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铸大唐 > 《重铸大唐》第016 风波再起
    言官清流们被殴打之事终因李晔的故意让步,找了几只长安的地痞流氓做替罪羊杀了后,便不了了之了,杨复恭自此愈发骄狂,不少墙头草在领教了他的手段后,也都很识相的闭嘴了,不敢再多事,即便有一二忠直之臣,也因势单力孤,徒呼奈何了。

    ……

    大明宫,西南,内侍省,掖庭宫太仓。

    杨复恭将一封奏疏递给了左右枢密使王仲先和严遵美传阅,王仲先看完后,面露喜色,口中赞叹,到了严遵美手上时,只见他盯着奏疏上的内容一语不发,少顷,轻叹一声,便将奏疏又回递到了杨复恭手上。

    “咱家要请封的人都在上面,不知两位有何看法啊?”见两位枢密使看完后,杨复恭微笑着道。

    王仲先点点头道:“好!很好!某无异议。”

    见王仲先答应了,杨复恭又问向严遵美:“宗兄,如何?”

    严遵美有心说些什么,然而最终只是化作了一声无奈的叹息,叹息过后,他点了点头:“仆也没意见。”

    杨复恭满意道:“如此,咱家便把这封奏疏递往外廷了。”

    按例,臣子的奏疏要先交外廷中书门下政事堂批呈,然后再送入内廷枢密院,枢密使接到奏疏后,写上贴黄,然后再根据天子的授意朱批,或同意后颁行,或驳斥后封还。不过杨复恭蔑视法度的事情太多了,也不在这一两条。

    等奏疏送到了中书门下,四位宰相因为奏疏上的内容大起争执。

    “该奏疏上要请封的二十几人,不是他杨复恭的义子义儿就是其门下门徒,这分明是想结党营私,某不同意。”杜让能看完奏疏后,微一思虑,就否决了奏疏上的内容。

    韦昭度闻言不认可了,他冷笑道:“所谓举贤不避亲,杨军容此举,也是在为国纳才。只要是有才之人,赐其官品,量才取用也未尝不可,堂老①着相了!”

    一旁的副相崔昭纬接口道:“正是!正是!”

    “正是?正是?哪里是了?”之前一直闭目不言的孔纬闻言忍不住道:“某观其所举荐之人,大多是趋炎附势之辈,鲜有真才实学者,即便有一二,也徒有匹夫之勇,难登五品以上之高位,故,某认为此疏也当‘黜’!”

    崔昭纬闻言一怔,没想到孔纬这么不给他面子,即便方才附议的有些心虚,此刻也颇为恼羞成怒:“孔司空此言差矣!杨公身为宦中宿老,有启圣定国之功,其忠贞日月可见,天地可证,怎会举荐庸碌之人祸乱朝纲呢?某倒是看有些人,为求久居禄位,竟不惜堵新人进阶之路,殊为可恨!”

    孔纬是扈从先帝受过苦累的大功臣,在朝中累有尊崇,但其为人处事却比较低调,在中书门下政事堂中很少发表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说话的分量比其他的宰执低。

    其实以孔纬的为人,并不喜欢和人争名夺利,但对于崔昭纬靠结交内臣得以晋升宰相之位的行为还是让他心中颇为鄙夷,此时见崔昭纬不仅再为阉首杨复恭结党行为强辩,还拐着弯骂自己,他气得胡须乱颤,手指崔昭纬,颤声道:“简直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对于崔昭纬,此时他是厌恶至极,连与对方同处一室也不愿意,当即起身拂袖而去。

    杜让能也不愿在奏疏上附议,于是他趁机道:“某去劝劝。”说完也跟着走了,等出了政事堂,他跟上孔纬:“化文兄,何苦如此?”

    见孔纬不说话,径直往外走,他又劝道:“凡事自有公义,化文兄何至于跟他们做无谓的争辩呢,气坏了自家的身子,那可就不划算了。”

    一直走出月华门,孔纬才长长吐了口气,将激动地心情平复下去,转头望向杜让能,停步道:“此附阉之辈,真是可杀!竟不顾王事,颠倒黑白,一意谋私,如此阉党势力扩大,国事更不可为矣!”说完,又叹了口气,大步迈出了月华门。

    看着孔纬孤独离去的背影,杜让能喃喃自语道:“不知陛下看了此疏会是何心情?某前日上的中兴政要策论他可瞧见?但愿某的余生还有所用处。”说完,脸上也尽是萧瑟。

    留在中书门下的韦昭度,看着离去的二人,和同坐一旁的崔昭纬相视一笑,便将心思重新放回到杨复恭请封的奏疏上,他在上面写了两行批语,崔昭纬紧接着挥笔附议在后,然后不等杜让能和孔纬签署,便直接将奏疏再次发往内廷枢密院。

    第二天凌晨,李晔向往常一样,天不亮就起床了,在何氏的服侍下梳洗好,穿戴好常朝冠服,然后走出寝殿,到紫宸殿前边的院子里焚香拜天,行过四拜叩头礼以后,匆匆地吃了内侍们送来的素点,换了一身便服,便在御案前坐下去批阅文书。

    御案上的奏疏和军报堆得跟小山一样高,却几乎没有一封文书会使他高兴,这些文书,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有的是报告藩镇攻伐作乱,兵烫的惨样,诸如此类的文书他虽然必须看,而又实在不愿看,不敢看,有时,他恨不得一脚把御案踢翻。

    也无怪李晔会如此气愤,大唐此时真可谓内忧外患了,经过黄巢起义的打击,社稷摇摇欲坠,朝廷敕令不出京畿百里,自登基伊始,他虽然颁行了一些德政,使得朝纲略有振作,但也只能保得京畿一道相对太平,出了京畿,便是另一番世界,中原大地上处处战火,烽烟四起,各地藩镇相互攻伐,千里赤野、人命如草芥。

    等他消了气,提起精神打算继续批阅时,眼角不经意间看到御案旁的桃花色玛瑙雕刻的双龙护日镇尺下压着一封奏疏,一看是宰相杜让能写的,名为《中兴政要策论》,李晔心中顿时一亮,忙迫不及待的翻开阅览了起来。

    整篇策论洋洋洒洒近万字,等他看完后,发现其内容不仅针砭时弊,更是包罗万象,不仅把大唐的各种弊政分析得透彻见底,还有一些针对弊政的相应的改革方略,除此之外,更把中官乱政的现象通过一些事例隐射了出来,还晦涩地提出了一些抑宦的观点。

    李晔看完后,很是兴奋,历史名人果然不是盖的,这杜让能果然有经世之才,更为可贵的是,从他奏疏上的内容看,很明显,他没有为了保住权位而投靠北司杨复恭,是个忠贞之士。

    ①堂老:宰相之间的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