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寻墓笔记 > 《寻墓笔记》第七章:姚家祠堂
    不知为何,今夜我心中没有来感到一阵烦躁,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而房间里的徐浩他们三人呼噜声早已经吹得震天响。

    我脑子里不断回忆着这些天发生的每一幕,火车上的噩梦,鬼崖子的山鬼拦路,半路上突然出现并送我古书的老头,还有如今这个处处都透着诡异的姚家村。

    百无聊赖之下,我忽然想起了老头临走前送给我的那本记载着风水堪舆秘术的《九字撼龙术》。

    这本书我当时拿在手里也只是随意翻看了几下,如今趁着夜不能寐,倒也正好可以取出来认真研究一番。

    借着手机的微弱光芒,我从床下的旅行箱里将古书取出,开始翻看起来。

    刚翻开第一页,一行小字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吾杨益承先祖意志,书风水堪舆于此书。

    杨益?这个名字好熟悉,似乎在哪里听到过!

    我不断在脑中搜索着杨益这个名字,并最终让我记起学校负责考古专业的一个历史学教授曾经讲过的,一段唐代杰出人物历史,其中就有杨益这个人。

    如果说起唐代的风水堪舆大师,可能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袁天罡和李淳风,毕竟两人合作编写的《推背图》家喻户晓。

    但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如果单说风水堪舆之术上的造诣,在唐代还有另外一个人是要高于袁天罡和李淳风的,这个人就是杨益。

    杨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世大都以其号杨筠松来称呼此人,有《青囊经》《撼龙经》《疑龙经》等等极为经典的风水堪舆著作流传于世,是风水堪舆形势派的开山祖师。

    除此之外,让杨筠松留名于世的还有他自己发明的杨公寻龙尺,更是古代寻脉定穴的无价之宝。

    难道我手上的这本《九字撼龙术》竟然是杨筠松亲自书写的?莫非杨筠松也是那风水堪舆世家的人,是那老头的祖先?

    如果单看书名的话,我手上的这本《九字撼龙术》的确是和杨筠松所撰写的《撼龙经》极为相似。

    强忍着心中的震撼,我继续往下读,果然很快就看到一行字,证明了我之前的那些猜测。

    杨筠松的确是风水堪舆世家杨家的第六十四代传人,当年那卷刻有风水堪舆之术的竹简传到他手上就已破损不堪,于是他结合自己所知的风水堪舆知识,将竹简上的内容重新写在了这本《九字撼龙术》上。

    在这本书里,杨筠松还删减增加了一些他觉得多余或者需要补充的部分。

    他所著的那本《撼龙经》其实就是这本《九字撼龙术》的简化版,里面没有涉及到任何风水秘术,只是写了一些风水堪舆方面的理论而已。

    看来老头口中的那个风水堪舆世家应该就是杨家了,杨筠松也应该是老头的先祖,不过那老头不是说风水堪舆世家的人只给历代的皇室堪舆风水么。

    如果是这样的话,杨筠松算是杨家的一个另类了,根据历史记载杨筠松此人不光给李唐皇室堪舆风水,还喜欢给普通的贫苦百姓看风水定宅院选阴宅。

    如今得知这本书是杨筠松亲自书写,我对书里的内容再也没有了任何怀疑。

    我翻开《九字撼龙术》第二页,发现这一页写的是整本书的内容囊括总结,其实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大多数书本上都有的目录。

    根据上面所写,这《九字撼龙术》一共记载了九种寻脉定穴的风水秘术。分别是寻字诀、引字诀、掩字诀、镇字诀、封字诀、平字诀、御字诀、伏字诀、诛字诀。

    九种风水秘术全都自成一脉,但相互之间又有着奇妙的关联。

    这不禁让我想起之前老头在鬼崖子山收鬼时候的一幕,他在最后说了一个封字,应该就是这九字诀里面的封字诀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书中的内容让我越看越是痴迷。

    对于我而言,这完全就算一扇全新的大门,一个未知的世界。

    虽然我能看懂这些小篆文字,但书中的这些风水堪舆的内容太过晦涩难懂,我看了差不多四个小时也不过才看完三页。

    贪多嚼不烂,故而还是强忍着继续阅读下去的冲动,将古书轻轻合在了一起。

    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已经快到深夜两点半,在这差不多四个小时的时间里,这本《九字撼龙术》我竟然只读了三页,这种速度不可谓不慢。

    然而,就在我收好古书,准备合上眼睛睡觉的时候,隔壁房间却传来一阵轻微声响。

    声音不是自李慧嫚她们房间传来的,而是来自那个已经在姚家村支教有四五年时间的冯老师房间。

    起初我以为是他有起夜方便的习惯,毕竟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但仔细一听就有点不对劲了,这貌似是磨刀的声音。

    这……大半夜在房间里磨刀,这冯老师竟然有这等古怪的癖好,难道是想做什么坏事?

