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隋末之草根崛起 > 《隋末之草根崛起》第三十九章 低声下气

  掖城,又叫掖县,东莱郡治所,隋朝渤海湾出海口之一。
  萧正一行人晓行夜住,十余天行程千余里,远远望见高大的城墙,都有些精疲力尽。
  众人找了家客栈包下个小院作为落脚之处。转天一大早用过饭,萧正让其他队员在客栈等候,自己带着张南、罗士信还有李狗子去了船厂。
  因为现在的船只都是木质结构,在海水里时间长了很容易生船蛆,而淡水是这个时代防止船蛆的唯一办法。
  这次元弘嗣主持造船,位置便选在了位于掖县城郊的掖河入海口,至于这里之前有没有造船厂,萧正不得而知。
  船厂距离掖城三十多里,到了地方萧正发现事情还真有些棘手。
  从岸边向外延伸出十多里已经建起了一圈丈高的围墙,只留下几个进出口由兵丁把手,闲杂人等都被拦在外面,里面是什么情况,外面难窥一二。
  很多人徘徊在墙外,想办法寻找里面的亲人,朝廷的徭役总是超期又超期,役丁们的口粮不够只能忍饥挨饿,除非出现大面积断粮的情况,否则官府是不会提供吃食的,即便提供了,也是稀粥,连腌菜都见不到,更别提干的了,家里的亲人便只能从嘴里抠出一口吃的,想尽办法送到服役的地方,让里面的亲人多一分生存的机会。
  可是,历尽艰难到达目的地后,想要见到挂念的亲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工地太大人太多,守卫的兵丁不会允许随便进出,更不会好心的为你指路。
  这时候就会出现牙人,他们有门路为你提供消息,甚至送信送物,当然,这都需要报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萧正四处看了看,领着几人来到路边的汤饼摊子,点了些吃食,略作休息。
  “小正,咱们怎么办?”张南问道,“什么时候去总管府?”
  “先看看情况,最好能打探到他们的消息,做到心中有数再去找元弘嗣。”
  片刻后,一个二十多岁的汉子向萧正他们走来,个头不高,身材偏瘦,微微弯着腰,眼睛总是不由自主的四处扫视,脸上带着招牌式的笑容,一看就是常年混迹市井的。
  到了萧正面前,弯腰拱手满脸堆笑,一套动作娴熟无比,“这位郎君请了,敢问来此处是?”
  萧正冲着船厂的方向,扬了扬脖,道:“说吧,什么行情?”
  汉子稍微一愣,这位郎君年纪不大,眼光够贼的啊。
  “您是寻人,还是送信送物?”
  “怎么称呼?”
  “小姓梁,您叫小的梁二就好。”
  “先找人,找到人再说别的。”
  “一人十文。”
  “济北东阿来的,一共二十六人,领头的叫李三娃,什么时候能有信儿?”
  “二十六人的消息都要?”
  “嗯。”
  “没问题,明天就给您信儿。”
  萧正点了点头,付了汤饼钱起身离去。
  第二天,萧正如约而至。
  梁二见到萧正后,依然是满脸笑意。
  “说吧,有信儿了吗?”
  梁二点了点头。
  萧正也不废话,扔过三串铜钱。
  梁二一搭眼就看出每串足量一百文,乐颠颠的接住,“他们一共二十六人,到现在情况还不错,死了四个。”
  萧正诧异的看着他,“死了四个还算不错?”
  张南几人也瞪圆了眼睛。
  梁二左右看了看,低声道:“死了老多人了,光砍头就砍了一千多。”
  “什么原因。”
  “能有什么原因,所有役丁都是两头不见太阳,好多人都被活活累死,役丁们当然不干了,总管元弘嗣亲自带着人,一口气就杀了几百个,打那后只要抓到不老实的就直接砍头。”
  众人听罢心中担忧更甚。
  “我说他们情况还不错,是因为他们被分到了运字部,新近才被派到水里做了一个月,而且现在已经回岸上了。”
  张南急切的问道:“岸上能好熬一些?”
