病可无所顾忌了;于是,决定对“新桂系”用兵以夺回失地。

    一月二十九日,沈鸿英断然撕毁了与“新桂系”订立的《互不侵犯条约》;然后,兵分左、中、右三路对“新桂系”发难。

    左路军由沈鸿英的长子、“建**”第九师师长沈荣光统领,从贺州的信都、公会、昭平南下,欲夺回梧州;中路军由“建**”第三师师长陆云高统领,从桂林、贺州、梧州交界处的蒙山出发,沿濛江而下攻取藤县;右路军由“建**”第五师师长邓佑文统领,从柳州南下直取武宣、桂平。同时,沈鸿英又命“建**”第一师师长邓瑞徵驻军柳州,以策应右路;自己则坐镇于桂林的荔浦,给左、中两路策应。

    沈鸿英毁约起兵,令“新桂系”措手不及。

    本来,“新桂系”也已定有“先陆后沈”之策;即使沈鸿英没有寻衅,待等时机成熟了,“新桂系”也迟早要收拾他的。而现在,沈鸿英主动挑战了;“新桂系”当然不能示弱,决定迎战并将他收拾了。

    此时,广东政府正准备东征讨伐陈炯明;闻报广西又起战火,即派驻于西江的粤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陈济棠率部入桂驰援。

    沈鸿英起兵后,号称“四万大军”气势甚是嚣张。

    但谁知,其长子沈荣光所率的左路军,从贺州出发后刚入梧州境内,其部将“建**”第二**团团长罗浩忠等人忽然倒戈,别的将士也随之响应。如此一来,左路军军心顿时大乱;因此,还没与驻守梧州的黄绍竑部交锋,沈荣光的左路军却不战自溃了,可谓是出师不利。

    坐镇荔浦的沈鸿英见左路军不战自溃,心中也已是虚了。

    荔浦距梧州不远,沈鸿英唯恐荔浦再失自己有危,赶紧退往桂林。

    而由邓佑文所率的右路军,自柳州南下欲取武宣、桂平;但是,进至象县就遭到了迎面北上的李宗仁与白崇禧所率“定桂讨贼联军”的阻截;于是,两军在象县激战。

    李宗仁素有“李铁牛”之称,其所部将士都甚是骁勇;因此,战不多时,“定桂讨贼联军”就将邓佑文右路军打得招架不住了;待等邓瑞徵率部从柳州赶来驰援,邓佑文已经不敌而败北。

    于是,邓瑞徵只得与溃败的邓佑文一起退守柳州,“建**”出征南下时原有的那股嚣张气焰已全没了。

    李宗仁与白崇禧在象县击退沈鸿英的右路军后,即分兵两路继续进击。一路由白崇禧率领,乘胜追击攻打柳州;另一路由李宗仁率领,转向袭取蒙山,欲断陆云高中路军的后路。

    此时,陆云高率中路军已从蒙山南下,欲按计划袭取藤县。

    忽然,闻报“建**”左、右两路都已溃败,而李宗仁欲取蒙山;陆云高顿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唯恐蒙山有失断了退路,自己则成瓮中之鳖;眼见得已身处险境,陆云高哪敢再冒险轻进?于是,陆云高赶紧下令,将后部改作前军掉头撤退;如此,在李宗仁尚未袭取蒙山以前,陆云高已率部退入了桂林。

    然而,陆云高后撤时,黄绍竑与陈济棠从后面追杀上来,还是使他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陆云高逃入桂林时,已是溃不成军不堪一击了。

    不久,柳州又被白崇禧所取,邓瑞徵、邓佑文也都退入桂林。

    就这样,不到一个月时间,沈鸿英的三路“建**”均被击溃了;当初号称的四万大军,或死、或伤、或俘、或降,溃败至桂林的不到万人了。

    沈鸿英想不到自己会败得如此之快且惨,简直连老本都输光了,不禁痛心疾首:“吾带兵十余年,胜负不定;今竟惨败如此,天绝我也!”

