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墨客 > 《大明墨客》 第0668章 鸭绿江畔
  上万的大军出行岂能是儿戏?

  按照计划,郑长生带领锦衣三千营出辽东,而剩下的一万人走水路。

  不过这一万人可不能直接登陆的。

  他们一直飘荡在外海之上,因为他们是老朱给郑长生留的后手。

  一万人的全新式燧发枪纯火器的部队,这是个什么概念?

  加上郑长生带领的五千人,绝对可以碾压一切了。

  这个是有事实证明的,北部天王吴勉的两万大军还有精锐的骑兵都被打的溃不成军。

  就高丽国的这些军队,骑兵虽然有,可是也是奢侈部队,少的可怜。

  只要真的是跟大明的军队遇到,那就是一个等死的结果。

  只希望他们登陆之后还能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海上远渡可不是闹着玩的。

  尤其是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什么远洋海军的概念。

  就算是大明有水师,了也是内河水师。

  真正到了汪洋大海,那就是个渣渣。

  这一点才是郑长生所担心的。

  虽然他做了相应的安排,让章欢和她父亲留给她的人手,做远洋的训练。

  可是那也得等舅舅李秀峰的远洋船队回来了再说啊。手机端一秒記住『m.biqusan.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别人看不出来,可是郑长生可是清晰的知道,大明水师的短板。

  没有外海作战的经验,以及一帮过硬的水兵,想要成就海洋霸权,那是白日做梦。

  ……

  ……

  郑长生率领的人马,是步兵纯火器部队,用热武器去攻打冷兵器,那就是完全碾压的存在。

  这是经过证明了的。

  郑长生率领的这五千人,作为先头部队。

  他们乘坐大明水师的战船,沿长江直接入海,然后沿着大明的外海直奔辽东。

  后续的部队,分别乘坐水师战船,他们的路线就不是辽东了,而是直奔高丽的外海。

  后续的部队暂且不说,单说郑长生这一路。

  在辽东上岸,按照规矩是要休整三天的。

  郑长生带领的这些人,可都是陆军。

  猛然间坐上了海船,沿着大明外海这一路行军下来。

  这可是遭老鼻子罪了。

  别说是伙食是大肥肉片子了,就算是顶级的海鲜食材,他们也没有心思去吃了。

  可想而知,这也别说什么战斗力了,就光是晕船这五千人已经是不成样子了。

  整天吐的是昏天黑地的,哪里还谈的跟陆地上一样的行军作战?

  假如现在有人来攻击他们,估计他们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

  别看他们全部是新式的火器部队,但是这也得看作战的场合和地点以及战斗的意志。

  唉,郑长生感到很头疼。

  这是大明的短板啊,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加紧的补上才是。

  看来深蓝的梦想,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能够完成的。

  ~~

  郑长生并没有晕船,他不断的视察着部队。

  还别说,刚上岸休整的这五千火枪手,还真的可以称得上精锐中的精锐。

  虽然一个个吐的昏天黑地的,可是一旦上岸,强忍着心中的不适,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搭建营帐,布置境界。

  这完全是按照实战出发的。

  这是铁律,郑长生不止一次的说过:“军队就是为打仗而存在的,一旦出动,要时刻的以实战为出发点。”

  看来他的命令执行的还不错。

  他们的宿营休整地点在鸭绿江边,不过不要以为这里跟后世一样是中朝的分界线。

  要是真的这样以为的话那就错了。

  老朱在金陵称帝之后,把蒙古人赶出中原。

  可是完全继承了元朝的疆域的。

  由于当时的高丽王是亲近元朝的,所以明太祖坚持以铁岭为界。

  并且在朝鲜半岛的东北部设置了屯驻军队的卫、所,与高丽发生过冲突。

  但到洪武二十五年,高丽由李氏取代,改而奉行亲明政策。

  因此明朝不再坚持在朝鲜半岛设置卫所,将这些卫所撤到鸭绿江以北,从此鸭绿江成了中国和朝鲜的界河。

  但是现在随着郑长生这只小蝴蝶的到来,高丽王氏却选择了亲明。

  是以,老朱并未跟高丽起冲突。

  不过,现在依然是没有按照原本的历史剧本走。

  这里虽然是鸭绿江,可却是大明的一条内河。

  鸭绿江上一座铁索桥横亘其上,这是两岸来往的必经之道。

  不过由于大军的到来,暂时的施行管制,并未有百姓商贾行于其上。

  之所以驻扎在这里,完全是郑长生刻意的选择。

  当年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帝虎视眈眈,无数的志愿军战士就是通过鸭绿江,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的。

  他这是抱着缅怀之情,崇敬之意来的。

  这次进入高丽,他也要从鸭绿江过去,不过这次的使命和跟志愿军不同。新笔趣阁手机端https://m.biqusan.com/

  高丽棒子们,对不住了!

  看着鸭绿江水,忍耐不住心中汹涌澎湃的激动,郑长生随口吟诗一首:“鸭绿江畔旌旗动,三军儿郎奋争勇;一朝踏进高丽地,共沐日月山河同。”

  古人常言,诗以明志。

  诗是文人直抒胸臆的文字载体,最能体现一个人当前的胸臆。

  封长空就站在郑长生的身侧,郑长生的意思已经是在明白不过了。

  这次是“不破楼兰终不还”了。

  永和伯爵跟皇上的秘议内容,老朱跟他讲过,他此行的任务,就是协助永和伯爵郑长生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

  文人处理不了的,就要看他的了,上万大军就是强有力的保障。

  他听到郑长生吟诗,心中不由的就是一阵的壮怀激烈。

  男儿大丈夫当如是也,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开疆拓土,这是军人的本职。

  虽然他也明白这个道理,也深意为然。

  但是却没有直抒胸臆的表达过,这也跟他肚子里的墨水不多有关。

  尽管他识文断字,可以布置行军打仗的一切事宜,但要让他吟诗作赋,这还真难为他了。

  文人居庙堂,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