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从地球开始变强 > 《从地球开始变强》第四百八十五章 人道何为峰
    祖宅在华东地区的天行李家,家业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其富裕程度,足以福泽子孙后代万年。
  
      祖宅依山而建,建筑向外辐射开来,有宫殿有塔楼,古风甚重。
  
      方圆五百里内,都是李家的私地。
  
      李家子弟众多,大部分都是在这里长大的,年纪到了才会在外上学,进入社会磨砺。
  
      这里,是李家人的圣地,团结的核心所在。
  
      不能随时回到祖宅,对李家人而言,意味着放逐和地位下降。
  
      数天前,在黄泉星域游玩的李大少回来了。
  
      谈到李道明,李家不管是血脉子嗣,还是仆从下人,都有不少的话说。
  
      评价,不算太好。
  
      纨绔,任性,不爱修行,胸无大志,不知所谓。
  
      在很多人眼里,他大概就是一个受人宠,却不求上进的大少爷,资源费了不知多少,却不见功业。
  
      李家以道德做为传承,以诗书治家,在人道上讲究不亏损。
  
      德行不亏,则内外不损。修身修心第一步,必先修德行。
  
      这是青帝历经滚滚红尘,参悟道德经,悟透人道后立下的家训。
  
      故而李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重道德品行,其严苛远远超出外人的想像。
  
      当然,李家再怎么治家有道,还是出了个异类。
  
      那便是李道明。
  
      “哪儿那么多规矩,让你们修道德,不是把道德变成规矩,也不是守规矩就有道德。
  
      一群蠢货,只会继承拿来,没自己的思考。”
  
      李道明向来不喜欢李家一层又一层的阶层划分,各层有各层的规矩和待遇。
  
      他也不喜欢李家的道德传家,因为他认为,让一群有着庸俗心的人,去遵守君子甚至道德圣人的德行,这是错误的。
  
      灵不附体的最终结果,就是养出一群伪君子。
  
      “那你觉得该怎么管这么大一个家?”
  
      一个中年男人龙行虎步的走了出来,正是李道明的父亲。
  
      “把道德作为一种追求,而非规范,行之则赞,不为亦不责。”李道明说道,“到处都是条条框框,那养出来的人,必是一个机器。”
  
      “你是在骂,李家有宋明理学的遗俗?”李父斥问,“若无道德教化,我等与野兽有何区别!”
  
      在大部分李家人看来,李家族风十分之好,天下能与之比美的没有多少。
  
      整个李家崇尚道德,每个人都有着外人难以想象的道德感,他们行的是君子之道,求的是圣人之道。
  
      加之李家巨富,不用因为利益打生打死,和其他人蝇营狗苟,天然形成了隔绝损害道德的一大屏障。
  
      是而李家人,对自己高尚情操和人格,极为的自豪。
  
      “没那么严重,但二十一世纪的遗风还是有的。”李道明讽刺道。
  
      “那你认为,李家的问题在哪儿?”李父再问。
  
      李道明负手而立:“定位错了。法律是我们为人的起点,而追求道德的路上,每进一步都是幸福快乐的,都是一种自我提升。
  
      以这种心态生活,有道德的人就如在天堂。
  
      而非直接定位在天花板,因为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也愿意摸到天花板。
  
      若定在天花板,那带来的必定是苦难与不幸,因为处处会违背至善至德。
  
      一个是上升线,不断嘉奖,一个是平整下滑线,时常贬斥。
  
      就如一个身在花园四处赏花,一个身在沼泽不敢踏错一步。天堂与地狱,二者差距大否?”
  
      “那么,你是在否定家祖定的家训?”李父呵斥。
  
      李道明嘴角微微挑起,摇摇头:“可不是我在否定,而是你们走歪了。
  
      家祖只告诉我们道德品性是好东西,诗书养性育心,可没订什么规矩。
  
      道德视之为珍宝,当以约束自己,达到自我超越。
  
      要是道德都放在嘴上,更用来约束别人,那就是假道德了。”
  
      “那你口中的道德,和李家现有的道德,有何区别?”李父再问。
  
      李道明说:“表面看没什么区别,可实质差距超乎想象。
  
      一个是由内而外,视道德为珍宝,得之则美,这是纯金。
  
      一个是由外而内,视道德为法律,得之不以为美,不得则众人斥责惩罚,这是镀金。
  
      由内而外的,是己道。把道德当规矩,把它当利益和惩罚的标准,不过是浅化的法律。
  
      逐道者和复读机,差距天壤。
  
      甚至于我看来,复读机都是在侮辱道德!
  
      李家最大的问题,就是贪心,贪一个道德之名,这种贪,本身就对追求道德有害。
  
      想改,就得有宽容的环境。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不能把道德当法律用,该宽的宽,该严的严。
  
      这么做虽然会出很大一部分看起来庸俗实际上庸俗的人,可也同样不会扼杀展翅的大鹏鸟。
  
      把道德当法律用,这种环境下,也不过是培养一批看起来不庸俗,实际上私底下庸俗大爆发的伪君子真小人真俗人。”
  
      李道明的这些话,李父听起来觉着大言不惭。
  
      人之道,何以外害不加?何以心无不安?
  
