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三国好老师 > 《三国好老师》428章 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

  周福安排好了周宁,第二天一大早,很是低调的来到了董明的府邸。下人将他带到了正在开会的议事厅,他悄无声息的走进去,在角落里落座。这里本来就有他的位置,众人对他的到来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周边的几个人还对周福点点头。
  董明来的稍微晚了一些,落座之后笑着说道:“让下人们备了早饭,咱们先吃了早饭再说。估计吃完早饭的时候,陛下也该过来了。”
  众人自然答应下来。
  早饭很是简单,两种咸菜,一人一大碗白粥。准确的说,应该是稀饭,只不过炖的比较烂,看起来还挺稠的。
  大家来这里也不是来吃饭的,心思也不在吃饭上面。昨日董明大概讲了一下上一年的施政总结,今日肯定要将来年的计划了。新的年头,变法肯定是要往前推进一步的。
  毕竟董明当年提出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现在已经来到了第二个年头。
  吃罢了早饭,下人们将碗筷什么的收拾下去。众人又等了大概一刻钟左右,刘辩才过来。不过,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刘辩的脸色不太好看,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让他如此的不高兴。
  但是,很快大家就明白了。
  刘辩进来之后,一行人跟着鱼贯而入。他毕竟是皇帝,走哪儿都是一水儿的人跟着,这很平常。但今日有所不同,他身后的跟着的全都是朝中的高官显贵。
  不是几个,而是几十个。
  以袁弘、杨彪为首,朝堂上但凡说话有点分量的官员,悉数到场。这些人有的是反对派,有的是中立派,有的是心向变法但还没有彻底倒向变法的可争取对象。
  很明显,这些人是拦住了刘辩,硬逼着小皇帝带他们过来的。
  这事儿,董明早有准备,因此看到他们来了之后,也不着恼,只是吩咐大家将位置挪一挪,给这些人腾出一些位置来。不过这里毕竟有些小了,大家只能人挨着人坐着。想要像朝堂上那样宽敞,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等众人都落座之后,董明笑着说道:“诸位大人倒是来的不巧,我等刚刚吃过了早饭。你们吃了没?如果没吃的话,在下让后厨再给诸位准备一些。”
  “不用了。”杨彪一脸平静的说道:“尚书令倒是勤奋,休沐之日竟然还在家里聚拢了这么多朝臣、武将,不知道在商量什么呢?”
  话里带刺。
  董明笑眯眯的回道:“这可不是在下聚拢过来的,是陛下安排的。区区在下,可没有这个能量。”
  “尚书令大人自谦了。谁不知道大人名满天下,登高一呼,响应者犹如云雨聚集,如影随形呢?”杨彪越说越过分。
  董明干脆不理他,不想跟杨彪吵架,这没什么意义,还耽误时间。
  “陛下,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那么就开始吧?”董明对刘辩说道。
  刘辩闻言点点头,道:“好!今日就开始吧!”
  “那微臣就斗胆了。”照例把姿态做足,董明朗声道:“今日正好诸位同僚都在,那在下就敞开了说了。今年,朝廷有几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今天,咱们就商量一下,定一个小目标。明年这个时候,看看能完成多少。是力有未逮还是非同凡响。”
  “这第一件事,就是组建工部!”董明顿了顿继续道:“包括主官、佐官、办公地点等等今儿个都得定下来,然后落实到位。休沐一结束,咱们就得动起来。这工部也明年的所有计划的核心,必须得重视起来。”
  刘辩开口道:“之前不是说过工部的事情了吗?”
  “今日就是要定死。”董明回道:“尤其是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今天就得定下来。陛下有什么好人选没有?”
  按照之前说的,工部尚书只是虚衔,两千石的混子,真正的实权掌握在千石官工部侍郎手里。刘辩自然是想让自己的人成为工部侍郎了。可是他手底下没有人有这个资格,最能拿得出手的人,眼下也不过是个六百石的小官罢了。想要成为千石官,那得再等上两年。
  但是硬要说有的,那也有一个人,资历足够,但是他就怕朝臣们不答应。这人是何风,从血缘上来讲,跟他还算是亲戚。何风是何进的远房侄子,也算是刘辩的远房表哥...
