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三国好老师 > 《三国好老师》389章 不给放假可还行

  张觊被任命为教育司二把手的当天,就来到了尚书台。可惜的是董明不在,他只好来董明家里,想要蹲一蹲董明。
  一直到晚上的时候,董明才回来。
  董明今儿个出城了,去书院跟高大壮聊了一下。他的那些个乱七八糟的同胞,董明打算借用一下。不过这些人的汉话说的没有高大壮好,有几个人干脆就不会说。董明便将他们都安排到了书院,一边打工一边跟高大壮学语言。
  晚上回来的时候,见到张觊,他还觉得奇怪。得知张觊等了他半天,便邀请他一起泡澡。
  这个邀请稍微有些奇怪了,但好在张觊也是个洒脱之人,稍微犹豫一下就答应了下来。两人进了浴室,董明先进去,在池子里泡着等张觊。
  张觊估计是第一次来,有些不太习惯,磨蹭了一会儿,才进来。腰间缠着一个白毛巾,耷拉到膝盖那里。
  董明见状笑了:“都是大老爷们,有什么好挡着的。”
  张觊脸上有些挂不住,同时也对董明很是好奇。本来他对这位尚书令可是高山仰止的敬重,平日里见到了也恭敬的紧。
  今日倒是有些不同了。
  他将毛巾扯下来,进了水池,跟董明之间大概隔了有一步的距离。
  “你今儿过来是为了书院的事情吧?”董明知道张觊的来意,笑着问道。
  张觊点点头,然后道:“大人,这书院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除了规模之外,其他的呢?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安排等等。”
  董明用毛巾沾了一些热水,撩起来浇到头上,道:“说说你的想法吧。”
  张觊闻言下意识的捏紧了毛巾,整个人也下意识的坐得笔直,一脸认真的说道:“下官是这样想的,这一批书院,包括以后全天下的书院,都教同样的东西。考虑到书院都是孩子,还是成千上玩的孩子,那这教授的内容就不能太过晦涩难懂。毕竟他们只有三年的时间,恐怕诗三百都无法学会。”
  董明摸了摸鼻子,诗经什么的,背一背就行了。
  “所以下官就想着...自己做一套..嗯用来教授给学生们的文章之类的东西。”张觊说到这里脸上有些不好意思了:“只不过,这件事学生觉得做起来有些难度。”
  董明正在擦肩膀头子,这两天有些酸疼,热水敷一下还挺舒坦的。听张觊说这么热闹,其实核心就一个,他想做一套教材出来。
  这是个好事儿。
  如今的教育实在是太虎了。以董明为例....祖传的《毛诗》,甭管你啥天份,多大年纪,只要能学习了,那就上《毛诗》!全都背下来只是基础,还得一个字一个字的抠,一句话一句话的理解。
  特别的扯淡,也特别的偏科。
  如果有了统一的教材那就更好了。而且也必须得有统一的教材才行。毕竟董明对公立书院的要求是,人文和自然并重。光靠四书五经那一套,不现实。
  “想做教材是吧?说一说你的具体想法。”董明给张觊一个鼓励的眼神。
  张觊自然也有了想法,听到董明要听,他便说了出来:“下官看过大人做的详细计划。按照大人的意思,书院跟其他的私塾、太学、官学不同的是,要教授自然学科、算学等内容。这些内容在下不是很懂,因此想跟大人商量一下,用一下大人早年间的教材。”
  “剩下的部分,则分为两个阶段,一开始的开蒙,下官想编一套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教材,让孩子们在学认字的时候,能够轻松一些。第二个阶段也不用太深奥,能够通读成诵一些经典即可。”
  “下官选的《尚书》、《论语》、《礼记》、《诗经》这四本。”
  张觊说完之后,又道:“还有一点,下官有个建议,能否将书院学生的读书年限提高一些?三年的话...时间有些短了,不如改为五年?入学年龄限制一下,最低六岁,最高十岁。这样您觉得合适吗?”