      行事有规矩,不违背法律,做品行道德高尚,不被人指责的人。
  
      即,在群体中,最不会被排斥的人。
  
      人道这个道,最顺畅无害的路,就是德行品性,即道德。
  
      只要是人,就不会否定道德。
  
      你李道明不过而立之年,区区天仙,有何见识有何地位,敢对道德二字指手画脚?
  
      李父喝道:“道德二字,已经融入了李家的血脉,行的道德之事数不胜数,这不可否定。
  
      哪怕有很多李家人,把道德当做了规矩,并非追求的珍宝。
  
      但绝大部分李家人,耳濡目染下,德行品性极高,道德在他们身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种教化,是整个李家德行提升的关键,集体利益拔升。
  
      整个李家,哪怕有些许问题,也比其他世家豪门好上百倍!传承也可能成为最长久的那一撮。
  
      千年万年不倒。
  
      这就是成果!
  
      你不能因为些许坏处,就否定整体的好处。
  
      李家,也没你说的那么严以待人,对你们严苛是希冀,但你可曾看见我们责骂凡人不是君子圣贤?
  
      何况乎,没有这种道德教化,允许一个宽容的环境,你以为就能自然而然出现一大群追求道德的人?
  
      那种环境,大概率是道德整体滑坡而不自觉,只讲法律的冷漠。
  
      你可以说李家的规矩太多,有弊病。
  
      但直接骂它一文不值,就是愚蠢。
  
      就如宋明理学,你可知那个时代,因为动乱而致使的道德滑坡有多严重?
  
      宋明理学,是时代的产物,应对的是那个时代的问题,不是应对所有时代的良方。
  
      乱世重典,看起来自然是显得矫枉过正。
  
      它确实弊病诸多,有些地方违反人性。
  
      但是,它没有利处吗?没有巨大贡献吗?
  
      否定它,是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正确,但一味地否定,就是复读机式的愚蠢!
  
      就如李家,前五百年这么治家,有了诸多效果。
  
      但若时代变了,你依旧使用,不奏效便直接否定,又何尝不是你的问题?
  
      继承与发展,为何继承,为何发展,你真的明白吗?
  
      以现在之观点否定过去,不是过去的人愚蠢,只是今人愚蠢。
  
      你可知,二十六世纪的今天,有多少东西沿袭自二十一世纪?你可知,二十一世纪的多少东西,沿袭自中世纪甚至公元前?
  
      最简单的一个中央集权和党争倾轧,只要有人,那就任何一个时代都有!
  
      都在胡吹新纪元,多少东西换汤不换药,多少事只是在重复历史,多少人只是重复的人生。
  
      真以为自己活明白了?真以为自己看清楚了?
  
      什么在变,什么根本就没变,你知道吗?
  
      区区小儿,何其狂妄自大!”
  
      李父一顿斥责,洪钟大吕之声,不乏振聋发聩之言,让李道明沉思。
  
      这话,似乎就是辩证思维。
  
      尊重其负面之产生,深剖其正面之效应。事有因果,理性看待。继承优异,改革弊病,适应时代。
  
      李道明皱着眉头,忽然又想到,他只说了李家有问题,没否定整个李家啊,怎么就挨父亲教育了?
  
      姜还是老的辣,辩论口才自己差之远矣。
  
      李父又道:“你还年轻,骄狂可以理解,莫要在李家他人面前再说这些。
  
      否则李家再大,也无你的容身之处。”
  
      他这个儿子,最多只是道德之事做的不够多,也没有做不道德之事,更未肆意违法。
  
      自己儿子只是不够好而已,不够好并不算一种罪,坏才是一种罪。
  
      若是因他不够好,李家就恨不得他死,那这个李家才是真的疯了,真的是假道德为主导了。
  
      “这是打一棒子,又给两颗枣安抚吗?”
  
      李道明掏出两枚大青仙枣来,递了一枚给父亲,另一枚自己吃起来。
  
      “李家能做到不逾矩,螺丝壳里也能做道场的能人,多着呢。”李父擦了擦青枣,咬了一口。
  
      咽下后,他又道:“人道之繁杂,身在其中的人,根本扯不清楚,永远可以辩证。
  
      但人道巅峰,真的就是道德圣人了,也是最容易理清楚的路了。
  
      青史留名,有大成就的人,道德基本没大问题。
  
      生存的社会环境,最舒适的人,也是道德无大缺的人。
  
      因而,哪怕道家圣人老子,认为人道小之又小,人类于天道看来只是刍狗一员。
  
      可他,也要为了道德经的传承传播,而花费大量篇幅写人道,不写人道,就没多少人看。
  
      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一个人道的德,居然占据道德经的一半,其份量之重,难以估量。
  
      当然,写人道,是一种自我剖析,是对人类自我认知的探索。
  
      何况道德就是人道的道,核心之道。
  
      顺人道,则道德经得以传承,逆人道,则千夫所指。
  
      我们是人,只要和人打交道,就要顺应人道,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