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先烈血 > 《先烈血》第两百零三章晴隆二十四道拐
董凯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封锁中国沿海港口、封闭滇越铁路的形势下,抗战初期新筑成的滇缅公路一度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陆上惟一的国际交通线,由于滇缅公路战略意义极其重大,直接关系到抗战的前途,因此对滇缅公路进行运营和管理对国民政府无疑是个难题,而滇缅公路运营中的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战时运作情况。本文通过原始资料对滇缅公路的运营和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滇缅公路;战时交通;运营管理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1-024-03
  
  一、滇缅公路的修建
  
  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各地军政要员云集南京研究战略及军事部署问题。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日军可能会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香港和越南的国际运输必会受到影响,并提出《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计划》,建议各修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确保西南对外交通畅通无阻,并表示:公路由地方负责,中央补助;铁路由中央负责,云南地方政府协助修筑。①但考虑到筑铁路在经费和器材上的实际困难,滇缅公路的修筑放在了更为优先的地位。
  
  1938年8月底,经过九个月的艰苦奋斗,滇缅公路终于提前竣工通车。整个工程共完成土方1100多万立万米,石方110万立方米,大、中、小桥梁243座,涵洞1789个和部分路面工程。②1938年10月,交通部在昆明市南屏街设立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谭伯英任局长。1939年2月至5月,云南全省公路总局将滇缅公路全长959.4公里移交给该局作为国道管理。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将昆明至畹町的950公里划分为7个工程段,每个工程段管理3至4个工程分段,共有26个工程分段。③
  
  由于滇缅铁路没能打通,滇缅公路便成为中缅之间唯一的国际通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国际通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至成为整个大后方最重要的补给线,起到了“输血管”的作用。
  
  二、滇缅公路的管理和运营状况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海外向内陆的交通线主要有以下四条:1.以香港为中心,经过华中、华南沿南各地通向内地的路线(所谓香港路线或走私路线);2.经甘肃、新疆与苏联连接的路线(所谓西北路线或红色路线);3.连接海防、昆明的路线(所谓法属印度支那路线);4.连接仰光、腊戍、昆明的路线(所谓缜缅路线)。
  
  以上各路线的运输以欧战爆发前与1940年6月作一比较:
  
  自1938年12月滇缅公路开始运输,至1942年5月日本侵占缅甸为止的3年半时间里,负责处理该线运输业务的最主要的官方机构是西南运输处和中缅运输总局。西南运输处全称“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对外又称西南运输公司,是直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准军事机构,也是我国抗战时期最大的官方运输机关。1938年10月,广州失守,西南运输处迁驻昆明;主要办理滇越和滇缅方面的国际运输。
  
  西南运输处在中越交通中断后,开始全力经营滇缅公路。西南运输总处迁云南后,其附属机构不断增加,先后成立了运输人员训练所、运输事务所及滇缅路医院、遮芒诊疗所、汽车修造总厂、腾冲驮运管理所、汽车大队、各仓等。在西南运输处最鼎盛的时候,车辆多达3300余辆。④由于西南运输处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工产品是其输入的最主要物资;其次是航空委员会的汽油以及其他物资,而输出的则主要是以易货形式偿还美、英等国的钨砂、桐油等。西南运输处经办滇缅路运输期间,经滇缅公路出口物资主要有钨砂9000吨、锡4250吨及少量锑块、桐油6600吨及少量猪鬃等;共约2万吨。⑤正是由于这些农矿产品的不断输出,才使外援军火物资不断运入。
  
  在滇缅公路运输的前期,西南运输处对该路的经营占有垄断的地位。滇越运输线的中断、滇缅公路重开后,大量运输机构和车辆集中到此,西南运输处独家经营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西南运输处本身由于机构过于庞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当时,通货膨胀日剧,运输处的员工渐感生活艰苦,许多司机和技术人员受私商引诱,纷纷另寻出路。同时,运输中私带客货成风,车队纪律差,管理层内部也勾心斗角,甚至公开责难,主要负责人宋子良于1940年秋离职前往美国,管理显得更加混乱。这种情况引起了军事委员会的注意,因此,蒋介石乃派俞飞鹏前往调查、整顿。1941年11月,西南运输处被撤消,滇缅国际运输业务和管理移交给中缅运输总局。
  
  中缅运输总局于1941年11月1日在昆明成立,俞飞鹏任局长。它基本是由西南运输处的班底改组缩编而来,主要任务是抢运兵工器材。该局机构较为精简,经营也更单纯,再加以滇缅公路沿线新建运输调度专用电台十五部,俞飞鹏又以后勤部部长兼运输统制局参谋长的身份来担任局长;改变了指挥调度不灵的局面,其营运状况得到相当改善;后因1942年5月日军攻占缅甸,中缅运输线中断而被撤销;6月改组为滇缅公路运输局,机构大为紧缩,由葛津任局长。⑥
  
