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世子很皮 > 《世子很皮》第七百五十二章 永除藩镇隐患

  谷、岷二王的事需要小心处理,他们不仅仅代表自己,身后还有韩、沈、安、唐、郢、伊六位没有分封的亲王,他们可眼巴巴地等了N年,等着分封了。
  先前建文皇帝大力推行削藩之策,他们当然不敢顶风提起这事。现在是老十二朱柏坐上了皇位,这些自认为立下从龙大功的亲王,自然要探探朱柏的口风。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什么位置就想着什么事情。此刻朱柏已然登基,不再是大明的一个藩王,自然也不想为自己的统治留下什么隐患。
  藩王的问题分封问题,一个处理不好就会为后世子孙留下棘手的麻烦。尤其是在自己夺位成功的情况下,不能给别的藩王留下可以效仿的妄想。
  尤其是朱久炎,他固然不是非常清楚明朝的历史,但对于明太祖朱元璋和永乐皇帝的事情也是非常清楚的。尤其是永乐大帝的改封之策,他觉得可以借鉴,在这个基础上再优化一下。
  朱允炆的削藩之策,对于藩王来说固然是飞来横祸,但对大明社稷来说,却是一桩好事。只是朱允炆年纪太轻,性子急,步子迈得太大,想同时干的事情太多,就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加之,他的想法是一回事,执行起来是另一回事。这才弄得江山分崩离析,给了自己以可乘之机。
  但是藩王的问题也不能不解决,朱久炎与父皇其实商量过不只一次了。父子俩已经达成共识,决定用更加缓和的政策,先安定诸王之心,再慢慢予以削减,尽量不使诸王心生不满。
  当然,适当的威压还是必须的,这一点朱柏跟朱久炎的想法一样。
  只见朱柏拿起旁边的奏疏,一边翻看,一边缓缓说道:“让他们先等等。”
  马进忠应诺退出。朱柏开始潜心批阅奏疏,朱久炎也就顺势告退。
  半个时辰之后,朱久炎才晃晃悠悠地走进乾清宫。
  只见谷、岷二王还直挺挺地站在乾清宫前,腰腿都站疼了,也不敢随意乱动一下。
  别看新朝初立,但新朝兵马是何等的厉害,皇帝的手段如何的干净利索,别人不知道,他们可是一清二楚。现在御案后坐着的可不是他们的侄子了,而是他们的哥哥,既是君,又是兄,由不得他们不小心谨慎。
  尤其是在这讨封的当口,一点点错误他们都不想犯。
  先前求见朱柏的时候,朱柏痛快地答应了,可当他们到了乾清宫,那个马进忠却传来口谕,让他们在此等待,却没有给出任何理由。
  哪怕没有理由,哪怕已经苦候了半个时辰,哪怕这殿前的寒风吹得他们腹背阵阵寒冷,刺骨的凉意也沿着厚实的靴底上溯到腿脚,谷、岷二王也不敢有丝毫牢骚。正在疲惫交加的时候,这死太监马进忠才从里面走了出来,人五人六地宣道:“太子殿下宣两位王爷进去。”
  谷、岷二王,脚板都麻得不听使唤了,抬腿一边活动着,一边陪笑着打探口风:“马公公,怎么是太子相召?陛下在忙碌吗?”
