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明末之兴汉 > 《明末之兴汉》 481.识时务者为俊杰(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明末之兴汉》 481.识时务者为俊杰(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卢宪斗?宪之为何会想到举荐他?”钱谦益不解的问道。

  “因为卢宪斗忠肝义胆,又与鲁若麟关系匪浅。”史可法如实答道。

  “妙啊!史阁老此举大妙!”张慎言想通了此中关节,一拍大腿,高声叫好。

  高宏图也是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大声赞同:“卢宪斗此人我了解,对朝廷可谓是忠心耿耿。他入阁之后肯定处处以朝廷和皇上为先,绝对不会倒向鲁若麟。最妙的是,鲁若麟对卢象升颇为钦佩,多次伸出援手相助。有他在内阁里,必定可以压制一下鲁若麟,不必处处都求着陈长寿了。”

  马士英也出言赞同,“卢宪斗当初的天雄军就送给了鲁若麟,这个人情可不小。所以卢宪斗对安国军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有卢宪斗在内阁,安国军即使放肆起来,也会有所顾忌。”

  “既然如此,卢宪斗确实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卢宪斗现在何处为官?”钱谦益听到大家都赞同,自然不会反对。

  “卢宪斗此时在四川为官,想要将他召回还要费些时间,还请阁老赶紧请旨。”史可法早有准备,立即回答道。

  “好,我这就入宫请皇上下旨。”钱谦益点点头。

  很快,史可法辞去阁老职位,任凤阳总督的旨意就下达了。作为补偿,朝廷为史可法加了太子太保的头衔,并兼任左都御史,全权赋予统兵之权。

  同时朝廷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了廷推,并由皇帝下旨晋升卢象升入内阁,旨意快马发往四川。

  朝廷这一系列的举动针对鲁若麟的痕迹非常重,但是鲁若麟并没有出手阻止,至少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皮的时候。

  鲁若麟在等,等辽南的援兵到达,那个时候才会开始他的大动作。

  孙富贵在击败左良玉之后,除留下部分人马收拢俘虏之外,主力部队沿江直上,抢在李自成的大军到达之前占领了武昌。

  李自成见状,分别屯兵襄阳和荆州,占领长江和汉水的上游,打造战舰,随时准备南下进攻武昌,战局暂时陷入了平静。

  左良玉的人马除部分被杀被俘之外,至少有一半的兵马逃脱了安国军的追击,并北上投靠了李自成,使得李自成的南征兵马人数到达了恐怖的一百三十万。

  当然,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能战之兵,又有多少是滥竽充数之徒就不好说了。

  安国军在江南的连续几场大战,强势证明了自己的地位,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安国军绝对不会满足于现状,一旦消化完战斗的胜利成果,必将会有大的动作。这个时候,是臣服还是对抗,选择就非常关键了。

  南京城和其他地方的权贵们毫无疑问对安国军的行为已经越来越敌视,因为安国军明显不准备照顾他们的利益,大家不是一路人。但是有一个地方的权贵们却有了不同的想法,那就是松江。

  松江这些年通过与安国军的贸易,赚得盆满钵满,更是与安国军深深的捆绑在了一起。无论是大家族还是小家族,甚至是一些普通商家,都在安国军的地盘内有大量的资产。安国军越强大,他们获益越多,所以他们对于安国军进军江南是最支持的。

  但是安国军准备在江南实施的政策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这其中就需要取舍了。

  此时松江府的大小家族齐聚华亭徐家,商议松江府在朝廷与安国军之间的站队问题。

  作为会议的召集人,以及松江府与安国军的最大合作伙伴,徐家的当家人徐炎林为会议定了基调。

  “安国军那边已经传话过来了,准备在江南实行安国军的税收制度,需要我们松江府带头支持,这个事情关系重大,所以请大家过来议一议。”

  对于这个事情大家早有心理准备,议程开会前就已经传达到各个家族和商号了,想来每个人心里早有了预案。

  大家与安国军合作这么多年,对安国军的税收制度已经非常熟悉。生意越大、田产越多,要交的税自然越多,所以现场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像徐家这样的巨头。

  那些小家族早就打定主意,跟着大家的意见走,反正他们也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大家的目光都是看向在场的几个大家族,准备先听听他们的想法。

  作为松江府现在仅次于徐家的两大商家,松江李家和王家无疑发言权是非常重的。李家家主李富川轻轻的咳了一声,首先发言了。

  “这些年大家的好日子怎么来的心里都有数,安国军可以说是我们最大的后台,要是离了安国军,别说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了,大家的这份基业能不能保住都两说。所以我的意见是,按照安国公的意思,该交多少税就交多少税。”

  王家的家主王道成跟着附和道:“李族长的话非常在理。现如今,我们与安国军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些许钱财该舍弃就舍弃。何况安国军既然收税,必定就会像济州岛和辽南一样,提供相应的支持,算下来肯定不吃亏的。”

  李家和王家之所以能够发展这么快,既与他们参与的比较早有关系,同样也因为他们两家的儿子李定成和王仁学与鲁若麟私人关系不错。再加上李定成和王仁学说起来对李雪晴是有救命之恩的,又加分不少。

  所以,李家和王家当初从徐家的附属家族,在鲁若麟的扶持下一路壮大,至少在安国军治下已经不用看徐家的脸色了。当然,回到江南本土,面对徐家这个巨无霸,李家和王家还是要夹着尾巴做人的。

