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三国好老师 > 《三国好老师》269章 要七月份了

  军屯出的事儿,让董明有些猝不及防,但好在事情不是很棘手。
  按照原本的计划,军屯开往开垦点之后,由临近的州府提供前期的后勤保障。等后期朝廷的支援会逐渐送过去。等到来年军屯有收获之后,再将收获的一部分,按照市价还给临近的州府。
  许能选择的开垦点,按照后世的说法,其实就在华北平原的东北方向,幽并交界的地方。大体上在后世天津的附近。之所以选在这里,一来是因为这会儿这块地方人很少,大多数人口都聚集在更北的地方,再往南则聚集在南皮。中间这一块虽然不至于说是无人区,但是人口的确很稀疏。
  又经过了之前的黄巾之乱,这一块的人口就更加稀少了。而且这里是平原地区,大面积的耕地可用。许能研究出来的粮种其实就是小麦,冬小麦。理论上来说,冬小麦的产量可以达到亩产八百到一千斤,而且适合人食用。当然了,如今受限于技术手段,冬小麦的产量亩产大概也就三四百斤,按照这时候的算法,也就五石左右的样子。
  因为选择地点靠近幽州,也就是说,这一开始的后勤保障工作应该由幽州来负责。如今幽州当家做主的是公孙瓒。
  跟历史上相比,眼下的公孙瓒要更加的阔绰一些。毕竟头顶上没了刘焉掣肘,他靠着军功,以及对异族的凶狠,博得了幽州官场和百姓的支持。
  原本公孙瓒对军屯还是比较支持的,虽然他不算是变法一系,但是这是一个做实事的家伙。对变法虽然谈不上支持与否,可该朝廷的命令,他还是听的。
  可是就在这个月,公孙瓒忽然断了军屯的补给。
  皇甫嵩去信催了几回都没有下文,实在按耐不住了,便派人回了洛阳。
  回来传消息的,是皇甫郦。
  “眼下军中的粮草估计只能撑到月末了。”皇甫郦在交代完了之后,一脸焦急的说道。
  董明闻言点点头,道:“朝廷这边调拨的补给,估计下月中旬能到。这中间有个时间差,不知道皇甫将军有没有什么办法?”
  “叔父已经向渤海郡、常山国求援,想来应该能支撑到朝廷的支援到来。只是末将来之前,叔父曾经交待在下,让大人注意一下幽州的动静。公孙瓒不会无缘无故就断了军屯的粮草的。”皇甫郦回道。
  “让皇甫将军多多费心,至于幽州的事情,某家会放在心上的。”董明点点头:“倒是你,一路疾行,还是先休息一会儿吧。”
  “喏!”皇甫郦自然知道董明肯定要着手处理这件事,也就不再多说,施了一礼,便退了下去。
  “这件事倒也为难幽州了。”这个时候沮授走了过来,叹了一口气道:“当初原本定的是就近补给,可惜常山国和渤海郡难以支撑大军的消耗,最后只能交给幽州。都不用问就能猜到,估计是北边动荡,依着公孙瓒的性子肯定是闷头打仗去了。”
  “有公孙伯圭在,北边倒也让人放心。如今翼德也去了并州,短时间咱们不用为北边操心了。”董明点了点头,他也猜到了公孙瓒断了开垦军团粮草的原因。
  “西边有长安城挡着,还有汉中在。南边有孙文台,也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虽然大汉朝日渐式微,天幸出现了这么多能臣猛将,咱们还能守住老祖宗留下的地盘。”田丰也插了一句,言谈之间可以看得出,这是的确是个放眼天下的智者。
  “先不说这些。”荀攸这个时候抱着一堆东西过来,道:“军屯的事情还是得解决。朝廷这边咱们催紧一些,实在不行就让一部物资先上路,以防万一。”
  “是这个道理。”沮授点点头,然后道:“正好我这些天也要出去,这件事就交给在下吧。”
  “也好,公与办事,某家也放心。”董明点点头,应了下来。
  沮授领命而去,班房里只剩下董明、荀攸、田丰三人,以及几个办事儿的令使、侍郎。
  “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一下吧。”董明对众人说道:“到了后半年,事情会更多。”