  “嗯....”董明想了想,道:“入学年限的事情,这个很好说。改成五年也无妨,其他的对应五年做一个修改就行了。你可以看着办,毕竟只有司隶之地,咱们摸着石头过河便是。”
  “喏。”
  “至于教材....”董明想了想道:“教材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了,我自己编一套教材给你。就按照五年的份额来编。到时候你拿过去看看合不合适。”
  张觊闻言激动地直接站起来了,搅动起一片水花:“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可是...会不会有些麻烦大人?”
  董明笑着摇摇头,这种引导百姓思想的好机会,只要他不累死就不会放弃。更何况,他一点儿都不会累,不是还有系统呢吗?这段日子基本上没怎么搭理系统,声望值早就爆表了,正好消费一波!
  “说说其他的。”
  张觊点点头,详细的说着自己对书院的一些安排。包括上课时间的安排、老师的招聘、学生的招收等等,很是详细。
  都说完之后,他有些期待的看着董明。
  董明眯着眼睛,回顾了一下张觊的计划。
  学制五年,寄宿制管理,这一点没毛病,可以通过;学生束脩,也就是学费,每个人每年两千钱,这也没有什么问题,不高不低。完全免费不可能,书院又不是义舍,再者说了不花钱谁会珍惜呢?
  书院的建设由教育司统一安排,工程交给建设兵团,建设兵团出图纸和人工,教育司掏钱,这也没有问题。
  老师的招聘、学生的招收计划得也很详实。尤其是老师这一块,张觊打算现在就着手做,现招来,每个月发三千钱补助养着,等书院建起来再分配出去。在这之前,可以先放在太学里养着,顺便让他们熟悉新教材。
  这么做的原因是,科考刚刚结束没有多久,有不少落榜的士子还没有离开洛阳。甚至有不少落榜的士子干脆就在洛阳待着了,等着下一届继续考。
  这些落榜的士子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参加县试和乡试,也能参加下一届的科考。当然了,下一次再考不过,就得回家从头开始考了。
  不过县试、乡试、会试这个三级跳的考试模式,董昭那边还在完善,下半年才会公布。在做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些考了一届,甚至考了两届都落榜的士子该怎么参加下一届可靠了。
  张觊就是瞄准了这些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比较年轻,容易接受新事物,熟悉教材的速度也很快。而且有很多寒门士子,在洛阳过的很是拮据。每个月三千钱,还有地方住,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就算要当三到五年老师,也有不少人愿意。毕竟很多人才二十出头,三五年之后仍然算是年轻人。有这三五年的时间作为缓冲,说不定就考上了。考不上也不所谓,拿几十上百万钱回老家,也能当个小地主不是?
  董明梳理了一下张觊的计划之后,真要夸赞一声,忽然发现有些不对,便问道:“怎么没有寒暑假?”
  “嗯?什么是寒暑假?”张觊有些懵。
  “每年最冷最热的几个月给孩子们放个假吧。”董明说道:“天气太恶劣了。”
  张觊闻言沉默了一下,然后道:“意思是说,每年大概会有三个月的实践,学生们不能来书院上课?”
  “对啊,劳逸结合嘛!”董明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这不好吧。”张觊犹豫了一下,还是劝道:“到时候不管是孩子们,还是他们的父母都会有怨言的。”
  “嗯?”董明愣了,继而反应过来,这特么是教育资源被统治阶级垄断时代,不是后世求着孩子去上学的时代。
  “那就算了,每年中秋、正旦的时候各休息三天。平常的话,每旬休息一天,这样可以吧?”董明又问道。
  “可以。”张觊点点头,然后又补充道:“但是有一点,休息的时候书院不能休息。看学生意愿,他们愿意休息的话,书院不拦着。不愿意的,可以在书院温书。”
  “额,你看着安排,总之一定要保证孩子们每年能有一个月休息的时间,不然书读的再好,人垮了也没用。”董明强调了一下。
  “大人放心吧!”张觊点点头,不过看他的模样,他显然不觉得有人会愿意在有机会读书的时候,选择休息。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