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明末之兴汉 > 《明末之兴汉》 500.君子动口也动手
  鲁若麟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收税人员,但是他可以向各地派出宣传队,这个就要简单得多。

  宣传队可以到各地去宣扬安国军的税收制度以及标准,还有实施的情况。有了这些先入为主的灌输,朝廷如果再做得出格了,百姓们对朝廷的不满就会愈发严重,对安国军的期待就会更大。

  鲁若麟一向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收获也是非常巨大的。

  朝廷的宣传工作向来只在士大夫阶层,而鲁若麟的宣传工作则下沉到了市井和农村,受众数量对比有多巨大可想而知。

  不要小看人心的力量,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农民。不说每次的改朝换代,就是后世新华夏的建立,农民也是居功至伟。

  鲁若麟改革税制,打击宗室,目的都是在争取人心,同时削弱朝廷和皇权的影响力。

  宗室和朝廷表现越烂,鲁若麟打击起来更能获取民心。

  当然,这些都是辅助手段,真正想要掌控天下,还得靠自己手里的实力。所以安国军目前最紧要的任务就是扩大自己的队伍,不仅是官员,还有军队。

  不同的管理模式决定了管理人员数量的不同,朝廷可以只需要几十上百人就管理一个县,安国军则起码需要几百人。

  当然,朝廷的那种管理模式虽然大大降低了成本,但代价就是基层政权掌握在了地方乡绅手中,而这是鲁若麟万万不能接受的。

  地方乡绅做大之后对政权的危害有多大鲁若麟是再清楚不过了,所以在明知只要自己释放出与乡绅共享权力的信号,就可以轻易拿下江南甚至大明的所有领土,并得到乡绅们的全力支持,鲁若麟依然选择了走最艰难的那条路。

  安国军最近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招人,继续招人。

  税务司在招人,宣传司在招人,民政司在招人,工业司在招人,军队更是在疯狂招人。

  江南海量的人口为安国军提供了庞大的基础,加上安国军好歹也在江南耕耘了上十年,基础还是有一些的。

  高端顶级人才或许不是那么好招,但是普通人才和士兵只要安国军的钱粮供应得上,几乎是要多少有多少。

  卫所系统的瓦解除了消灭掉这些陈旧军队,安国军获得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接收了大量卫所工匠,为江南发展工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江南读书人多,但是真正能够考上秀才、举人、进士的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的读书人未能享受到读书带来的福利,依然生活困顿。

  这个时候安国军愿意为他们提供一份体面的工作,他们绝对没有拒绝的理由。虽然都说要坚守忠义,但是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他们没有选择的本钱,投身安国军至少可以养家糊口。

  何况安国军的前景光明,未必不能取朝廷而代之,说不定自己将来还可以混一个从龙功臣呢?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江南读书人投奔到了安国军怀报,大大充实了安国军的基层管理人员数量。

  加上江南发展大会成功召开之后,安国军与江南众多大族达成了合作意向,顺便获得了大量的钱财和粮食。一直困扰安国军的粮食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民兵队伍也开始爆发式的增长。

  人员的爆炸式增长,不免会带来良莠不齐,降低整个安国军的人员素质。鲁若麟又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主,肯定不会轻易将那些新进人员放出去参与管理,最起码简单的培训和考核还是必须的。

  以前的时候,安国军培训新人速度较慢,主要是因为能够担任教员的人非常少,造成生产远远跟不上需求。

  因为安国军一直大力扶持教育与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的骨干人才。通过裂变的方式,大规模培养新人已经不像最开始的时候那么捉襟见肘了。

  一教五十,五十教两千五,至少在安国军治下,已经基本完成了教育覆盖,人才培养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

  只要投入跟得上,安国军的基层队伍发展只会越来越快。

  安国军这样肆无忌惮的招人,最担惊受怕的就是原来的朝廷官员了。傻子也知道,一旦安国军的新人们培训完毕,就是安国军大肆扩张并取代朝廷原有治理体系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必须要有所动作,用来抵消安国军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而重新让国子监的学生们回到朝廷怀抱,就是他们拔乱反正的第一步。

