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刘备的日常 > 《刘备的日常》1.82 为人作嫁
    “当今天子,亦不满十岁。岂非良配?”桀不群笑道。
  
      “子钱家有所不知,论辈分我家寿儿犹长天子一辈,姑侄如何般配。”伏完再拒。终归是舍不得拖自家女儿下水。
  
      “君侯不闻‘亲上加亲’乎?”桀不群说起汉宫旧事。
  
      “所谓‘重亲’者,乃是乱伦常之举。断不可为也。”伏完心意已决。
  
      见伏完咬死不松口,桀不群终道明心意:“若如此,只剩一途,能偿君侯所举巨债。”
  
      “还望子钱家,不吝赐教。”伏完起身行礼。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即便先前义正言辞,然道义上终归是过不去。
  
      桀不群,坦然受之:“君侯夫妇,坐拥二雄城,却无法牟其利。何不交给我等,代为打理。待收回子母铜钱,所欠巨债,再完璧归赵,还与君侯,如何?”
  
      “嘶——”伏完倒吸一口凉气,转而言道:“如子钱家所言,今群盗蜂起,道路断绝。不其县,尚有水路可通南北。饶是如此,海贼亦时常劫船骚境,船家苦不堪言,纷纷北投蓟国避难。阳安县,更深陷群盗之中。城池已为贼所据,官军数次攻伐,皆功败垂成。若要收复,谈何容易。”
  
      “阳安诸情,君侯知否?”桀不群不为所动,似早有虑及。
  
      “阳安,乃春秋时道国都城,为‘屏藩周室’。秦时属颍川郡,汉设汝南郡。两汉四百年间,曾三为阳安侯国。前汉,绥和二年(前7年)五月,哀帝封舅丁明,为阳安侯。待平帝元始元年(1年),丁明身死爵废,阳安复为县。今汉,光武建武十七年(41年),废皇后郭圣通之弟郭况,‘徙封大国,为阳安侯’。元初四年(117年),开国重臣邓禹之曾孙邓珍,三封阳安,食三千五百户。前后三家阳安侯,皆夺侯除国。今为阳安长公主汤沐邑。”伏完娓娓道来。
  
      一言蔽之,“乃是富庶大县。”桀不群言道。
  
      “然也。”伏完答曰:“黄巾尚未乱时,民户过万,乃是一等大县。”
  
      “若能收回,何愁债台高筑。”桀不群言道:“二县若交给我等打理,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君侯举债,便可还清。且长公主与君侯食俸,年年足奉,不差分毫。”
  
      “此话当真?”如此利好,伏完走投无路,焉能不动心。
  
      “如假包换。”桀不群答曰。
  
      “口说无凭。”
  
      “立字为据。”桀不群高深一笑:“便以十年为期。君侯还清欠债,且与长公主,年年足俸。”
  
      “稍待!”伏完顾不得许多,起身而去。
  
      桀不群自斟自饮,亦不着急。
  
      半个时辰后。伏完又急急忙返回:“此事,我已告知长公主。长公主并无异议。却不知当,当如何施为?”
  
      “劳烦君侯并长公主,与我签订券书。并授封邑令、相等一切要职。全权打理二处食邑。”桀不群娓娓道来。
  
      “不其县,尚能如愿。然阳安,深陷贼窝,如何转圜?”伏完问道。
  
      “此事不劳君侯费心。”桀不群言道:“只需订立券书,无论成败与否,君侯与长公主皆可坐享足额食俸。待满十年,欠债一笔勾销。”
  
      “伏完并长公主,深谢君之大恩!”后顾无忧,焉能不敬谢。
  
      “如此,待明日,我将亲自登门。与君侯并长公主,订立券书。”桀不群言尽于此。
  
      “恭候大驾。”伏完心满意足,起身告辞。
  
      待消息传回幕府主记室,又上报右丞。
  
      贾诩欣然一笑:“天下喉舌,尽归我主矣。”
  
      中堡,瑶光殿。
  
      幕府文武同堂议事。
  
      “不其、阳安二县,皆是‘飞地’。”前军校尉关羽问道:“又非大哥封国。十年后,需物归原主。岂非为他人做嫁衣。”
  
      贾诩笑道:“如云长所言,此举乃‘为人嫁衣’,然与我主而言,却是‘假道灭虢’之计也。”
  
      关羽与张飞四目相对,这便抱拳言道:“还望右丞不吝赐教。”
  
      贾诩遂道破天机:“主公乃当世明主,麒麟降世,天命所归。今汉气数已尽,能三兴炎汉者,唯我主一人耳。今日封王蓟国,明日当奋取天下。待‘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普天之下,皆为我主所有,又何必在意,一城一池之得失。”
  
      荀攸又为众人解惑:“诚如云长所言,不其、阳安二县,乃两处飞地。然若善加经营,当可为我主一用。试想,一旦兵锋所指,有二县就近供应粮草辎重,县中城池辟为大军营地。岂非美哉?”
  
      话已至此,关羽、张飞等武臣,焉还不知。喜得张飞直搓手:“右丞出手,非比寻常。不知,只此二城乎?”
  
      “哦?”贾诩、荀攸并田丰、沮授,四大谋主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猛张飞叫嚷道:“右丞何不明言!”
  
      荀攸再为其解惑:“桓帝只此一女乎?”
  
      “哦……”猛张飞似懂非懂。
  
      蓟王地宫耳室,记室掾娓娓道来:
  
      “桓帝有三女,长女刘华,封阳安长公主,下嫁伏完。次女刘坚,封颍阴长公主,三女刘脩,封阳翟长公主。”
  
      “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蕃王。”贾诩言道:“阳安、颍阴、阳翟三县,皆在河南。亦饱受贼乱荼毒,食俸大减。却不知颍阴及阳翟,二位长公主,今又如何?”
  
      “二位长公主并未许配人家,仍居禁中。”记室掾答曰:“食邑皆有阳安长公主代为打理。黄巾乱后,二县民不聊生,多举家逃难,食俸大减。”
  
      “数年之间,已历二帝。今少帝继位,与桓帝之女,又能有几分亲。想必,宫中用度,亦渐缩减。节衣缩食,怨念自生。待阳安长公主如约获利,颍阴及阳翟二位长公主,又焉能不动心。”贾诩笑道。
  
      记室掾心领神会:“若三皇女皆如此,洛阳宗亲贵胄,多如过江之鲫。焉能不群起效仿。”
  
      “家、国、天下。”贾诩眸光深邃:“我主已得民心,再得勋贵、宗室。大业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