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北宋小文豪 > 《北宋小文豪》第七十章 你不去写两句?
    上京赶考是件大事,大家都是早早出发。尤其是蜀中这种山高路远的地方,更是不能耽搁,否则一耽搁又是两三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两三年?

    苏辂一行人到了成都府,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都觉得离开挺久了。

    到了成都府,和他们这般打扮的人可不少。他们一行人还算奢侈的,路上好歹租车当代步工具,很多人完全是靠两条腿长途跋涉,多考几轮说不准可以转行成为运动健将。

    苏洵领着四个小的去拜访张方平。

    张方平自是热忱邀请:“来了正好多留两日,明儿草堂那边要正式落成了,你们也去看看。”

    赴京之路注定很漫长,也不差这两日,苏洵便带着四个小的在成都府住下。

    每年秋天正是成都府最热闹的时候,整个成都府的文人墨客都在城中聚拢,张方平要为杜甫立祠之事早就传开了,不少人特地多留几日,就是为了去杜甫草堂看看,顺便去杜甫祠缅怀一下大名鼎鼎的诗圣。

    可惜是秋天,桃李都没挂果,梅花也没开,唯有绵竹县那边移栽过来的绿竹依然带着勃勃生机,在秋风之中随风摇曳。

    苏辂踱步其中,只觉整个园子设计得古朴雅致,茅屋在林间依稀可见,不远处的杜甫祠也不是后世那种俗气的祠堂,反而由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子诗家气象。

    既然是要纪念杜甫的,杜甫诗自然少不了,今日游人众多,不少人都在诗句之间流连忘返,看起来仿佛沉醉其间。

    张方平还给留了几面白墙,方便大伙留点游玩感想。

    当然,到此一游这种大白话是不能写的,你肚子里没点墨水,哪来的脸在众目睽睽之下讨要笔墨在墙上题字?

    这次受邀的人大多是冲着张方平面子来的,心里早就打过草稿,一番游览下来更是诗兴大发,纷纷提笔在墙上写下自己的诗作来。

    连苏轼他们都去凑热闹,他们都读杜甫诗长大的,写诗夸杜甫自然提笔就来,不带半点迟滞。

    苏辂背着小手跟在张方平身边,看起来十分沉稳。

    张方平正欣赏着众人留下的佳作,见苏辂成了自己的小尾巴,自己走一步他跟着走一步,不由有些好笑。

    张方平说道:“你不去写两句?”

    苏辂拿头写两句。

    和这么一堆大佬同台竞技,就跟别人做了桌满汉全席摆上桌,你往旁边放自己的咸菜白粥,那不是自取其辱吗?

    苏辂掏出自己极有用处的金手指搜了搜,面不改色地对张方平胡侃:“写诗我不太懂,不过我读杜工部的诗,他曾写过《戏为六绝句》,开启了以诗评诗的先河。我们这些初开蒙的小孩儿,面对浩如烟海的唐诗根本不知该从何下手,假如像您这么厉害的人能够举办一次‘以诗评诗’的盛会,邀请当世有识之士对唐朝诸位诗人进行客观的评价总结,说不准能给我们指引迷津!”

    苏辂这不是信口胡来,杜甫确实写过论诗诗,比如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开创新诗风,结果被当世的人逼逼赖赖,杜甫就来了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到了清朝,赵翼对这种论诗方式很感兴趣,对着写了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还把自己喜欢的诗人词人挨个评价了一遍,把以诗论诗这种文学评论方式发扬光大。

    张方平的注意力起初还放在墙上的诗文上,听苏辂这么一提,马上意动不已。

    以诗论诗,妙啊!

    他怎么没想到这点?

    简直枉为杜甫铁粉!

    张方平这次没犹豫,直接应道:“行,我记下了。”

    苏辂见张方平回答得这么爽快,反而有点不适应。他奇怪地看了张方平一眼,感觉再待下去可能会遭遇什么可怕的事!

    苏辂赶紧脚底抹油,跑到他堂哥苏轼身边说道:“我刚才想起上回听过一句很适合杜工部的诗,等我写来给你们看看!”

    苏轼已经写完一首绝句,听说苏辂又“听过”一句诗,立刻把笔递给他。

    他还记得苏辂在他新婚之夜说的那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虽然只那么一句,但读来就是让他觉得倍感喜爱。

    写这句诗的人一定是他的知己!

    苏轼很期待苏辂即将要写的诗。

    苏辂接过笔,在墙上挥毫疾书。

    苏洵、苏辙都跟着苏轼看了过来,连张方平都走到了他们身后,齐齐围观苏辂那略带稚气的字。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张方平读了此句,只觉心中巨震。

    他被贬滁州时越发喜欢读杜甫的诗,而且越读越觉得自己与杜甫的境遇十分相似。

    好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好一个赋到沧桑句便工!

    苏轼也觉得这两句写得很贴切,他转头问苏辂:“可记得全诗?”

    苏辂把笔还给苏轼,连连摇头表示没有。

    开玩笑,把全诗写出来可就对不上号了!

    人家全诗的名字叫《题元遗山集》,是赵翼评价元好问的,他这不是搬运一下给这次杜甫草堂重建工作增光添彩吗?

    苏辂强烈谴责苏轼这种动不动要人全诗的坏习惯!

    张方平听了他们的对话,也没再多问,只好奇苏辂上哪听来这么多闻所未闻的好句。

    上回苏辂随口说了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时他没好细问,结果至今还没找到出处。

    其他人见张方平立在苏轼他们身后,也跟着过来凑热闹。

    等把苏轼他们的诗和苏辂题的那句“赋到沧桑句便工”看完,都有些怀疑人生。

    这些后生都这么莽的吗?

    他们很想悄悄把刚题的诗擦掉!

    摆在一起作对比实在太惨烈了!

    苏轼他们压住了场子,张方平自然很开心,这可都是他看中的人才。他们表现好,代表他眼光好!

    张方平组织了一下语言,把苏辂提到的“以诗论诗”活动搬了出来,表示这段时间大可以把诗投递过来,他会亲自挑选出写得好的论诗诗整合成册、刊行天下!

    原以为来逛逛园子题题诗就完事了,没想到还有这么个活动在后面等着,众人心里立刻活泛起来。

    苏轼他们也有些心动。

    大家都是读唐诗长大的,谁心里没点指点江山的冲动?

    可惜他们马上就要动身去开封了,一时半会可能琢磨不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真是太可惜了!

    苏洵几人抱憾回城,当晚便收到张方平给的举荐信,说让他们到开封后可以拿着去拜访欧阳修。

    给完举荐信,张方平又给苏洵补充说明了一番:明年春闱欧阳修有可能是主考官,所以春闱前可能不会接待外地考生,他们最好是春闱之后再去拜会对方。

    苏洵听了这些旁人无从得知的消息,自是感动不已,再三拜谢。

    翌日一早又趁早带着四个小子出发。

    自成都府至开封,要过剑阁、越秦岭,山路绵绵,无穷无尽。

    好在巴蜀百姓遍地落户,大小城郭无数,零星村庄遍地,他们累了渴了随时能找到歇脚之处,路上倒不至于太苦。

    只是由秋转冬,天气越发冷了,苏辂每天把自己裹成球,能租车的地方绝不走路,全程缩在车里瑟瑟发抖,开始后悔跟着苏轼他们赴京赶考!

    他就该找个春来花开的季节慢吞吞地走!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