  说完之后,众人再一次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与此同时,科学司内。
  高尚全身武装,他身旁还有一个年轻人,同样全身武装。两人穿着连体的衣服,从脑袋到脚全都有铁片保护。面部也有一个透明的面罩。这面罩自然是董明兑换给他们的。
  在他们跟前是一个全铁制成的机器,再加上其粗犷的造型,在这个时代显得有些狰狞。
  “准备好了吗?”听得出来,高尚是大声吼出来的。
  旁边的年轻人闻言点点头,透过面罩,可以看到他的模样,竟然是许久不见的杨修。
  “开始吧!”高尚喊了一声。
  两个人缓步走到那铁制机器跟前,同时停住,互相看了一眼之后,点点头。
  高尚身后,在机器上打开一个圆形的门,里面黑黝黝的不知道是什么。杨修则走到另外一边,握住来一个把手。
  高尚深吸一口气,然后将一个火折子点燃扔了进去,里面闪烁了几下,燃起了熊熊大火。这个时候,他快速的弯腰,不停地朝里面铲进一些黑色的石块,大火也越烧越旺。大概是放的差不多了,他将圆形的门又关上了。
  他关上之后,走到杨修跟前,两个人一起用力,将把手拉了下来。
  整个机器一开始没有反应,不过很快就抖动起来。高尚拉着杨修连忙后退,两人退到十几步远之后,一脸期待的看着已经运转起来的机器。
  机器的另外一边连着一个粗大的水管,最前面则是一个巨大的转轮。机器不停地运动着,慢慢的转轮开始转动,然后越转越快,越转越快。
  随着转轮转动速度的增加,高尚和杨修两人的眼睛越来越亮。可就在这个时候,高尚忽然脸色一变,拉着杨修就往外跑。
  他们刚刚跑出来,就听到一声闷响,紧接着就是一声轰隆声。巨大的气浪直接将两人掀翻在地,翻了几个跟头才稳住身形。
  几个科学司的护卫连忙上前,拿着巨大的水管朝着爆炸的房间喷水,将火势消灭掉。在地上缓了一会儿的杨修和高尚两人将面罩拿掉,坐在地上贪婪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又失败了!”杨修显得有些气馁。
  高尚笑了笑道:“至少这一次咱们让转轮转了起来不是吗?这一次的数据都记着呢吧?待会儿去废墟来看看,看能不能看出来是哪一部分出了问题。”
  杨修闻言点点头,道:“伯照先生说眼下咱们是不能成功的,某家就在想,咱们是不是太着急了?”
  “老师的意思是以眼下的工业基础来说,是做不出来。但是老师那是站在直接投入使用的角度去看待的。如果咱们只是做出来一个样品,某家倒觉得问题不大。老师的重复发点从来都是普及性实用性稳定性,但咱们必须要。咱们只需要保证技术在进步就行了。哪怕这些技术一时半会儿用不上,那也没关系。总会用上的。”高尚在科研这一块,可以说一直都是极为乐观的。
  比方说杨修一直心心念念的蒸汽机,整个科学司只有高尚一个人支持。不但给钱给人,甚至还亲自上阵。
  靠杨修自己一个人的话,估计眼下连启动都成问题。
  “也对!某家回去再想想是哪里出了问题,这蒸汽机,必须给做出来才行!这辈子啥也不想了,就跟蒸汽机耗上了。”杨修不是那种受挫之后一蹶不振的人,被高尚说了几句之后,立刻又跟打了鸡血一样。
  “先不说这个,之前给你的那份资料你看了吗?”高尚摆摆手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大豆的那个?”杨修点点头:“看倒是看了,可是这方面某家可没什么经验啊。许能呢?这种事情还是他来做最合适。”
  “他再厉害也只有一个人,咱们要做的事情可多着呢。眼下某家负责这件事,德祖也来帮忙吧。”
  “一定会的。不过这大豆要用来做什么?”杨修问了一句:“量产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有冬小麦了吗?”