    可是,沈鸿英惊魂未定,李宗仁与白崇禧又从柳州、贺州两路钳制,向桂林扑来了。

    早已丧魂落魄了的沈鸿英自知桂林难保,遂带了数千残兵弃桂林而北,遁逃到兴安、全州等地去了。

    且说,就在“新桂系”大败沈鸿英并夺取桂林之时;唐继尧派遣的滇军第三军军长龙云,却已率部从滇东南的广南、富州进入广西的百色。

    因为,“新桂系”专注于沈鸿英;所以,龙云入桂后,没有受到任何阻截。

    于是,滇军如入无人之境似的长驱直入;非但占领了百色,还一路东进轻取了田阳、田东、平果、隆安等地,兵锋直指南宁。

    驻守南宁的是“定桂讨贼联军”第三旅旅长伍廷扬,他见滇军来袭,一面奋力抵抗,一面赶紧向远在桂林的李宗仁告急。

    李宗仁这才明白,唐继尧的所谓前往广州视事,原来是在行假道伐虢之计,遂惊呼上当。因此,只得停止了对沈鸿英的追击;由定桂讨贼联军第五纵队司令吕焕炎率所部二千人留守桂林,李宗仁与白崇禧则率部回师去抗击滇军了。

    但是,未待“定桂讨贼联军”回师南宁;驻守南宁的伍廷扬不敌而败退宾阳,南宁已被滇军攻取。

    南宁是广西的政治中心,南宁丢失,必将对广西的政局产生不良影响;故而,非夺回不可;于是,李宗仁向广东政府求援,以扭转颓势。

    此时,广东的第一次东征已进行多时,“东征军”与陈炯明的“救粤军”正在粤东鏖战,一时难以调兵驰援。因此,龙云夺取南宁后,唐继尧又命其再东向攻取;欲直接入粤,以配合陈炯明,东西夹击广东政府。

    可是,龙云进至贵县,却遭到了来自梧州的黄绍竑所部的阻截。

    不久,传来了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的消息,众皆惊愕与震撼了;好在,“东征军”在“棉湖战役”中取胜,陈炯明的“救粤军”已被击溃,第一次东征已接近尾声。

    然而,此时的唐继尧却是幸灾乐祸;闻知大元帅孙中山殁了,也就认为广东政府应由他这个副大元帅掌权了。

    于是,三月十八日,唐继尧《通电》宣布正式就任大本营副大元帅之职;并要胡汉民还政于他,欲向广东政府夺权了。

    唐继尧此举,给国民党措手不及的打击;顿使国民党上层、特别是大本营代理大元帅胡汉民等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广州政府面临了一场严峻的政权危机。不过,这倒是使因党魁问题已暗涌波澜了的国民党高层,暂时搁置了内部的矛盾与纷争,而团结一致对外了。

    于是,广东政府《通电》斥责唐继尧:“去岁拒而不就,今忽宣称继任,实乃阴夺谋逆,必为祸国殃民。”号召声讨唐继尧。

    同时,派遣“建国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入桂驰援新桂系抵御唐继尧。

    虽说,范石生也是滇军旧部;但四年前,他曾与顾品珍一起将唐继尧赶出云南;后来,唐继尧返回云南夺取政权,范石生等人被迫跟随滇军总指挥杨蓁逃离云南投奔孙中山;因此,范石生与唐继尧结怨甚深。此次,广东政府派他入桂抵御唐继尧,正合其意;于是,即刻启程开赴广西。

    十天后,范石生赶到贵县,即与黄绍竑一起对龙云进行夹击,龙云不支退守南宁。于是,黄绍竑、范石生将龙云围困于南宁。

    而已被击溃了的沈鸿英,见唐继尧进军广西并攻占南宁,迫使新桂系撤军回师自保。沈鸿英也就以为,这是自己打翻身仗的最好机会。

    于是,趁李宗仁与白崇禧撤军之机,沈鸿英乘虚而入从新夺回了桂林,似有反扑之意。

    已撤军回师行至柳州了的白崇禧,见沈鸿英反扑了;于是,命令所部掉转头,再去迎战沈鸿英以粉碎其反扑。不日,两军在永福遭遇。

    沈鸿英所部毕竟是败亡之师元气大伤尚未恢复,遭遇白崇禧部后,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了;所以,没有多大的激战,沈鸿英的数千残兵败将即又丢盔弃甲的一败涂地了。