  国子监的学生们终于被放出来了,来到南京的大儒们迫不及待的进入国子监,开始为学生们讲课,以拯救他们被安国军“污染”的心灵。

  刘宗周作为第一个进入国子监讲课的大儒,在讲课时要求国子监学生坚定信仰,效忠朝廷,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蛊惑。

  朝廷才是天下正统,其他人不过是乱臣贼子,肯定没有好下场。

  可惜的是,虽然在安国军军营里呆的时间不长,但是国子监学生们受到的影响太大了,再也不是之前好忽悠的热血青年了。

  刘宗周在讲台上说得天花乱坠、引经据典,底下的国子监学生恭恭敬敬的听完,一切似乎非常完美。

  但是到了自由交流时间,画风就完全变了。

  “学生敢问先生,先生家中有良田几何?商铺几间?岁入多少?每年缴纳朝廷多少赋税?”一位学子起身问道。

  刘宗周没想到国子监学生不问经史子集,反而问起了他家的收入和税收,顿时场面有些难堪。

  好在刘宗周也是久经风雨的人物,神色未有任何变化,平静的回答道:“老夫专心治学,对这种身外之事委实不太上心。”

  “身外事?不上心?先生过得真是惬意。想来先生家产丰厚,衣食无忧。否则也不会出入豪车骏马,奴仆侍女数人。学生家境贫寒,每日为衣食发愁,以致影响进学。学生敢问如何才能达到先生这样的境界?”这个学生惨笑一声,真诚的问道。

  庸俗,实在太庸俗了。怎么能和刘宗周这样的大儒谈物资享受呢?读书人就应该不食人间烟火,张嘴就是铜臭,实在是俗不可耐。

  “放肆!你不专心治学,尽关心一些身外之物,如何能有长进?读书人就应该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如此才能有苦尽甘来的一天。”刘宗周还没有开口,国子监祭酒先忍不住了。

  “苦尽甘来?考上举人、进士,各种孝敬接踵而至,良田美宅唾手可得,祭酒大人可是说的这些?”这个学生明显有些自暴自弃了,说话毫不留余地。

  “你……简直愚不可及!”这种官场潜规则只能做不能说,现在被当场说出来岂不是打读书人的脸。

  “看来安国军说的没错啊。考上举人进士所获得的那些福利远远超出了朝廷的规定,这些钱财原本是应该交给朝廷的,最后却肥了那些读书人。将损公肥私说得如此冠冕堂皇、理所当然,也只有咱们这些读书人了。”这个学生自嘲的说道。

  “疯了,完全是疯了!来人,将这个疯徒给我押下去,严加看管,本官要削了他的学籍,开革出国子监!”这个学生是不是疯了大家不知道,祭酒大人这个时候已经快被气疯了。

  “慢。”刘宗周抬手制止了祭酒,“读书人的待遇是太祖陛下的时候就定下来的,目的是鼓励和激励读书人奋发图强,学有所成之后为国效力,何来损公肥私之说?培养一个读书人实在不易,若是没有朝廷的扶持,则圣人之学日衰,华夏之礼无继。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那样的日子实在太恐怖了。”

  “先生,朝廷如此支持读书人,本应是儒教大兴、天下太平,何以大明各地叛乱迭起,连先帝都被叛军逼得驾鹤西去?”学生不依不饶。

  “天下贤良之士众多,奈何圣人不用,方才有此浩劫。你看,江南百姓安居乐业,未有北方之乱局,何也?正是因为江南乃我大明的文教昌盛之地,天下读书人泰半在此。百姓得圣人之学教化,明礼仪、知廉耻,安能不大治?”刘宗周这样的文人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怪也只能怪皇帝用人不当。

  “大治?先生认为江南算得上大治吗?学生出身贫苦人家,家中甚至没有一亩薄田,全靠租种村中大户土地为生。为了供学生读书,家母和家姐除了在田间劳作,还要日夜不停的纺纱织线才能勉强维持下来。”