  “说的轻巧,你们两家田不多,我们名下田产众多,要是按照安国军的制度交税,每年要交不少钱的。”马上有人跳出来反驳道。

  李王两家产业的大头在商业上,田地反而不多,所以对征收田赋反应并不大。

  “按照安国公的一贯风格,既然田赋要收了,商税同样逃不掉的,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作为在场最大的地主徐家并没有想象中反应那么激烈,因为徐炎林明白,一旦安国军站稳脚跟,再想免税是不可能的了,这也是江南权贵们敌视他的最大原因。

  好在徐家在尝到了海外贸易的甜头之后,对于交税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排斥了。当然,要想徐家带头拥护安国军的税收政策,安国军必定要在其他地方给予一定的补偿,否则谁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要知道江南权贵们一直都是盘根错节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很有一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味道。松江大户们拥护安国军,势必就会与江南其他地方的权贵们形成对立,相当于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或者集团,损失也是不小的。

  “诸位,不要光想着交税的坏处,也要想想交税之后的好处。我们这些人虽然免了些税,但是上下打点的钱难道就比省下的那些税少多少吗?再说了,大家也是在大明跑老了商路的,即使关系再硬,一路的各种关卡哪个不要打点一番,稍有不慎甚至会人财两失。想要在大明好好做生意,难啊。”

  “但是在安国军治下做生意是什么情况想必不用我说了,虽然交了税,但是省心啊。至少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我们完全不用理会,甚至遇到刁难和威胁还可以求助于安国军。如果说那些税是交的保护费,那我也认了,至少我认为这钱交的确实物有所值。”

  “以往安国军的地盘只限于济州岛和辽南一地,我们就已经赚得不少了。要是整个江南,甚至整个大明都在归安国军管理,而我们的买卖可以畅通无阻的做到大明每一个地方。想想这其中会有多大的利润,不比交那点税多多了吗?”

  李富川疯狂的为安国军安利,希望大家能够带头拥护安国军的税收办法。

  “不错,李兄说的在理。我们松江原本就工商发达,这些年与安国军合作之后工商业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要我说,一旦安国军站稳了脚跟,我们这些追随者早已熟悉了安国军的那一套管理办法,比其他地方的人占有更大的优势。什么徽商、盐商、晋商,湖广商帮,迟早会被我们全都打趴下,以后这大明的商人,就会以我们松江商人独占鳌头了。”

  王道成更是为大家画了一个老大的饼,不管吃不吃得到,至少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

  “说实话,我们其实早就与安国军绑在一起了,安国军要是陷入江南泥潭,我们的日子同样不会好过,所以,我决定了,要是安国军要重新拟定税制,我徐家第一个支持。”徐炎林最终还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李家也支持。”

  “我王家同样支持。”

  “我黄家唯安国军马首是瞻。”

  ……

  随着一个个家族表明了态度,那些小家族更是不敢反对,最后全票通过了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安国军的决定。

  等到会议结束,其他家族的话事人离开,徐家的核心人物齐聚一堂,他们需要徐炎林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目光长远、深谋远虑的,对于徐炎林舍弃这么大的利益家族中同样不乏反对的声音。

  “族长,我们徐家拥有田产几十万亩,要是按照安国军的税制,每年要交的钱实在是太多了啊。”一位族老满脸肉痛的说道。

  安国军的田税基本是按照阶梯税率来收取的,成百上千亩的话差别或许不是很大,但是到了几十万亩这个级别,差别就很恐怖了。

  为了遏制土地兼并,安国军的税制原则是土地越多,交的税越重。像徐家这样的土地规模,基本上全年产出的七八成都要用来交税,不说赚钱,完全是赔本的买卖。

  “我们徐家自少湖公出任首辅,得祖宗鸿福,才渐渐有了如今的家业。良田数十万亩,听起来风光无比,却也是祸患无穷。天下太平还好,一旦发生动乱,我们徐家就是别人眼中的一块肥肉,而且是非常遭人嫉恨的那种。”

  “不要说你们一个个不知道外面的百姓对我徐家评价如何,松江府除了那些与我们有利益瓜葛的,哪一个不是对我们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真到了危机时刻,这些乡邻们别说保护我们了,只怕恨不得我们死的不够快。”

  “树大招风,徐家风光太久,占的田地太多了。”

  徐炎林叹息道。

  “这些田产都是我们徐家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又不是偷来的、抢来的,难道这还错了?”有族老不甘心的说道。

  “这些田产究竟是怎么来的,我们心里都有数。以前是朝廷统治天下,我徐家即使占得再多,但也无甚大碍。现在眼看着安国军大势已成,我们再抱着数十万亩的田产不放,那就是自寻死路。”徐炎林语出惊人。

  “自寻死路?族长有些危言耸听了吧,难道安国军还会强抢不成?”另一位族老冷笑道。

  “真要是强抢的话,凭我们徐家的实力拦得住吗?”徐炎林对这个目光短浅的族老鄙视不已。

  徐炎林的话一下将这个族老问住了,是啊,真要强抢的话,徐家只能引项受戮啊。

  “当然,安国军肯定不会用这么低劣的手段,安国公可是非常在意自己名声的。但是如果因为这些田产让安国公对徐家心生厌恶,那么我宁可放弃这些田产,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你们不了解安国公,他是一位真正的仁者,见不得弱者受苦,看看安国军治下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就知道百姓在他心里的地位有多重。而我们徐家的众多佃户过的是什么日子大家心里都有数,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就凭这个,安国公对我们徐家肯定是有想法的。”

  “说实话,这些年田地的产出虽然丰厚,但是比起海外贸易已经是大大不如了。与其因为这些田产与安国军交恶,我宁可用这些田产换得安国公对我徐家的另眼相看。”

  徐炎林的话掷地有声,让在座的族老们脑袋都在嗡嗡作响。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