    沈鸿英为保性命,赶紧又放弃桂林退往全州,随同至全州的败军不足千人了。

    而此次,白崇禧不再手下留情纵虎归山了;他紧咬不舍直追至全州,必欲将沈鸿英擒获或戳杀以绝后患。

    四月二十四日,当白崇禧攻占全州时,沈鸿英已化装成商人逃离;然后,辗转湘、粤等地后逃往香港去了。沈鸿英逃离后,其所谓的“建**”残部即全军覆没。

    至此,“新桂系”在广西就一枝独大了;除了百色及南宁等地尚被入桂的滇军占据外,广西大部均已归于“新桂系”。

    而沈鸿英逃到香港后,终于保住了一条命;从此,退出军、政界,投身于港、澳的赌业。至一九三八年,沈鸿英客死于香港;此是后话,顺提而已。

    且说,黄埔教导团与“建国粤军”联合击溃林虎攻取兴宁后,在林虎的司令部内意外地发现了几封杨希闵、刘震寰与林虎之间暗中勾结的往来密电,不由得引起了广东政府的警觉。

    原来,第一次东征开始后不久,即传来孙中山病危的消息且似有不久于人世之兆,这令才进抵到增城的杨希闵心中忐忑了。

    因为,身为滇军司令的杨希闵,虽然入粤后占据广州捞取了不少肥水;但毕竟是客军,总是有一种有朝一日或会被驱逐出粤的后顾之忧。

    以往,因孙中山十分器重并依存于杨希闵与刘震寰;所以,滇、桂军才得以驻屯广州。而若是孙中山去世,其继任者仍能一如既往再让他们这些客军留驻粤地?杨希闵心中甚是存疑。

    何况,孙中山北上不久,广东政府即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改组了军事委员会;当时,在加伦将军的建议下,已将杨希闵与刘震寰俩人排挤出了这个由九人组成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可见,他俩在广东政府中的地位已在逐渐失去,不免令杨希闵有所顾虑了。

    以往,杨希闵是悦服于孙中山的威望,才甘愿受其驱用;除此,国民党内无人能令他杨希闵臣服。

    而看来,一旦孙中山过世;无论是谁继任,都不会再善待于他了;他们这支被视为客军的滇、桂军,被驱逐出广东定是在所难免无非是迟早而已。

    因此,杨希闵开始萌生异心;觉得与其再受制于人或被驱逐,不如反客为主夺占了广州;若能成功,也就不必再看他人脸色而可长驻于粤了;而凭着自己现有的实力,看来欲达此目的不会太难。

    杨希闵如此思后,即与刘震寰商议。

    同为“客军”的桂军司令刘震寰,亦如杨希闵一样有所顾虑;因此,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如果孙中山真有不测,就联手对广东政府发难。

    为此,俩人还设法与“救粤军”副总司令林虎沟通,约定“若有对阵,只晃虚枪,不可实战。”

    林虎见俩人以此相约,对己有利无弊,当然也乐于接受;且林虎正欲拉拢俩人合伙反叛,遂有了进一步的《密电》往来。

    不过,因孙中山只是病危尚未仙逝;所以,杨希闵与刘震寰虽有不轨之心,但却不敢在孙中山还在世之时就背叛造次。

    俩人与林虎相约,仅是为了自己滞留于广州附近有一个进军受阻的借口;以便一俟孙中山真的殁了,即可就近回师广州举事。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与“救粤军”开战;从而,能保存实力减少损耗。

    当然,杨希闵亦有“一旦举事,拟将林虎等人引为外援,以利于成事”的打算。

    为此,杨希闵行至增城,刘震寰抵达博罗,就都徘徊不前没再积极进取了。但是,俩人却又不敢公开与林虎合作立即举事;而是伸长脖子等候着北京来的确切消息,以视事态发展再作定夺。

    谁知,这一等就是月余;延至三月中旬,果真传来了“孙中山于十二日在北京逝世”的噩耗。

    但此时,第一次东征已近尾声;林虎及其他各路救粤军均已被东征右路军击溃,广州政府已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完全胜利。

    如此,原来指望以林虎等人为外援的计划也就落空了。

    更令杨希闵不安的是,许崇智的东征右路军竟能单枪匹马长驱直入一路凯歌地将救粤军击溃了,足见这支队伍的实力不可小觑;广东政府有此劲旅,自己若是举事,胜负就难料了。

    因而,原打算“一俟孙中山真的殁了,即对广东政府发难”的杨希闵,此时又犹豫不决了。

    最后,杨希闵觉得先回广州再说;因为,只有驻于广州,才能掌握左右政局的主动权。于是,第一次东征结束后不久,杨希闵与刘震寰未经广东政府召回,即擅自班师回穗了;驻于广州外围,随时准备袭占广州。

