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浴血指战员 > 《浴血指战员》第四百二十九章 狡猾的鬼子

  九五式战车的缺点很多,例如它的装甲薄弱,果军的37毫米战防炮可以在三百米的距离上轻松击毁它的前装甲,至于更薄弱的侧后装甲则更是跟纸糊的一样,重机枪用穿甲弹都可以破防。
  战车的乘员只有三人,车长要干着炮长的活,又要指挥,又要装炮弹,还要自己负责瞄准开炮,甚至后面有敌人,还要操纵战车后面的机枪进行射击。
  它车身矮小,车内空间自然不会富裕,甚至由于拥挤的战车内部,战车两侧不得已鼓出两个弧形大包。因为这点战车连选拔车内乘员的标准就是身高不能超过1米65,因为超过这个身高,进入车内将十分麻烦,也会很大影响操作空间。
  缺点这么多,难道鬼子的大本营是脑残?竟然量产了这么多的九五豆战车?
  不,它的优点也是十分显著的,那就是它的速度和火力!
  在平坦的公路上,它的时速能达到45公里/小时,即使在丘陵山地等道路不好的情况下,它也能跑出二十多公里的时速,作战半径更是能达到两百多公里。
  优良的机动性,让它在平坦地形很难被敌人击中,想对付它,必须要把它引入特定地形里,例如谷地山区城镇小巷等等。
  而且它强大的火力,也是果军们颇为头疼的一点。
  战车前方的37毫米战车炮,可以轻松破坏面前的土木工事和暴露出来的火力点,前后的两挺车载机枪载弹近3000发,由于它是车载机枪,枪口几乎不会因为射击而剧烈跳动,因此它的短时间持续火力也十分精准。
  这些优点让果军将士们一度恨得咬牙切齿,可现在,面对自家生产的九五式战车,鬼子也终于尝到了苦果。
  这支被仓促召集的鬼子部队,是由两个步兵中队和一个速射炮小队组成的,其中一个步兵中队还是宪兵部队,战斗力并不高,而且申城内并不是没有更多的火炮,甚至连91式105毫米榴弹炮都有两门,可是司令部不知道为什么,并没有配备给他们。
  至于天亮后应该抵达的战车中队,现在也没有出现,不知道是跟本没出动,还是路上因为什么原因耽搁了。
  鬼子指挥官来不及考虑这些意外因素,因为他接到的命令是不准后退一步,必须要在傅家甸这里,抵挡住敌人的进攻。
  于是在发现敌人的战车靠近之后,他只能下令属于他的两个小队,向着他们面前的敌人战车部队发起了决死冲锋,其中被他寄予希望的几个老兵,他们要趁机摧毁敌人的战车,最起码也要炸毁战车的履带。
  ……
  不管是哪国的军队,冲锋的时候都意味着他们容易遭受很大的伤亡。
  鬼子也是如此。
  两个小队的鬼子排着宽阔的散兵线,在后面军官的驱使下,向着距离四百多米远的战车机动前进。
  身边不时有同伴倒下,不过没人去救援,因为他们现在是冲锋状态。
  他们也不会现在就开始奋力奔跑,因为那样的话,还没到敌人身前一百米的时候,他们就会耗光了体力。
  曾经他们引以为豪的战车在向他们射击,高爆弹在身边爆炸,炮弹让雪地瞬间多出一个黑漆漆的黑点,在雪地中是如此的醒目。
  机枪也响了,有自己人的,也有敌人的,不过他们并没有觉得己方的机枪射击有什么必要,因为敌人的步兵大部分都窝在了战车后面,己方的机枪更像是一种安慰。
  有两个士兵承受不住这种随时丧命的勇气,后退没几步,就被后面督战的军官射杀。
  鬼子们知道这次很难幸免了,失去了生存希望的他们,眼神中的凶狠越来越盛,他们死也要拉着对方陪葬。
  ……
  独立团的战车在发现鬼子竟然发起了主动进攻,纷纷停止了前进,转而用车载机枪向着冲向他们的鬼子射击。
  由于鬼子的散兵线排得太广,炮击的效果极差,甚至一炮下去,都杀伤不了两个鬼子,出于节省弹药的考虑,车内乘员下意识地减少了战车炮的开炮频率。
  后面伴随战车的一连士兵,纷纷冒头射击,只是距离较远,即使他们装备的大部分是七九式中正步枪,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浪费子弹。
  直到鬼子接近两百多米的距离,射击精度才好了起来,可是这时候的鬼子,已经开始拼命机动了,从四百米的距离,一直到两百多米,鬼子的伤亡数还不到二十,其中有多少伤而未死的还不知道。
  不过士兵们并不担心,因为不管鬼子如何做,他们的目标肯定是战车。
  终于,鬼子开始冲锋了,他们尽力绕过战车的正面,想从侧面袭击战车。
  这时候的九五豆战车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了,机动性高的它,轻松就调转了方向,向着企图从侧面袭击来的鬼子开始了射击。
  同时,战车后面的一连士兵们,也就地组织起防御,用手中的机枪和步枪,阻击着冲来的鬼子。
  就在大伙儿认为这群鬼子很快就要歼灭的时候,突然从鬼子阵地的方向,向战车周围发射了多枚烟雾弹。
  没多久,战车四周就开始笼罩在浓浓的烟雾中。
  视线受到影响的战车,只能向着浓雾的方向胡乱射击。
  谁也没想到鬼子竟然还有这一手,要知道此时的西北风不小,烟雾弹不到三十秒就会被吹散,可三秒的时候,足够鬼子冲到战车面前了。
  “让战车后撤!上刺刀!”
  当机立断的一连长果断下达了反冲锋的命令,率先带着两个班向着浓雾展开了反冲锋。
  新兵们有些不知所措,他们无法在浓雾中分辨敌我,只有那些老兵,才能根据经验估摸出鬼子的模样。
  到处都是混乱的叫喊声,夹杂着偶尔的枪声和爆炸声,后方的李景林完全看不到浓雾里的状况。
  终于,烟雾在强劲的西北风下,渐渐散去,短短几十秒的时间,一连的战士已经与鬼子完全绞杀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