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三国好老师 > 《三国好老师》249 孙挺进洛阳

  在杨彪那里的结果,自然是不如人意的。好在,杨彪还念着同朝为官的体面,并没有把事情做绝,表示虽然不会全力支持,但也不会拖后腿。
  有这个结果,董明已经很高兴了。从杨家出来,已经是下午了。这个时候也没办法再去下一家,董明和田丰两个人商量了一下之后,便回了尚书台。
  回到尚书台之后,田丰负责处理具体的事务,董明则低着头在写东西。偶尔有田丰不能决断,或者说没有办法决断的事情,就会找到董明,后者会给出相应的意见。处理好的事情会整理好,全都交给刘宏。
  不过刘宏基本上不会反对尚书台给的处理意见。刘宏那边同意之后,会再下发给三公,三公岂是没啥实权,就是走个形式。当然,眼下这种情况是除外的。蔡邕、皇甫嵩等人各自拥有一部分原本宰相的权柄。
  三公这边通过之后,才会下发到各个具体的衙门去实施。也就是说,事情报上来,尚书台给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刘宏同意之后,让三公择人去施行。看起来尚书台只是一个幕僚机构,事实上,却是大汉朝国政真正的核心衙门。
  虽然不会负责具体实施,但是却是给出实施方案的人。同时还会监督每一项工作的进度。董明入主尚书台之后,更是逐渐开始插手具体事务。当然眼下尚书台只是插手了一个新衙门,是老早就定下来的科学司。
  科学司是个新鲜事物,朝臣们虽然不至于不当回事,但是对尚书台直接管辖科学司也没什么太大的意见。
  眼下董明在写的,就是科学司今年的任务。
  一共三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就是为皇甫嵩的军屯提供技术支持,从选种到开垦荒地到种植再到最后的收成,全方位无死角的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个任务则是攀科技树,董明直接从系统兑换了一部分资料。这些资料并不是值钱,主要还是因为资料上的科技进步幅度并不是很大。预期是说是科技进步,倒不如说是技术改良。而全都是生产侧的技术改良,包括种植业和手工业。
  第三个任务则是以科学司的名义,开设一家商号,主营食盐。当然这个得等到下半年才能开业了。在这之前,还得去选址,建厂,等出盐量稳定了,才能开业。
  说出来简单,事实上每一个任务,董明都给了特别详细的交待,甚至具体到每一个时间节点。虽然说这样有些大包大揽了,但是他也没办法。
  眼下一切都刚起步,谨慎一些总是好的。等局势稳定,变法平稳推行,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他就可以只给各个衙门制定大略的目标,让下面的人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就可以了。
  等写完的时候,已经月上中天了。董明伸了一个懒腰,发现田丰还在工作。
  “元皓,去歇息一下吧。”董明轻声说道。
  这些日子还是太忙了。班房里除了他二人之外,还有十来个侍郎、令使没有走。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尚书台可以说是三班倒,连轴转。尤其是董明、刘正、田丰、沮授四人,每天顶多也就睡两个半时辰。
  “最后一件。”田丰头也没抬,声音听起来仍然很有精神的样子:“青州和徐州那边好像有些不太妙,自年一月份以来,到现在都是滴水未下,恐怕今年会有旱灾。”
  董明闻言皱了皱眉头,道:“青州和徐州两地水利工程冠绝天下,若是小旱灾倒没什么。不过还是要准备一下救灾事宜。先把粮食准备好,然后通知青州和徐州两地官员,随时做好抗旱救灾的准备。”
  “喏。”
  揉了揉眉心,董明只觉得万事艰难。他用脚指甲都能想到,一旦出现旱灾,那肯定会有人妖言惑众,说他董明搞变法,老天爷发怒了。
  尤其是这可能出现的旱灾,还是在青州和徐州两地。因为当年的州郡考和一些兴修水利的建议,青州和徐州算是最支持变法的两个州部了。可是眼下偏偏这两个州,可能会出现旱灾。
  有心人稍微一煽动,董明就会变得很被动。
  不过天灾这玩意,董明也没什么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旱灾的破坏力降到最低。同时还要早做准备,以防有人假借天命,攻击变法。
  “得了,今天也不用回去了。”董明摇了摇头,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摊开一张纸,他埋头开始写新的东西。
  这一次,他要写的东西,又是个划时代的玩意。
  《论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影响》
  提笔写下题目之后,董明笑了笑,知道这篇文章一出来,又得得罪不少人。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刘宏一定会非常喜欢。
  原因倒也简单。以往有灾害了,这锅都是刘宏来背的。出现天灾,还不是因为你这个天子做的不好,让老天爷不高兴了?所以你该道歉道歉,该祈求老天爷的原谅就祈求老天爷的原谅。
  但刘宏是谁?茅坑拉屎脸朝外的汉子,他比谁都清楚,天人感应就是汉武帝用来忽悠百姓,增加皇权的神秘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天灾人祸干老子屁事,年景不好就怪皇帝没当好,这什么狗屁道理。
  但刘宏又不能这么说,毕竟如果这么说了,那么就热闹了。这皇权不是老天爷给的,那是哪来的呢?