  除了西南运输处和中缅运输总局之外,在滇缅公路经营运输的机构还很多,其中既有官方出资兴办,也有私家商车。据1941年12月统计,在滇缅路近千公里的运输线上,共行驶中国军、公、商车7852辆(不包括国外商车),计军车3116辆,公车2201辆,商车2263辆。⑦数十个官方营运机构,再加上成百上千的商车老板和上万名司机,滇缅公路的运输真是盛极一时。
  
  三、滇缅公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滇缅公路是仓促之间修成的,而营运又在战时条件下进行,运输中存在问题在所难免。随着抗战持续进行,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从主观方面来看,滇缅公路的问题主要在于运输管理方面。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航空与公路运输已较铁路运输为重要。而从运量角度来看,公路运输重于航空运输。所以,国民政府对公路运输的管理高度重视。
  
  自1938年12月滇缅公路开始运输,至1942年4月日本侵占仰光、腊戌的3年零4个月时间内,负责经营管理该线的机构先后或同时存在的有西南运输处、中缅运输总局、交通部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等。这些机构都是由当时的一些重要人物负责,比如西南运输处主管人宋子良。蒋介石赋予这些机构极大的权力,甚至派有军统人员参与其中,其目的在于通过军事、特务等手段来保持滇缅公路的畅通,提高运输效率,其用心可谓良苦。但是,滇缅公路运行中却是问题不断,管理不令人满意。
  
  首先,由于国民政府本身在抗战中已经逐渐走向腐败,这种腐败也影响到滇缅公路的运输管理。战时交通本极为紧张,但国民政府许多达官贵人却创办了名目繁多的运输公司。如虞洽卿的三北汽车公司、宋美龄和孔祥熙的华华百货公司等。由于大后方日用工业品奇缺,价格上涨,各种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形色色的运输公司便乘机走私、贩运大量消费品以牟取暴利。因为这些运输机构各有背景,各自为政,严重妨碍了运输效率的提高。由于国民党政治腐败,其内部复杂的派系斗争、争权夺利现象不可避免的在西南运输处内存在。1940年10月,滇缅路经三个月关闭重新开放后,大批军、公、商车蜂拥而至,争夺入境运输,它们各自为政,秩序混乱,正视察滇缅公路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致蒋介石等人的电文中直称:“该路运输管理,自来腐败”。⑧
  
  其次,经营滇缅路运输的机构太多,海内外各分支机构及人事改组频繁。滇缅公路管理机构随战时环境及运输的需要而进行设置或撤销。如果确需改组,本无可厚非,但过于频频改组也造成了其内部职能的混乱与无序。机构的频繁改组和扩充及人事的变化,不仅没有能够提高运输效率,反而使其把主要精力放在机构与人事调整、预算的编制及业务上的交接,同时也使其内部职能多有重复和分散。遇有业务,各科室与各股之间手续之往来繁多,耗费时间,给运输带来诸多不便。⑨最后,英美两国对中国过境运输所采取的左右摇摆甚至出尔反尔的政策,制约了西南运输处运输业务的开展。滇缅公路管理机构在西南办理国际运输,势必与英缅政府进行交涉、往来。
  
  四、滇缅公路的作用和意义
  
  交通运输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战时更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中国漫长的抗日战争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交通保障,战时经济运转、工业建设、对前方兵员、弹药、粮食、燃料的供应以及争取国际援助都是不可想象的。滇缅公路在上述几个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一,从战略意义上看,滇缅公路在抗战初期抢筑成功,对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妄想是一个有力的回击,而对于中国来说,滇缅路成了维系中国和东南亚两大战区的纽带,大批援华物资源源不断运入中国,打破了日军的封锁战略。
  
  第二,滇缅公路被誉为“抗战输血管”,从物资上给抗战巨大的支持。据统计,缜缅公路货量1939年为27980吨,1940年为61934吨,1941年为132193吨。⑩在运入外国援华物资的同时,也输出了大量英美所急需的作为偿还物资的钨、铜、锡等有色金属及桐油等物资,支持了英美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三,滇缅公路的迅速建成有利于后方民族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战时交通状况的改善使得内迁的工厂迅速恢复了生产。因此,滇缅公路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有力的物资基础。
  
  第四,滇缅公路的修筑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中国人民在缺乏先进工具的情况下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一项连英美专家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伟大工程,在当时严重失利的抗战形势下,这对于国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也使世界充分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滇缅运输中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滇缅公路的巨大运输量仍然充分体现了它的极端重要性。据统计,仅在运输量并不很大的1940年6月一个月的输入量就占中国方面当月输入总量的16%,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滇缅路更成为联系中国和东南亚两大战区的纽带。中国在输入大批的援华物资的同时,也运出8万余名远征军官兵,为盟军的联合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注释:
  
  ①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②袁旭等.第二次中日战争纪事[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8:67.
  
  ③⑧中国政协西南文史资料协作会.抗战时期西南的交通[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④胡文义.滇缅公路的运输[A].政协云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云南文史资料选辑[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⑤⑦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战时西南运输档案史料[J].档案与史学,1996,(5).
  
  ⑨贾国雄.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修建及运输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
  
  ⑩江云岷.滇缅公路沿线经济发展评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公路(第一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社,1990.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