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猎明 > 《猎明》第182章 火火火-16
    不多时,也就仅仅过了片刻,就在一片寂静之中,和上百双眼睛的注视下,只听“砰”的一声脆响,那木盒竟然就已从内部被炸得裂成了几瓣!而一阵明晃晃的火焰,也随之如同变戏法般,立刻腾起在了那堆木柴杂草之上……

    正在锦衣卫们颇感惊奇之时,夏衍已经镇定自若地又从盾牌后走了出来,指挥着那两个早已备下沙土大包的匠兵,用沙土将这火焰迅盖灭。而后,朝着周围目瞪口呆的众将士们,指了指地上燃烧过的痕迹,颇有几分自得地再次开口道:“如夏某刚才所说,这就是‘慢炮’……”

    见周围不少锦衣卫还有些愣,夏衍又让手下的匠兵取过了另一个“慢炮”。而后,将其举在掌中,示意大家可以靠得近一些,同时讲解起了慢炮的具体构造:

    “此番赶制的这些慢炮,均是木制,内部核心处放有火药,遇火则爆。一头留有通向内部火药的引线,用以点燃。而在这慢炮内部的内外夹层之间,还特别灌入了密封好的菜油。一旦火药爆炸,木盒立刻被炸裂,而其内部原本密封的菜油也洒了出来,沾湿周围的同时,遇到火星,也可以随即将周遭的物品一并点燃起来……”

    “妙啊!”不及夏衍说完,程本举已经忍不住脱口抚掌赞叹道。一旁的众多锦衣卫也是大多点头,你一言我一语得啧啧称赞着。

    见周围都是惊奇、赞扬之声,夏衍再讲解起来也是更加起劲,甚至介绍起各种细节上的好处来:

    “这引线,此番用的也是特制的材料。不仅火苗极小,黑夜里从远处也不容易被觉,遇到刮风,也不容易被直接吹灭。而且,”夏衍又特别让手下挑出了另外一个慢炮,拉出引线示意道:“引线也长短不同。各位也可以借此把控好爆炸、燃烧的时间……”

    说到这里,不用夏衍再具体解释,众锦衣卫,包括唐卫轩在内,也都慢慢明白了其中的最关键之处。原本,打入龙山后,如何才能同时举火烧营、唐卫轩一直心怀担忧,但见夏衍早已准备好了装有长短不一引线的这种“定时引燃装置”,这种担心也随即烟消云散。

    而后,全军锦衣卫,开始传看着几个慢炮,尽快熟悉这样将事关此战胜败的新武器,唐卫轩也心怀感激和敬佩,来到夏衍面前,郑重施礼道:“夏大人果然是天纵奇才,奇思妙想。如此短的时间内,居然就能明出此等巧夺天工之物,敬佩敬佩!”

    “不敢当,不敢当。”夏衍闻听此言,忙不迭地连连摆手,解释道:“此物其实几十年前就已有。夏某不过是被李将军他们逼得急了,才猛然想到了此物,临时改造了一下而已,这个功劳实不敢当。”

    唐卫轩这才了解到,原来,早在几十年前的嘉靖年间,大明的边军之中,就已有慢炮。只不过,那时的慢炮,多为铁制,没有灌入菜油,火药的威力和声响也大得多,靠得就是火药的爆炸,来杀伤敌人。这次,为了配合火烧龙山的奇袭计划,夏衍在李如柏的严令下,绞尽脑汁,才忽然想起了当年的这种慢炮,而又经过一番改造,才赶制出了如今众锦衣卫们面前的这种木制慢炮。数量虽然不多,但也有两百来个,完全可以做到每人身上带两个,而且引线基本都是按照一长一短的比例制作的。

    看着那些引线长短各异的木制慢炮,唐卫轩不由得一阵欣慰。待进入龙山大营后,只要先将那些引线长、燃烧时间也长的慢炮扔进外围的粮仓,再逐次在向内推进的途中,不断使用引线越来越短的慢炮的话,就几乎可以做得到将几十个粮仓同时点燃!