  人,最怕的就是开始思考,一旦他开始思考,那么欲望和野心就会无限的膨胀了。到时候老刘家啥也不干,只能去四处镇压那些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了。
  这个道理其实古今都是一样了,只不过眼下是愚民,老百姓啥也不知道,只要知道皇权的神圣和权威就行了。后世则要温情一点,你尽管思考,但是从小我就教你往哪个方向去思考。如果你思考错了方向,那也成。只不过从此以后,你就是敌人,是敌对分子。
  董明写的这篇文章,自然不会去挑战皇权的权威性,但是会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各种气候变化和灾害。这篇文章写出来,经过适当的宣传,就可以将灾害对变法的伤害变到最小,甚至是没有。
  坏处也有,那就是皇权就少了一层枷锁。
  董仲舒那一套理论,虽然愚民,但是也变相给皇权上了套子。到底是好还是坏,很难说清楚。哪怕是站在历史下游,你也很难去评判。
  好在董明也不是傻子,解开了一层枷锁之后,他有的是办法再给皇权上两道枷锁。后世的成功经验这么多,随便学一两招也够了。
  翌日,洛阳南市,一队风尘仆仆的骑士,出现在南市街头,骑士后面还跟着两辆马车。一行人下了马,以一个脸色有些苍白的年轻人为首,牵着马缓缓前行。
  年轻人旁边还有一个壮汉,此时壮汉正一脸的纳闷:“主簿,咱们为什么要来南市?”
  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孙挺,如今是汉中的主簿。跟他搭话的壮汉则是前些年投奔刘备的周仓。
  孙挺蓄起了胡子,整个人看起来清瘦了不少,听到周仓的问题之后,轻声解释道:“如今老师开始变法。这变法到底如何,还是民间的反应最为真实。因此某家要在去之前,先看看,这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对变法的看法。”
  “这样啊,属下倒是不懂这些,只是听关将军提起过,对尚书令大人可是交口称赞,想来这变法一定是极好的。”周仓笑着说道。
  孙挺点点头,然后道:“还是要看过了才知道。”
  周仓四下看了看,然后一脸惊叹的说道:“果然不愧洛阳,天下之中心。没成想这天才刚亮,就有这么多的店铺开门,各路商人也都来了,甚至这街头巷尾,都是铺席买卖的地方。果然是极为繁华。”
  “以前不是这样的。”孙挺小声说了一句。不过却也没再跟周仓说话,而是默默的往前走。
  一个随行的骑士上前帮孙挺牵着马,一行人跟在他身后。孙挺也不去打听,就是在各个店铺,各个摊位走动。时而问问价格,时而问问生意如何,有时候也会买一两件东西。
  在南市晃悠了两个时辰,他才带着一行人入城。周仓在一旁看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声问道:“主簿,您刚才怎么没问大家对变法的看法?”
  “已经知道了。”
  “啊?”
  “没什么,先去找吴兰,他不是通过科考了吗?”孙挺没有解释什么,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件事:“之前来信说,眼下他跟子乔一起呢。咱们先过去。”
  “不先去尚书令那里吗?”
  “安顿下来之后,写一个拜帖,郑重一些的好。”孙挺解释道。
  “主簿大人说了算。”周仓来的时候,关羽早有交代,一路上只要听孙挺的话就成了。一行人入了城,按照吴兰信中所说的地址,找了过去。
  找到地方的时候,恰好吴兰正准备出门。与他通行的还有张肃、张松兄弟和高沛三人。孙挺一行人又是战马又是马车的很是扎眼。吴兰看了一眼,先认出来人高马大的周仓,然后才看到孙挺。
  “呀!先生怎的过来了?!”吴兰连忙上前。
  这个时候张松也看到了孙挺,立刻跑了过来,兴奋的说道:“老师,您怎么来洛阳了?”
  “进去说话。”孙挺显得有些冷淡。
  但是众人却不觉得奇怪,早就习惯了孙挺这种一脸冷漠的表情了。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