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三国好老师 > 《三国好老师》312章 从科考到科举制

  书房里,董明拆开了李虹送来的信件,将信拿出来,在烛火上烤了烤,显现出字迹来。仔细看了一番之后,他皱起了眉头。
  “盐场的收益倒是不错,只是这也引来了宵小之辈啊。”
  将信放在烛火上,点燃。他靠在椅背上,思考着这件事。若是朝廷强势,这种事情自然好解决,快刀斩乱麻即可。可是眼下朝廷衰弱,地方坐大,如果用强的话,很容易引起反弹。虽说.....
  真要打一场说不定也能扫干净屋子,重新置办家具,但董明不太愿意。毕竟眼下的大汉朝不是改天换地的时候。
  纠结了一会儿之后,他定下决心,提笔给李虹回了一封信。将信写完,安排一个下人送过去。董明在书房稍微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便起身离开。
  翌日,董明衣着整齐的出现在尚书台。
  到了尚书台之后,董明直接找到了田丰:“元皓兄,有一件事需要你来盯着,找个人去做一下明天告诉我。”
  “你说。”田丰笑着应下来。
  董明揉了揉眉心道:“你盯着人把如今各州各郡县的盐官、及跟盐业有关的官员都列出来。包括他们的出身背景。”
  “好。”田丰点点头:“这件事让琢之去做吧,他比较细心一些。”
  “嗯。”
  董明来到自己的位置上,准备处理政务,刚坐下就看到了董昭不知道什么时候递上来的奏章。
  奏章是关于来年三月份科考的。这一次董昭将整个科考做了极为详细的安排,并且写成了奏章程了上来。不但如此,还在奏章的最后列出了所需要的人手、钱财和物资。
  仔细看了一遍,董明对董昭的工作能力大加赞赏。跟之前那个大而化之的计划不一样的是,这一次呈上来的科考计划很是合理,而且执行起来也会非常的高效。
  明年仍然不会在地方设科考,也就是说,士子们还是直接来洛阳。但是跟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科考,将采取单场淘汰的方式。并且整体分为了文试科和武试科两个部分。
  文试科依照上一次做了调整,第一场是经义题,第二场是通识题,第三场是策论题。只有通过上一场,才能参加下一场的考试。其中通识题,就是新学的部分,包括数学、格物学、实务之类的内容。
  第三场考完之后,通过的士子就是考中了,只需要再参加一次殿试,由陛下确定一下排名即可。
  武试就更简单了,先考笔试。笔试也非常的简单,以经典战役为蓝本来出题,让考生站在失败的一方的考虑,如何才能避免失败。通过之人,会参加接下来的考试。
  接下来的考试,包括石锁、武器、射箭、骑射四个环节,每个环节满分十分。最后两场考试的分数加在一起,得分最高者为武状元。第二场总分低于二十四分的考生,将被判定为不通过。
  按照董昭的建议,今年文试科应取三百人,武试科应取一百人。两者合在一起,共取四百人。董明想了想,做了更改,文试科和武试科各取二百六十人,总共取五百二十人即可。
  改完了之后,董明将奏章封存好,待会儿送到刘辩那里就行。
  “去把科考司司正叫来。”董明将奏章放好,对一旁的小吏说道。
  “喏!”
  下午的时候,董昭急匆匆赶来,见到董明便直接问道:“伯照,有何要事?”
  “关于来年科考的事情。”董明指了指矮几对面的地方道:“你先坐下来,咱们慢慢说。”
  “来人,给董司正上茶。”
  董昭坐下来,摆摆手道:“茶就算了,还是说说科考的事情吧,有什么问题吗?”
  “大兄做的计划某家看了,很是合适。只是取中的人数,我改了一下。各取二百六十人。”董明对董昭笑着说道:“这件事大兄做的非常不错,在下很是感激。”
  “都是为朝廷办事。”董昭知道董明叫自己过来肯定不仅仅只是为了夸赞自己,便继续问道:“除了人数之外,还有哪里不妥的吗?”
  “倒不是这个。”董明摇摇头:“找大兄过来,是想说一下第三次科考的事情。可以尽早做准备。”
  “你说。”董昭点点头。
  “是这样的。”董明道:“科考要从一县之地开始,各县每年三月组织科考,通过者来年三月参加各郡组织的科考,各郡的科考通过者来年可以来洛阳参加。”
  “这是为什么?”董昭有些懵。
  董明笑着道:“因为,再过些年,大汉朝读书人就多了,全都来洛阳的话,可考不过来。就算咱们能安排考场,也没那么多考官批阅他们的试卷不是?”