  “王爷,这个奴婢可不知道,别让太子殿下久等了,还是快随奴婢进来吧。”
  对于朱久炎这个侄子,谷、岷二王可更不敢怠慢。
  谷王还好,他只是听闻朱久炎的众多传闻;而旁边的岷王可就完全不同了。千里之外的运筹帷幄,舟山上的见识,让他彻底明白了朱久炎是何等厉害。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岷王已经知道了天地的广阔,华夏海军的无敌实力。
  他对朱久炎这个侄子可是既感恩,又惧怕,朱久炎与见朱柏,前者更让他紧张。他也明白此刻他与谷王一齐前来讨封可不是个什么受待见的事情,尤其是在与谷、韩、沈、安、唐、郢、伊七王密谋之后的情况下。
  在谷王诧异的目光中,心虚的岷王艰难地挪动脚步,跟随马进忠进入乾清宫。两人一齐朝着端正主位的朱久炎行礼:“微臣朱桂(朱楩)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两位王叔勿需多礼。”朱久炎赶紧起身避开他们行礼,微笑着虚扶一下,示意二王免礼,又转头吩咐马进忠道:“给两位王叔赐坐,端两碗姜汤来,给两位王叔去去寒,再挪两个火盆过来。”
  谷、岷二王连连道谢,侧身坐在搬来的锦墩之上。小内侍送来姜汤,两人轻手轻脚地接过姜汤喝下肚去。
  一碗姜汤下肚,二人感觉被冻麻木的身子暖和多了,浑身上下也有了力气,连忙拱手谢恩:“谢太子殿下。”
  朱久炎摇了摇头,他对二王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不仗着辈分倚老卖老,谨小慎微,懂得尊卑,让自己对他们增加了不少好感。
  朱久炎开门见山地说道:“父皇在处理部队布防,实在抽不开身,所以就派我先过来问问,还请两位王叔不要介怀。”
  “哪里,哪里,陛下日理万机,自然是国家大事重要。”
  “对对对,这事,嘿嘿,嘿嘿,跟太子说也是一样的。”
  “两位王叔,此次求见父皇,不知所为何事?”朱久炎开门见山地说。
  谷王身为兄长自然当先回话,“太子殿下,微臣此次求见,只为感谢皇上的隆恩。皇上体恤宗亲,恢复了诸王封号与封地,此乃天高地厚之恩,微臣实在感激非常!”
  “微臣也是感激不已。”
  岷王不需要出头,甘当复读机。
  朱久炎微笑道:“两位王叔不必如此见外,我们都是一家人,自当亲亲和睦。两位王叔的来意,小侄清楚了。”
  他自然听懂了二王的言下之意,继续道:“代王叔的封地没什么问题,不日就出京回藩。至于周王叔、齐王叔,父皇也已决定为他们讨回封地。小侄已接受皇命,不日就将率军过江接收梅殷兵马,同时为周、齐二王叔摆平李景隆与铁铉,为他们讨回封地;至于二位皇叔的封地,我有些建议,不知二位王叔,可否愿意听听朱久炎的想法?”
  “殿下请讲。”谷、岷二王听到新朝如此善待周、代、齐三王,心中已经稳定了一大半,连跟着燕王走的周王,朝廷都帮他讨回封地,他们这些有从龙之功的亲王还能受到亏待吗?
  “那小侄就姑且说说,两位王叔也姑且听听。”朱久炎吩咐马进忠将墙壁上的大明堪舆图打开,自己起身用指挥棒指着地图道:“谷王叔,宣府苦寒,北疆危险,实在算不得好封地,小侄建议,您可否愿意换到宜居好发展的地方?”
  “这,这……”谷王有些愕然:“不知殿下希望微臣改换何处?”
  “这个地方。”朱久炎将指挥棒,移动堪舆图右下角新添加的地方道:“朝廷准备重新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另外父皇将右边这个大岛赐名宝岛行省,新设了宝岛布政使司,谷王叔的新王府可以设在宝岛的西南部。”
  朱久炎的指挥棒停在宝岛坐下角的位置,“宝岛我已经发展很久了,岛上的宝岛族大多也已经加入了华夏海军,岛上已经筑好几座新城,数个港口也已经通航,其中台安城更是十分繁华,不仅是华夏海军的海外基地之一,周围遍布木料、矿产资源遍布。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极为适合开设市舶司,引各国商人贸易。而且宝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可以用来种植甘蔗、水稻等等作物,产量极高,质量甚佳……”
  谷王神色微动,但仍然不动声色地听着朱久炎忽悠。
  “王叔要是愿意,小侄可以替王叔请封在这里,宝岛的西南部,当然您的长史府一样会迁过去协助王叔管理,征收的赋税三分之二归可以归王叔,但王叔只能保留两护卫兵马,您看这样如何?”
  谷王的脸色有些难看,想反驳却有些不敢,听朱久炎的语气,他倒还占了好大便宜似的。一个统领数万兵马的塞王,一个宣府重镇,换一个鸟不拉屎,连听都没听过的地方,还是个海外荒莽之地,还只能保留两卫兵马,这不就是变相的流放,想玩死自己吗!连以前的朱允炆都没这么玩过人!
  要弄可以直接弄死啊!至于这么玩我吗!?