    胡汉民见杨希闵与刘震寰擅自班师回穗,已觉到了其居心不良。

    因此时,许崇智的建国粤军在汕头,蒋介石的黄埔教导团在兴宁,广州城内兵力空虚;胡汉民感到情况不妙,赶紧和廖仲恺一起赶赴汕头与许崇智等人商议对策。

    此时,汪精卫一行也已离开北京南下抵达汕头;于是,国民党政要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朱培德及苏联总顾问加伦将军等人汇聚汕头,在汕头桂园的“建国粤军”司令部内紧急会议。

    且因蒋介石已查获杨希闵、刘震寰与林虎的往来密电,俩人的图谋不轨已有铁证;而今,又擅自回师广州,反叛征兆更是显现了。

    故而,与会众人一致认为:“鉴于省城危急,宜克日班师回穗。”

    同时,由胡汉民以大本营代理大元帅的名义,勒令杨希闵与刘震寰“离开广州,返回原防地”。

    杨希闵与刘震寰见胡汉民勒令他俩回防,知道必是自己的意图已被察觉,广东政府有所防备了;但事已至此,俩人岂愿听命而退缩?

    恰此时,云南的唐继尧也已派兵进入广西,欲以副大元帅的名义向广东政府夺权。

    由于眼前的不利局势、共同利益驱使及利害攸关,杨希闵与刘震寰打算与唐继尧捐弃前嫌言归于好了。于是,俩人与唐继尧迅即沟通,并各派代表在香港秘密会商,决定联手对付广东政府。

    接着,杨希闵与刘震寰即《通电》∶“拥护唐继尧接任大元帅之职。

    而唐继尧则以大元帅的名义,任命杨希闵为广东督办,刘震寰为广西督办,以给俩人撑腰。同时,唐继尧又派遣其弟、时任东南宣抚使兼滇、黔联军前敌总指挥的唐继虞率领二万兵马,取道黔南进入桂北。

    唐继尧此举,一则是因为龙云尚被困于南宁,欲行驰援解围;二则是欲向杨希闵与刘震寰示意自己已履约出兵了,以促使俩人与广东政府反目,而让自己可从中渔利。

    果然,杨希闵与刘震寰有了唐继尧的委任后,似乎觉得自己所为名正言顺了。

    于是,六月三日,杨希闵与刘震寰组成“滇、桂联军”,杨希闵自任滇、桂联军总司令;然后,无所顾忌地向广州进军了。

    由于,广东政府倾全力于第一次东征,守护广州的兵力空虚;所以,“滇、桂联军”没有受到多大抵抗,就轻易地入驻广州。

    “滇、桂联军”进驻广州后,立即占据了广东省公署、广州卫戍司令部等政府要害部门,并将滇、桂联军司令部设于市中心的八旗会馆。

    然后,杨希闵俨然以广东督办的名义,任命其部将滇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赵成梁为广东省长,另一名部将滇军第一军第五师师长周自得为广州卫戍司令,政府其他各部门的官员也都重新进行了任命。

    同时,“滇、桂联军”还占领并封锁了各交通要道及车站、港口、邮局等战略要地;并由刚任命的广州卫戍司令周自得出面,宣布广州全城实施戒严。

    就这样,杨希闵与刘震寰明目张胆地向广东政府夺权;从而,公开进行反叛了。

    对于杨希闵与刘震寰公开反叛,广东政府立即做出反应;免除了杨希闵与刘震寰的本兼各职,并下达了对俩人的《讨伐令》,命令“‘东征军’回师平叛”。

    但因考虑到败走江西的林虎、洪兆麟,仍有回窜的可能,决定许祟智留驻汕头以示威慑。

    所以,只抽调了驻于兴宁、梅州等地的黄埔教导团及许济所部的“建国粤军”,组成一支“平叛联军”,由蒋介石任联军总指挥。

    此前,根据廖仲恺的提议,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已于四月十三日合并,改编为了党军第一旅,何应钦升任为了旅长;而此时的许济也已因功升任为了“建国粤军”第四师师长,军力皆有扩充。

    蒋介石受命后即率部从兴宁、梅州驻地起程回师,驻于北江的“建国湘军”总司令谭延闿、“建国滇军”总司令朱培德也率部沿粤汉铁路南下;如此,两路钳制必欲铲除叛军收复广州。