  “从现在就开始打下底子,到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的了。”董明笑着说道:“并且从今年开始,科考就要形成成制,就叫科举制度吧。暂时分为进士和武举两科。进士可为官,武举可为将。不过这是一开始,日后论官,只看功绩,不看出身。进士的话,前三位进士及第,前一百名为进士出身,剩下的同进士出身。武举也是一样,前三位及第,前一百名出身,剩下的同出身。”
  “伯照深谋远虑。”董昭笑着说了一句。
  董明摇摇头:“这就是个大概的方向,具体怎么做,还要看大兄你来操办了。另外...如果可以的话,明年尝试一下加入机巧科。”
  “机巧?”董昭脸上出现了狐疑之色。
  “机关、机械、发明、创造”董明一字一顿的说出四个词语:“只要在这四个方面有所建树都可以参加,不论出身。甚至识字不识字都不重要,只要能把制作的东西、发明的东西拿过来即可。”
  “这有些难。”董昭直接反驳道:“若是放到一起的话,难免会让士子们心生不满。”
  董明点点头:“那这样,将机巧科的考试放在每年的六月份,同时通机巧科的考生们,根据排名奖励不同数额的银钱、耕地等。前三名者,给他们一个同进士出身。”
  “这样...也好。”董昭勉强答应下来又道:“每年六月份,意思是每年都举办吗?”
  “是也。”董明笑了笑:“不过也要看报名的人数才行,总人数超过三百人才会开始考试。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报名人数到了三百人,那么那一年的六月份就开始考试。若是已经过了六月份,就顺延到下一年。但有一点,如果三年都没有有三百人报名的话,那么第三年也要开考。也就是说,最少也要三年一考,明白了吗?”
  “明白了!”董昭应下来。
  见董昭对机巧科的设立有些抵触,董明语重心长的问了一遍:“大兄,在你看来机巧科的设立是不是有些过了?”
  董昭笑了笑,没有说话,很显然就是默认了。
  董明摇了摇头:“机巧科的重要程度,不亚于进士科和武举科。眼下大兄可能还无法理解,但是在下希望大兄能够不要带偏见去做这件事,用心去做。只要五年,你就会发现,机巧科通过的考生,对这个国家贡献的力量不弱于进士科和武举科,甚至于还要比他们两者加在一起还要多。”
  “这件事,某会用心去做的。”董昭一脸郑重的点点头。
  “大兄,别怪我话多。”董明又说道:“想来大兄也研究过新学对吧?愚弟曾经说过,百姓才是天下财富的创造者。而使用者是谁呢?事实上,不管是进士科还是武举科,都是现有财富的使用者。而机巧科这些人虽然不直接参与财富的生产,但是他们会让百姓生产财富的速度变得更快,生产的财富上限更高。”
  “只有这样,进士科和武举科的考生们,才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董明的解释有些简单和直白,但他相信,董昭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董昭听完之后,静下新来思索了一番。他的确听懂了董明的意思,只是在他想来,进士科和武举科的考生,也可以让百姓生产更多的财富。只不过这话他不会说出口,就像董明说的那样,最多五年,就可以看出来机巧科的作用了。
  到时候若是真如董明所说的那样作用巨大,那他也不算白做这些事情。若是效果惨淡,或者没有任何效果,他也有理由劝董明将这一科给放弃。
  “伯照放心吧。”董昭想通了之后,正襟危坐的对董明说道:“机巧科的事情,某家会用心去做的。”
  “多谢大兄了。”董明一脸感激的说道:“这样一来,大兄作为实际的执行者,肯定会遭受士林的非议,倒是连累兄长。”
  “若想不被人言,那就不要做事了。只要做了事情,就肯定会被人嚼舌根,这一点,某早就明白了,伯照不用如此。”董昭倒是看得很开,一脸轻松的说道。
  “兄长高义。”董明很是佩服。
  兄弟二人说完了正事,董明笑了笑道:“眼下正事说完了,倒要跟兄长聊一些家事了。”
  “哦?”董昭笑道:“不知道伯照想聊什么呢?”
  “明年的科考,家里有人参加吗?”董明问道。
  “你几个不成器的侄儿,还有你二兄都会参加。”董昭回道。
  董明点点头道:“二兄就算了,让几个孩子去我那里吧,在科考之前,都在我那里温习,如何?”
  “如此甚好。”董昭笑了笑道:“就算伯照不说,为兄也打算过些日子上面央求呢。”
  “不敢让大兄央求,哈哈哈哈。”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