    姚家村的小学是用石头堆砌的,这种房子在以前很常见,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唯一的缺点就是石块没有拼接好的地方容易产生缝隙。

    此时,我便看到两个房间相连的那面墙壁上,竟有一道透出一丝丝的微弱光芒半寸宽缝隙。

    见状,我立即翻身下床,蹑手蹑脚走向墙边。

    目光透过缝隙,只见此时的冯老师正穿着一件黑色背心坐在墙角,灯光昏暗让我没有办法看清他的长相,但是他手上的动作印证了我之前的猜测,他的确是在磨刀。

    这姚家村怎么处处都透着诡异,就连一个支教老师也有这等半夜磨刀的古怪癖好,莫不是因为待在这里太久,被这村子给传染了。

    过了几分钟,就在我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冯老师停下手上的动作站了起来,看他的样子似乎是要出门。

    我心中暗想,姚家村的第二条禁忌便是过了子时过后不要出门,这冯老师来了村子四五年,没道理不知道这些禁忌啊。

    除非……他是想趁着村子里所有人都睡着的时候,去做一些平日里想做却不敢做的又见不得光的事情。

    见冯老师已经走出房间,我赶紧跑到徐浩他们的床铺边上想要将他们叫醒,让他们和我一起去跟在冯老师身后看个究竟。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天的赶路让他们太过疲倦,我用力推了几次也没能把任何一个人叫醒。为了不惊扰到冯老师,我偏偏又不能大声喊他们。

    无奈之下,我只得在冯老师出门片刻后,一个人小心翼翼的推开了房门。

    今天是月圆之夜,因为环境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山里的月光显得格外明亮,洒在地上如同铺上了一层白霜。

    月影灼灼之下,我看到冯老师径直向着村外走去。

    “张三年,你干嘛?”就在我准备悄悄跟上冯老师的时候,隔壁的房门传来吱呀一声,李慧嫚从房间里走了出来,看到我之后立马问道:“你也睡不着么?”

    “嘘”我赶紧对着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又手指了指冯老师离去的方向。

    “那个人是谁?”李慧嫚小步走到我身边,满脸疑问。

    “那是住在我们隔壁的冯老师,刚才在房间里磨刀,现在不知道要去哪,有没有兴趣跟上去看看?”

    眼见冯老师的身影快要彻底从视野里消失,我来不及跟李慧嫚解释太多,只得长话短说道。

    “好啊!不过他这好像是要去村东头,该不会是要进姚家村的那座祠堂吧?难不成姚家祠堂里有什么值得点惦记的好东西?”

    我和李慧嫚蹑手蹑脚的跟在冯老师身后不远处,李慧嫚轻声说道。

    “不知道,一会儿跟上去看看就知道了。”我摇了摇头道。

    片刻后,冯老师在村东头的一处高大建筑前面停了下来,这应该就是姚家祠堂了。

    因为光线和距离的缘故,我无法看清这座建筑的具体样子,只是看起来像是年代很久远的一种古老宫殿式建筑。

    “这姚家祠堂怎么会是这种建筑?看起来似乎年代有些久远了,还有些眼熟。”就在我瞪大了眼睛想要看清月光下那座姚家祠堂具体模样的身后,耳边传来李慧嫚自言自语的声音。

    “怎么了?这建筑有什么奇怪的吗?”闻言,我不禁问道,我实在没看出这座祠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座祠堂是典型的秦式宫殿建筑。”李慧嫚沉默片刻后,说出了一句让我为之一呆的话。

    听到李慧嫚的回答,我赶紧瞪大眼睛看了看,果然看出了些许端倪。

    这座祠堂无论从外观的布局到朝向的设置,都和西安市里的那座咸阳宫主殿章台宫如出一辙,怎么看都像是一件复制品。

    眼前的所见,让我彻底有些想不通了。

    这姚家村到底是什么地方?来的路上有类似秦始皇兵马俑的石像,在这里又有一座和咸阳宫主殿如此相似的祠堂,莫非这姚家村里的村民,都是以前秦国灭亡后逃亡到这里来的秦国王公贵族的后裔?

    我认真的想了想,似乎也只有这样解释才能顺理成章了。

    而就在我和李慧嫚相互交谈的时候,不远处的冯老师已经小心翼翼的推开姚家祠堂的大门,大步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