  梁二摇摇头,“难啊,现在岸上也难熬,不过总比在水里泡着要好上一些。”
  “您说的李三娃还活着,不过,有个叫张北的和其他六个受了伤,是被抽了鞭子。”
  张南一听,满脸急迫:“受伤了?怎么回事?”
  “那我就不清楚了。”梁二说道,“这里面能因为啥,管事的想抽谁就抽谁呗,看他们心情。”
  “死的四个是怎么死的?”
  “不清楚。”
  “名字呢?”
  梁二从怀里掏出个纸片交给萧正。
  萧正接过后,吸了口气缓缓打开,第一个映入眼中的名字就是李远,接下来是李明辉、孙镇,还有薛勇。
  “尸首呢?”
  梁二指了指,“海里喂鱼了。”
  萧正心情很是沉重,老百姓的命就这么贱吗?怎么可以这样?
  张南、罗士信和李狗子也很是难过,并肩战斗过的生死弟兄,如今却惨死他乡尸骨无存。
  萧正起身道:“回吧。”
  梁二见状问道:“您要往里面带东西吗?”
  萧正摇了摇头。
  梁二很是失望,本以为遇到个金主,没想到还是个抠门。不过萧正接下来的一句话差点把梁二的下巴惊到地上。
  “送些东西没用,我想捞人,有什么门路没?”
  梁二楞了半晌道:“这位郎君,不是我打击您,绝对不可能,小的在这三个多月了,不论活人死人,一个出来的都没有!”
  “没有什么不可能,只看付出的代价够不够,代价够了,什么都有可能,你说是吧。”
  梁二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不可能,没有总管府的批准,任何人都不得放人!”
  萧正从怀里掏出一串铜钱扔给梁二,“我不是在开玩笑,你回答我几个问题就好,不用你做别的。”
  梁二兴奋的接住铜钱,随手塞进怀里。
  “您请问,小的一定知无不言。”
  “如果我从元总管那里拿到放人的文书,就能把人带走吗,还需要走哪些手续你知道不?”
  梁二点了点头,“那当然,如果有总管府的批文,别说二十个,就二百个也没问题,这里就他说的算。”
  “拿了批文之后找谁领人,你知道吗?”
  “知道,长孙大人。”
  “你认识?”
  梁二摇摇头,“我咋能认识那么大的官,是听我大哥说的。”
  “那你了解这个长孙大人吗?”
  梁二左右看了看,低头道:“这个长孙大人叫长孙师孝,是朝廷派来的,啥官儿我不清楚,不过据说挺贪财,不大受元总管待见,到他那关您得小心些。”
  萧正点点头,贪财倒无所谓,自己虽然带的不多,可也不少。
  “多谢梁兄弟,元总管是住在这里面,还是在郡城?”
  “住在郡城,不过每天都会来巡视。”
  “他在郡城的住处,你知道吗?”
  “知道,义字街二号。”
  萧正想了想,又向梁二询问了不少细节,才和众人返回掖县。
  第二天一大早,萧正拿着书信来到总管府。
  元弘嗣听到下人禀报有些奇怪,自己和刘炫素无往来,怎么突然给自己写信?
  打开看了看信中内容,元弘嗣撇了撇嘴,这些文人啊,说话就爱拐弯儿,捞人就说捞人呗,什么探望,什么行个方便......乱七八糟的。
  “打发了吧。”元弘嗣将书信扔在书案上,“哪有功夫搭理他。”
  管家回道:“老爷,来人还说要献宝,您看?”
  “献宝?”
  “嗯,那小郎君言之凿凿,不像说假话。”管家回禀道,“小的问了,他说事关重大,需要亲自交给您!”