  “那也不能光吃饭啊!老师的意思是,要让天下百姓一日三餐,顿顿有饭有菜。这豆子,就是为了这菜准备的。”高尚笑着说道。
  “一日三餐,有饭有菜。”杨修听到这都懵了:“三代之治也不过如此了吧?”
  “如果是老师的话,某家相信大汉朝早晚有一天会超过三代之治的。”高尚吹了一波董明。
  杨修闻言没有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沉默了一会儿之后问了一个很在意的问题:“豆子是要怎么吃?煮豆子?吃多了不难受啊?”
  “榨油!”
  “榨油?”
  ......
  六月末,天气已经变得非常之炎热,宽袍大袖的穿在身上虽然潇洒,但的确是有些不舒服。董明倒是有心想要做几件大裤衩,小背心穿着,可理智还是让他忍住了。
  整个六月份,除了军屯的事情之外,变法还是很稳健的进行着。钱庄开始发威,效果要比之前预想的还要好。
  六月三十日,医院开张,董明也去随了一份贺礼。医院整体的运作模式跟后世的医院没多大差别,病人来了之后该排队排队,该挂号挂号。只是后世机械化的东西,眼下全都由人工来做。
  但人工,却是最不值钱的。
  眼下尚书台忙活了起来,转眼就要七月份了。虽然眼下受小冰河期的影响,气候有些反复无常,但是大方向上还是没问题的。
  温带大陆性气候带来的夏季高温多雨,仍然准时的出现了。以前朝廷都是尸位素餐之辈,哪怕有想干实事的官员,也都在大潮之中学会了藏拙,学会了明哲保身。遇到了高温多雨的时候,谁也不当回事。
  但是眼下董明肯定不会这么干,高温多雨意味着整个大汉朝境内,尤其是黄河、长江、淮河等大江大河都进入了汛期,一个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会出现洪涝灾害。
  黄河更是重中之重,眼下黄河虽然不像后世那样每逢汛期必决堤,但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在即将进入七月份的时候,尚书台又多了一个重要的工作。
  防洪!同时还要防范因为高温,可能出现的旱灾!
  “眼下咱们只能敦促地方,维修堤坝,然后派人时刻紧盯着。一旦有可能出现决堤的情况,就要立刻将百姓迁走。”
  尚书台在开会,当先发言的就是沮授。
  “难!故土难离,想要百姓迁走,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只要没有真的决堤,这些百姓是不会轻易离开的。”田丰摇了摇头:“主要是真的迁走了之后,这些百姓的后续安置工作怎么办?朝廷拿不出好的办法,百姓肯定不会愿意的。”
  “那是之前,眼下咱们还是能拿出来办法的。”荀攸这边接了一句,然后又道:“不过眼下最好的还是不要出现决堤的情况。除了敦促地方之外,咱们还要想办法看能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掉水患的问题。”
  “办法肯定是有的,只不过眼下来不及了。”董明这个时候说道:“钱庄里钱,咱们第一件事就是要拿出来兴修水利设施。以洛阳为中心,向四周进发。最好能修建一条大运河,联通南北。”
  “眼下该如何?”沮授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早做准备吧。”董明揉了揉眉心道:“钱庄这边收购一批粮食备着,朝廷这边的平粮仓也随时准备开仓放粮。同时某家去太尉府一趟,跟伯喈先生商量一下,今年若是没有决堤便罢了,若是哪一个地方官的治下出了问题,还没有按照尚书台的条例安置灾民的话,就拿了他的官帽子。”
  “这条例何在?”
  “拿之前的天灾应对集,做一些修改就行。明日便报上去,尽早通传天下。”董明快速的交待。
  “喏!”三人应诺。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