  “学生家中没有一亩田产,但是朝廷的赋税却从来没有少过。辛苦劳作一年,所得大半都被大户和朝廷拿走了,自己还要忍饥挨饿。一旦家中有人生病,那就是灭顶之灾。”

  “而那些大户们呢?坐拥万亩甚至几十万亩的良田,不用下地就可以每年收取大量的粮食,还不用交一文钱的赋税。这些有钱人还不满足,只要学生这样的穷苦人家遭遇到一点困难,就通过高利贷将我们死死的攥住。高利贷啊,那是多么恐怖的东西,一旦沾上了,家破人亡就为期不远了。”

  “先生只看到了权贵之家灯红酒绿、富可敌国,就称之为大治。难道不知道除了他们,江南的百姓完全是在苟延残喘,犹如行走在地狱之中?他们之所以能够享受荣华富贵,是因为他们的每一文钱上面都是我们这些穷苦百姓的斑斑血泪!读书就可以读出万亩良田?那不过是当上官的读书人残民之所得!”

  “北方乱而南方安,真是我们这些读书人的功劳?只怕未必吧。要不是南方还算风调雨顺,百姓又吃苦耐劳,能多赚一份糊口的活计勉强维持生计,北方百姓揭竿而起、杀尽权贵的事情早在江南上演了。”

  “我原本以为我们受穷受苦是命该如此,只要考上举人进士就可以改变命运。现在我才明白,我们这些穷人之所以活得如此痛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不公平。凭什么权贵们锦衣玉食不用交一文钱,反而要我们这些随时可能饿死的穷苦人承担所有赋税?”

  “富者越富,贫者恒贫。朝廷的眼里只有权贵富户,哪里又把我们这些穷人放在眼里。想当初,权贵之家拥田不过几千上万亩,而且数量极其稀少。而今呢?家中田产数万亩甚至几十万亩者比比皆是。这些田产难道真是祖辈积攒所得?还不是利用自身权势巧取豪夺来的。”

  “没有制衡的权贵是洪水猛兽,是祸乱天下之源。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别看权贵们今日风光无限,其实在其肆无忌惮之时就是在为自己挖掘墓穴。不信就看北方大地,那些被满门杀绝的权贵们,有多少是死在了他们当初肆意欺压的穷苦百姓手上。”

  “朝廷一日不惩治权贵富户,朝廷就永远没有希望。你们口口声声诋毁安国公为乱臣贼子,但是安国军来江南半年多,为百姓所做的事情比朝廷一百年做的都多得多!安国公做的越多,越显得满朝权贵们的昏庸无能、自私自利!”

  “祭酒大人说我疯了,是的,我是被这个腐朽无能的朝廷逼疯的。投靠安国公就是不忠不义?笑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即正义,民心即正统。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百姓就认谁为主。”

  “天下从来就没有长盛不衰之王朝,既然朱明无法庇护百姓安居乐业,就应该退位让贤,让有能力者当担此任。”

  这个学子如此明目张胆的话让在场的众人全都惊呆了,这是在公然鼓吹谋反啊。

  刘宗周后悔了,他就不应该继续和这个学子辩论,使得他的歪理邪说得以公开宣扬。

  “你这个逆贼!读书人中的败类!”刘宗周气急败坏的呵斥道。

  “逆贼!休得猖狂,诸位兄台,除魔卫道就在此时,大家合诛此僚!”一个权贵人家出身的学生站出来高呼道。

  “尔敢!你们这些卑鄙无耻之徒,这大明的天下就是被你们祸害的,今日还想作威作福吗?诸位,除暴安良、报仇雪恨的日子就在今日,打倒这些腐朽的权贵之家,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刚才那个贫寒学子也不是没有支持者,当然不会看着他被打死,立马冲出来针锋相对。

  很快双方就从谩骂到动手,场面立马就失控了。昔日彬彬有礼的君子们,开始拳脚相加,打得是不亦乐乎。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