  元弘嗣笑了笑,“献宝?呵呵,那就带进来吧,看看他献什么宝。”
  不多时,萧正被领进府里。
  七拐八拐到了书房。
  萧正目不斜视,也不敢抬头打量元弘嗣,在他看来,这号人都有些神经质,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坏事。
  疾步上前,躬身施礼,“兰陵萧正拜见元大人,多有叨扰还请恕罪。”
  “兰陵萧氏?”元弘嗣不由面带严肃。
  萧氏可不简单,那是真正的世家望族,而且还是皇室遗脉,虽然亡了国,但底蕴深厚,势力庞大,而且当今皇后就是出自兰陵萧氏,颇得圣上宠爱,萧氏一门自然更加水涨船高,元弘嗣不能不认真。
  萧正倒是没说假话,家里族谱写的很清楚,确实属于兰陵萧氏一支。
  当初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大部分兰陵萧氏也随之迁到常州一带,占地聚居,侨置郡县,称为南兰陵。
  萧正这一支属于远支,就留在了原籍,后来因为逃避战乱,又辗转到了东阿。
  现在这种情况,萧正不得不扯虎皮拉大旗。
  “回总管的话,萧某一家流落东阿之时,多得乡邻照顾,有道是受人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下不敢或忘。”
  “此次东莱造船,村里应征者二十六人,萧某正是受其亲眷所托,前来探望,冒昧之处请总管见谅。”
  元弘嗣摆了摆手,“不妨事,小郎君且坐。”
  虽然是远支末流,但这些世家子弟最不可小瞧,出人头地远比寻常人的机会多。
  拿这个萧正来说,保不齐什么时候皇后娘娘心血来潮,就会派人回乡祭祖,这些人风云际会,一下子就可能一飞冲天。
  所以元弘嗣客气了几分。
  “不敢,大人面前哪有在下的座位。”萧正不敢失礼。
  元弘嗣多了几分好感,这小子年纪不大,器宇轩昂举止从容,说话处事又很有分寸,不愧是门阀子弟。
  “从东阿到此千里之遥,萧某见马蹄磨损甚重,便想到一法,可防止马蹄磨损,大人乃是当今重臣,圣上肱骨,在下愿将此法献给大人。”
  元弘嗣心中暗笑,什么肱骨重臣,自己就是一个六品的木匠头,不过,马屁话谁都爱听,他也不例外。
  可听到萧正说能防止马蹄磨损,不由大为动容。
  “当真?”
  “在下怎敢妄言相欺。”萧正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双手递上,“大人一看便知。”
  元弘嗣有些激动,这要是真的,自己可就发达了,朝廷每年养马靡费甚重,马匹的折损十之四五都因马蹄磨损,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可是泼天大功啊!
  可是,纸上就一个怪怪的图形,元弘嗣疑惑的看着萧正。
  “总管大人,此物为马蹄铁(注),将其订在马蹄下面即可。”
  “哦?这么说你还没试验过?”元弘嗣心中起落,面带不悦。
  “萧某担心走漏风声,请大人恕罪。”萧正急忙施礼,“若此法无效,在下任凭总管处置。”
  元弘嗣点了点头,说的也对,这么好的法子是该谨慎。
  “元福,去找铁匠按照图纸打造。”
  管家领命而去。
  这东西简单至极,没有丝毫技术含量。
  没多久管家去而复回,手里拿着四个马蹄铁,还有十几颗钉子。
  元弘嗣拿在手里仔细看了看,“就这么简单的四个铁片?”
  萧正笃定的点了点头,“大人放心,还请一试。”
  元弘嗣起身来到后院,下人牵过马匹。
  订好之后,元弘嗣俯身看了看马蹄,随后牵马出了府。
  一众人等跟在后面。
  元弘嗣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众人在原地等待,足足半个时辰,元弘嗣才折返而回。
  到了后院,元弘嗣急忙翻身下马查看马蹄。
  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元弘嗣喜不自胜,“妙啊,哈哈,此法甚好!”
  回头看了看萧正又道:“骑乘并无影响,也能防止磨损,就不知此法对马匹有没有其它伤害。”
  “劳烦大人观察则个,萧某多有叨扰,这便告辞。”
  “也好。”元弘嗣点了点头,“元福代某送送萧郎君。”
  既然元弘嗣对马蹄铁还有些疑虑,萧正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注:马蹄铁究竟何时传入中原说法不一,不妥之处还请诸位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