  谷王不由得看了旁边的岷王一眼,却发现岷王双眼竟然大放光芒,一脸惊喜,还不住地朝着自己点头。
  谷王觉得这里面可能有什么没有弄懂的地方,给了岷王一个求助的眼神。岷王却是不敢随便开口,用请示的目光看向朱久炎。
  朱久炎呵呵一笑,伸出手来,示意岷王代他解释。
  他相信在舟山上生活了很久的岷王,必然会了解到海洋贸易的厉害之处。要不是自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发展宝岛的其他地方,要不是此刻的宝岛大部分地方确实荒凉,需要大力开发,以宝岛的资源以及优渥的地理环境,他还有些舍不得呢。
  岷王没有让朱久炎失望,卖力地说服起谷王来:“十九弟,这宝岛可是个好地方,虽然此刻还没有多少人,但我在舟山时可没少听人说起宝岛。听说太子殿下不仅在海外就将宝岛收入了版图,还收了海贸十分发达的三山王国……东海以及南洋各国的商人都要到宝岛停靠呢,而且从宝岛乘船到闽南只需一天而已,回京城也十分方便,反正这宝岛,确实是个好地方,可比塞外那苦寒之地要好多了。”
  “嗯……”经过岷王的提醒,谷王这才想起朱久炎的兵马是如何突然出现在定海城的。海外若是不好发展,朱久炎如何弄起那么庞大的一支海洋舰队?
  谷王可不是个什么没见识的人,他深知打造一艘海洋巨舰、培养一船开动巨舰的水手需要多么大的花费。这么一想,宝岛还真是名副其实,是个绝佳好去处?
  前景虽然很好,但也需要自己努力,现在这样子,哪里有塞王的风光与权势?
  但改封的事情,明显不是朱久炎一个人的注意,只是没有强硬的通知下来而已。谷王明白其中的厉害,满脸纠结。
  朱久炎见谷王陷入深思之中,也不逼迫,转头对岷王说出了改封之事,“岷王叔,沐晟已经对我父皇上表庆贺,沐家乃是西南镇守,为咱太明的长治久安,为了皇室与沐家的和睦,您的封地……”
  “微臣愿意改封宝岛,还请殿下向陛下代为转述。”
  岷王自然明白朱久炎的意思,相较于大明的稳定,他与沐晟的私人恩怨显得实在微小,任何一个朝廷也不会帮他私人去搞报复。而且他深受朱久炎的厚恩,也实在不能在新朝刚立的时候再次挑出与西南重臣的矛盾,让朝廷难做。
  “王叔深明大义。小侄子会建议父皇从替换下来的上十二卫中配给皇叔两卫,其家眷也一并迁往宝岛,另外小侄还会迁移数万宝岛族人;鼓励廉州、闽南汉民迁到王叔的封地,协助王叔开发封地。”对于第一个同意去宝岛就藩的岷王,朱久炎自然要给其竖个典型,让藩王们意识到就藩海外的好处,主动且积极地提出改封之事,并从此形成定制。
  朱久炎解决藩王隐患的办法跟后世西方的大航海政策差不多,先削弱藩王护卫军的同时,扩大他们在海外的自主权利,给他们拥有截留一部分赋税的权利,让他们能够向驻外总督一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封地只要发展起来了,也就不会像内陆藩王一样,受朝廷的财政权利所制;朝廷也相应地减少了很大的财政负担,也就没有后世数百万宗亲吃垮国家的尴尬局面。
  海外封地发展得越好,藩王得到的好处便越多,藩王们也就更有发展、建设封地的积极性。
  海外的荒芜之地得到快速发展,既为朝廷节省了大笔开支与精力,也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平稳地解决了藩王的隐患问题。
  而且在稳固海外飞地的同时,朝廷也不会担忧藩王造反。一是藩王的兵力受到了极大削弱,不再出现拥有极大兵权的塞王;二则海外已经给朱久炎经营了很多,华夏海军发展领先时代几十年,藩王们除了增加财富之外,绝不可能拥有强于华夏海军的实力。
  华夏海军既是藩王们在海外的后盾,也同时是垂直管理他们的上级机构。朝廷只要控制着华夏海军,所有海外藩王,哪怕发展数代,也同样会受到朝廷的管理,朝廷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必须干什么。
  藩王们若是发展得好,还可以反过来为朝廷创造不小的收入;当然若是有昏聩的、不积极作为的藩王,朝廷也没有什么亏损,封地已经给了你,权力也给你增加了,你自己不发展,那就只能过着清苦的日子,朝廷可不会花大力气扶助。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