    “唐将军,这里还有咱们东征军入朝以来,历次作战所缴获的各类倭军衣甲、兵刃,趁着现在天色尚明,弟兄们先尽快换好衣甲吧。”夏衍见锦衣卫们基本已经弄清了那慢炮的用法,而后又让手下匠兵们抬过来不少装有倭军衣甲、武器的木箱,对唐卫轩说道。

    待锦衣卫全军整备完毕,均已一个个外套倭国武士、杂兵的衣甲,手持倭军铁炮,加上程本举又像模像样地用倭语指挥着大家走了两圈。围观的亲兵队袍泽们也都满脸诧异地看花了眼。若不是仔细看,真的很难辨认出,这支仅有百人的“倭军”铁炮队,居然会是大明天子亲军——锦衣卫。

    除了众人腰间别着的冲斗弩、绣春刀,以及脚下穿着的大明战靴以外。头盔、衣甲、铁炮、甚至口令,都和一般倭军并无差异。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倭军虽都是缴获而得,但几乎每一件衣甲之上,都找不出什么明显的伤痕,简直和崭新的一模一样。

    “就光是为了这些倭军衣甲,咱们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啊。”夏衍指着面前的这一队“倭军”,对身边的唐卫轩感慨道:“这些衣甲,都是夏某精挑细选、又重新清洗过一遍的。不仅保证每一件都没有留下明显的伤痕,绝不会露出破绽,连部分沾有血迹的部分都尽量清洗干净。唐将军有所不知,为了凑这一百套完整的倭军衣甲,李大帅甚至还从咸镜道的光海君所部那里,又急调了一批倭军衣甲过来补充……”

    听到夏衍的感慨,再望着这一身身鲜亮的倭军衣甲、一个个引线长短各异的“慢炮”,唐卫轩一时更是心潮澎湃。

    看来,从李如松、李如柏,到李如梅、查大受、夏衍,甚至还包括蒙在鼓里的沈惟敬,还有数千佯攻、掩护、引路的东征军袍泽,无一不在为这一场龙山奇袭战倾尽全力来配合。

    这一刻,唐卫轩内心之中也是一阵澎湃之情,不断涌动。此时,甚至再也不在乎那些什么功名利禄,只愿此战可以一战成功!

    一把烈火,将龙山之上倭军最后的倚靠烧个干干净净!

    凭此一战,彻底打破如今胶着的战局!

    待心中的激动之情平静下来后,渐渐又恢复冷静的唐卫轩,看了看已经日垂西山的天色,又丝毫不敢怠慢地,再次查看了一下麾下将士们衣着上的细节。比如,打眼看去,至少弟兄们的佩刀和脚下的战靴,还和倭军有所不同。

    虽然唐卫轩、李如梅、夏衍几人也商议了一下,是否要将将士们的绣春刀和战靴也一并换成倭军的装备,但届时黑夜之中,想必也看不清楚,通常在辨明衣甲之后便会认出是哪方的人马,不是近到面对面的情况下,又有谁会注意到腰后的佩刀与脚下的鞋靴呢。何况,倭军配备的武士刀、长刀等武器大多刀柄极长,一看便知是需要双手同时握柄的双手刀。锦衣卫们惯用的绣春刀虽然刀柄也不短,理论上也可以双手握刀挥砍,但大多数将士还是习惯于单手用刀,考虑到一旦真的遇到突状况、需要进行白刃战时,为最大程度的保证锦衣卫们的战斗力,除了唐卫轩、程本举、赵栋这几个届时最有可能会站在队伍之前,和倭军多有接触的人必须佩戴武士刀以外,其他将士允其自行挑选装备。

    同时,经过几个主将的商议,外加士卒们的提议,经过一番斟酌和筛选,又在细节上作了不少的改进。如锦衣卫们在倭军的外甲之内,还是套上一层锦衣卫的内甲,一来冬夜里保暖,二来也保证了防护力。为了避免一旦队伍散开后敌我难辨,又在每一个将士的左臂上,各绑上一个红色的布条。虽然不太显眼,但足以让自己人辨明真伪。

    等到这些细节都被完善、落实之时,天色这时也已经暗了下来。出的时辰将至,唐卫轩在下令麾下将士们又大快朵颐地饱餐一顿后,遂率领着这一百名肩负整场战局胜负的锦衣卫将士,整装出。

    李如梅及其亲兵队,夏衍和其所率的匠兵们,望着这队“倭军”同袍,纷纷不约而同地行了一个大明的军礼,目送着那一个个身影踏着朦胧的月光,缓缓消失在通往龙山的道路上。渐渐刮起的西北风中,只有坚定的脚步声,和簌簌的风吹树林之声,伴随着一个个无言的军礼,送别着这支深入敌营的奇袭部队。

    半柱香后,月光也变得越皎洁,而远处却只留下无尽的黑夜,再也没有锦衣卫们的半点儿痕迹。夏衍站在李如梅的身侧,见李如梅慢慢放下了行军礼的手臂,微微叹了口气,既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询地低声道:“不知唐将军他们此战能否成功,也不知道,还能否再见到他们……”

    李如梅在夜色之中,坚定地回答道:“此战必须胜利!”而后,似乎眉头又皱了皱,望着远处一团漆黑的龙山方向,沉默了一会儿,又用同样像是自言自语的语气,平静地说道:“但愿,他们还能有人回得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