  何风在太学读过书,又有过军职,最高做过千石的官。一个一千石的工部侍郎,肯定是够格了。但是,他跟何进的关系让他整个人都很尴尬。虽然他戴罪立功了,但是这两年仍然不怎么受到朝臣们的待见。
  这个时候,刘辩肯定不能把何风推出来,因此他笑着道:“这就要看诸位爱卿怎么想了。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乃是做事的,朕年幼,就不瞎掺和了。当然了,若是工部缺人手,尚书令尽管问朕要人。毕竟朕还是有些年轻人,需要历练历练的。”
  意思很明确,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朕不跟你争,但是你得在工部给朕留一个职位。
  董明自然明白刘辩的意思,他笑着点点头,然后对百官道:“既然陛下如此说了,那咱们就商量一二如何?就先定下来这工部尚书的人选吧。”
  两千石的官职,就算是混子,大家也会抢着要的。更不要说,一旦大运河通航,那么工部尚书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可以吃几辈子的功劳簿了。因此不少人都有些意动。
  尤其是有资格登上这个位置的一些老臣子。
  所有人都在举荐,最终出现了四个备选的名单:郑玄、孔融、王允、卢植。
  举荐郑玄的人是孔融....而举荐孔融的人,则是袁逢、杨彪两个人。变法一派则力挺卢植,至于王允,是董明举荐的。
  董明对王允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三国演义的层面。他一直觉得王允就是个渣渣。可是真的了解过王允之后,他又不得不承认,能够在史书中留下痕迹的人,果然都不是一般人。
  王允和卢植是一个类型的人,当然了从起点上来说,他比卢植要好多了。王家也是世家大族,虽然比不上袁杨荀陈四家,但在大汉朝也算是不错的了。
  之所以说王允跟卢植一样,是因为两个人都是真正意义上文武双全的人物。卢植是海内大儒,但也是可以冲锋陷阵的良将。王允也是如此。
  当年黄巾起义的时候,豫州黄巾就是这位镇压的。彼时,他为豫州刺史,孔融是他的小老弟。
  不过他比较背时,黄巾起义结束之后,董明就辞官回了新野。导致这位跟历史上一样,得罪了十常侍,被免官下狱。多亏了杨赐、袁隗和何进三个人求情,他才得以脱身。
  不过,跟历史上不同的是,他脱身之后,成了杨家的门客。新皇登基之后,王允又被起复。开春之后,他将接替上一任洛阳令,成为新的洛阳令。
  董明之所以举荐他,是因为此时的王允,还是那个一心为国,满腔热血的王允。而不是历史上那个计除董卓之后,骄傲自满的铁憨憨。
  在董明看来,这个人是可以拉拢的。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变法一派,没有合适的人选。有且仅有董明、袁绍、夏允等寥寥数人。可是这些人本身就把持着要害的衙门,不值当的去作甚劳什子工部尚书。
  况且已经有了卢植这个人选,董明再选一个王允,也能在面子上糊弄过去,我们变法一派可不是结党营私之辈。
  四个人选出来之后,郑玄第一个被排除在外。
  一来,郑玄本人不在这里;二一个郑玄的状态让人很是怀疑他能不能做一个两千石的混子...毕竟这哥们最近深陷玄学不可自拔,听说已经快想明白了。
  可董明很清楚,他想的再明白都没有用。郑玄注定只能是一个学者,不可能是一个好的官员的。他第一个被排除在外,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就算郑玄成了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在此时也不会有什么卵用。顶多在后世的课本上,被按上一个中国古代唯心主义代表人物的头衔,然后加入中高考必考豪华套餐。
  第二个被排除在外的就是王允。
  能成为最后四个人之一,也算是给董明的面子了。王允之前因为十常侍的事情,跟刘宏的关系不太好。这事儿刘辩还记着呢,所以对王允不是很感兴趣。杨彪、袁逢等人自然也不会让王允上位。
  从立场上来说,他们都是世家大族出身,在官场上是一派的。但是从家族利益出发,杨家也好、袁家也好,见不得王家在朝廷上出一个两千石的大员。
  虽然两千石都是荣誉职位,没有实权的混子。但是正是这些混子,变相的成为左右整个天下大势的小团体。君不见每一次有什么事情要商议的时候,都是这些两千石以上的高官跟刘辩一起开小会定下来之后,才会拿到大朝会上说吗?
  不负责具体的事情,又什么事情都能有建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这才是如今朝廷上,真正的权力。
  王允若是成了工部尚书,王家立马就往上走了一个台阶。太原王氏本就时代官宦,若是此时出了一个两千石,那往后王家就真的起势了。
  一如当初的陈家。
  最后只剩下孔融和卢植两个人。
  结果是,卢植做了工部尚书,孔融成了工部侍郎负责具体的实务。董明对这个结果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孔融这个人吧...道德水平很高,但是他的能力就有待商榷了。他做了工部侍郎,倒是不用担心有什么腌臜事,唯一可以担忧的,就是孔融会不会拖了工部的后腿。
  但,这事儿,还是有解决和补救的办法的。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