    此时,叛军也已作了相应部署。

    刘震寰的桂军驻防于白云山,以抵御由北江南下的朱培德、谭延闿等部;杨希闵亲率主力部队滇军第一军驻防于东莞,以迎战由粤东返回的“东征军”。

    入粤的滇军原有三个军,因范石生的滇军第二军入桂驰援新桂系去了,尚在广州的另有一支滇军第三军。然而,因该军军长胡思舜不愿意参与叛乱;杨希闵恼羞成怒即将胡思舜的兵权褫夺了,由时任前敌总指挥的赵成梁接管滇军第三军。

    然后,杨希闵命令赵成梁率部渡过珠江,欲袭取位于河南士敏土厂内的大元帅府。

    然而,赵成梁率部渡江时,却遭到了大本营参军长吴铁城与驻守于珠江南岸的“建国粤军”第三军军长李福林的顽强抵抗。赵成梁难以进取只得退回江北,杨希闵欲袭取大元帅府的企图未能得逞。

    不日,蒋介石率部抵达广州,即与叛军在瘦狗岭、龙眼洞、樟木头等地激战。

    按说,此时的叛军在数量上仍占有优势;然而,滇、桂军自从进入广东后,几年来在捞足肥水的同时,每个官兵手上都多了一枝烟枪;如此的队伍,其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刚取得东征胜利的党军与“建国粤军”却是土气高昂;且黄埔学生兵出征时受到杨希闵与刘震寰的鄙视,那股窝囊气还没有出,正欲趁机发泄;现在回穗平叛,正是与杨希闵、刘震寰算账的机会;因而,遭遇滇、桂军时,个个如饿虎扑食似地勇猛无比了。

    滇、桂军难抵,只得退守瘦狗岭、龙眼洞等地;凭借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才勉强抵住,但没过几天就渐感难支了。

    而此时,广东政府又发表了《告滇、桂军士兵书》,号召滇、桂军士兵“回归革命军,莫为杨希闵与刘震寰卖命”。

    这一招,果然对于分化瓦解叛军产生了作用。

    胡思舜所部滇军第三军,本来就不愿参与反叛;被赵成梁接管后,将士们均不服其节制;于是,纷纷倒戈了。滇军第三军将士的倒戈,无疑是对杨希闵、赵成梁的沉重打击。

    更为奇巧的是,六月十四日,苏联顾问契齐班诺夫用废弃于黄埔港中的飞鹰号战舰上的大炮助战,有一枚炮弹不偏不倚奇迹般地落在了叛军设于广九车站的前敌指挥部内,竟然将正在用膳的赵成梁炸死了。

    如此一来,群龙无首了,滇、桂军顿时乱作一团,人人吓得面如土色四处乱窜。

    正在樟木头督战的杨希闵,闻报后亦大惊失色了;他见军心大乱,欲加弹压但已无济于事,将士纷纷顾自逃命,构筑的防线顿时都土崩瓦解了。

    杨希闵想不到,战局会突变得如此之快,简直令人目眩不知所措了。

    两年前,杨希闵率讨逆军入粤驱逐陈炯明时,是何等的英武荣光;岂料,今日竟会败得如此凄惨。杨希闵自知败局已定难以逆转,连八旗会馆的滇、桂联军司令部也不敢回了;赶紧带了几名亲随,经沙面租界逃往香港去了。

    驻守瘦狗岭的刘震寰见杨希闵逃走,也无心再战,尾随着逃入香港。

    于是,广州收复;广东政府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将杨希闵与刘震寰的叛乱平定了。

    且说,广东政府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之时,广西“新桂系”与滇军的争战尚未结束。

    滇军龙云所部仍被困在南宁,一时难以脱身。

    而由黟南进入桂北的唐继虞,虽是轻取了三江、融县、宜山等地;然而,行至柳州,就遭到了新桂系的阻截。

    此时,“新桂系”只留下白崇禧继续与龙云对峙于南宁;李宗仁、黄绍竑会同范石生,集中兵力来对付唐继虞了。

    唐继虞孤军一支,如何抵得三支劲旅合力夹攻,只得退回贵州去了,已攻取的三江、融县、宜山等地得而又失。

    只是,当李宗仁、黄绍竑、范石生仨人合力在桂北驱逐唐继虞之时;唐继尧派遣的另一路援军、滇军第二军军长胡若愚所部,却由滇南的富宁入桂后沿右江而东;趁新桂系主力在桂北与唐继虞激战而未能脱身之机,迅速地进抵南宁;从而,使困于南宁的龙云突围而出解脱了。

    待等李宗仁、黄绍竑、范石生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