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隋末之草根崛起 > 《隋末之草根崛起》第七十一章 王薄惨败

  齐郡郡丞张须陀率军在岱山脚下击败王薄,斩首数千,战败后王薄本想率兵南下,又被鲁郡郑善果和李百药在博城迎头堵住,无奈之下只好仓促北上,张须陀紧咬不放追至临邑再次大败王薄,斩首五千余级,现在王薄领着残兵败将被张须陀追的如丧家之犬,四处逃窜。
  这个消息如同兴奋剂一样让杨广重新振作起来,齐鲁的安定直接关乎着东征的大局,张须陀的胜利不但稳定了齐鲁的局势,还狠狠的打击了反对东征的保守派和世家门阀,兴奋的杨广不但没有追究张须陀私自招募乡勇的罪过,还大加褒奖准其跨境追敌,奏章里张须陀提及的其手下秦琼、贾务本、贾闰甫等人都一一封赏提拔。
  齐鲁贵族是山东贵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齐鲁贵族又与其他门阀不同,孔家、颜家又都是耕读传家,远离权贵,因此,齐鲁贵族一直是一盘散沙,齐鲁之地也饱受其他门阀的倾轧。
  好在朝廷的核心阶层里还有北海段文振一面大旗支撑,为齐鲁挽回了一些颜面和损失,而这面大旗现在已经倒了,本来就一盘散沙的齐鲁派系就更是雪上加霜,杨广都不抱有任何希望,对东征大军后方的稳定也颇为头疼,可谁知张须陀冒了出来!
  张须陀和郑善果能够打败叛匪明显是得到了齐鲁贵族的支持,只要他们能整合齐鲁贵族必然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杨广岂能不兴奋?
  而张须陀得到杨广褒奖,底气更足,他本就是武将出身,一直秉承着大丈夫功名但在马上取的志向,只不过时运不济,霉运连连,开始跟史万岁混的挺好,谁知史万岁受到杨素诬陷被杨坚冤杀,后来又跟了杨素,结果没多久杨素又因为功高震主被杨广猜忌,张须陀也被转为文官到历城做了郡丞。
  王薄在长白山起义,张须陀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能够重新提刀上马纵横沙场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而且他认为圣上再有不是,下面也不应该造反破坏社会的秩序,这对老百姓的伤害更大更深,举旗造反完全动摇了国本,因此他对这些所谓的义军非常憎恶,追剿起来不遗余力,知世郎被他欺负的狼狈不堪。
  虽然在辽东损失了大量的府兵,但还是有许多人历经生死回到家乡,各地郡县的守卫力量也得到了加强,义军的行动也谨慎了许多,已经恶化的局势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不过,朝廷加捐和征发民夫的命令下到地方后,不单官府愁眉不展,当兵的和老百姓心里也是抗拒非常,尤其那些刚从辽东死里逃生回来的府兵和民夫,好不容易回到家里,面对的是荒芜的土地和骨瘦如柴的亲人,甚至有的老人和孩子都已经病死饿死,悲痛中收到的这两个命令让很多人感到绝望。
  上次是祖宗保佑老天开眼,这次呢?去了之后还能那么走运吗?太多的人充满了绝望,但这绝望中还有那么一丝的企盼,因为正式出征的命令还没下达,只希望圣上能够大发慈悲,缓几年再打仗,真折腾怕了。
  老柳村的村民得知这两个命令都有些窃喜和庆幸,不管怎么说算是逃过一劫,加捐自不必说,家底儿都快被掏空,再来一次恐怕就要断顿了。
  另外就是此次的徭役,主要是修缮通往辽东的官道,因为快要入冬,所以时间相当紧迫,大业年间的老百姓都很有经验,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死伤最多,日子最是难捱,这次能够避过去实在让人欣喜,撇家舍业转移千里的不安也随之淡了许多。
  临朐县衙也不是没考虑过让老柳村的村民服役,但却师出无名,各地流民众多,几乎哪个县城都有临时的窝棚或者粥厂供他们安身度日,以免造成更大的混乱,甚至冲击府衙。
  但是官府却不能给他们重新上户籍,一来流民里面人员复杂,逃税的抗捐的,甚至可能还会有土匪义军的眼线,没办法一一甄别,另外如果上了户籍,就要考虑下一步的安置、分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哪个官府都不愿意操那个闲心,因此也就这么一直耗着,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重新上了户籍,这些流民以前欠的租赋怎么办?一笔勾销?倘若这次重新上了户籍,到缴纳租赋的时候再跑怎么办?
  因此,所有官府都对这些流民无可奈何,收也不是赶也不是,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于是,官府也就只能眼睁睁放任这些流民,只要不闹事,也就混一天算一天。
  老柳村这些人当然属于流民,但又与其他流民不同,不用官府一分一文的救济,也不出来劫掠打砸闹事,临朐县衙也就乐得清净,各地已经够乱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萧正接待过两次临朐县衙来的差吏,很客气很讲理,临走还能给个茶钱,所以双方不冷不热不远不近的保持着都比较满意的距离。
  林家村的村正林有德很头疼,根据县衙的命令,林家村需要出民夫四十多人到益都服役,修补从益都通往历城的官道,听说要从益都一直修到与齐郡的交界,也就是牛山、淄水一带,不到上冻恐怕都回不来,本来按照以往,这没什么好说的,躲也躲不过去,大家早都习以为常。
  可现在不同,有了老柳村的对比啊,人家高高兴兴的建寨盖房,自家却要去受罪甚至送命,于是林家村的不少村民就鼓动林有德去求萧正。
  萧正听了林有德的话略加思考说道:“有德叔,去与不去在你们,而不在我!”
  “哦?”林有德挺奇怪。
  “如果逃避徭役抗拒捐税,那就等于和官府撕破脸,我们是不怕,官府动真格的我们也敢拼命,这恐怕你也看到了,可你们敢吗?做好这个心理准备了吗?”萧正说道,“如果都同意和官府对抗,那萧某便代大伙出这个头,如果大家不敢呢?所以你还是回去问问乡亲们,看他们怎么选择。”
  林有德听了萧正的话,觉得人家说的在理,苦主都退缩不前,谁给你出头?现在就看林家村愿不愿意彻底和老柳村绑在一起。
  萧正知道,林家村虽然不少村民都搬到了山上,但那不过是因为自家日子过不下去,受了李三娃等人的接济,而且山上相对下面要安全得多,但是如果真让他们抗捐抗税逃避徭役,恐怕就要仔细思量,毕竟迈出了这一步,就可能被官府通缉、追捕,彻底失去良人身份,同时也失去了土地,这样的代价,不是谁都愿意承受的,没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谁能下决心冒这个险?
  林家村的村民左右为难,但是官府要求的期限日渐临近,最后一共应服徭役者四十二人,只有七个下定决心不去,彻底断了后路,剩余的三十五人带着口粮和盘缠跟随林有德去了临朐。
  至于这七个人怎么和官府交代,萧正没有为难林有德,如果说逃跑了,林有德作为村正也要担责,而且也可能会有心里不平衡的人去告密,但是也不能说的太直接,不给官府一点面子,所以萧正的交代是,这些人欠他的钱,被他打断了手脚,伤情转好之后再去服役。
  临朐县衙的户曹才不会因为这七个人跋涉上百里到黑松山找不自在,也就顺坡下驴给了萧正这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