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北宋小文豪 > 《北宋小文豪》第一百四十八章 此子真不一般
    兴隆炭行的崛起,很快落入不少人眼中。

    过年大伙拥有漫长的假期,凑在一起便忍不住讨论起开封城里头的新鲜事。

    城中的各个炭行背后或多或少都有靠山,比如李家炭行背后就是赵祯亲娘的娘家,也就是去年被诓去悔婚的李玮一家。

    李玮兄弟几人背后一复盘,发现自己被人耍了,心中虽不甘,却没法说什么,只得接受赵祯补偿给他们的新差使。

    这个炭行算不得什么大生意,只是李家一个管事在打理的小营生,连铺面的地段都不算好,入冬时炭行低价从同行那里搞了批炭,小赚了一把,才让李璋多注意了它几眼。

    也正因为这份意外的关注,才使得李璋第一时间得知兴隆炭行歇业的原因:他们东家高价买入劣等竹炭导致本钱赔光了。

    这兴隆炭行背后的东家也因此而浮出水面:竟是前头来诓骗他们退婚的赵仲鍼!

    这小子好好的书不念,怎么学人做起生意来了?

    要说李璋心里对赵仲鍼没什么怨气,那是不可能的,弟弟好好的驸马没了,全是这个半大小子从中作梗,他们心里哪能不气?得知赵仲鍼开的炭行赔掉了裤衩,李璋找朋友喝酒时都忍不住多喝了几杯,心里别提多痛快!

    兴隆炭行重新开业,李璋也是头一个知道的。

    听说兴隆炭行那边狂吹竹炭摆件的好处,李璋心里嗤之以鼻:那卖不出去的劣等炭,怎么会有人买账?老百姓又不是傻子,你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结果还真给卖起来了,连带他们炭行里摆出竹炭来卖,客人们都要疑惑地问:“你们的竹炭是用来烧的?”

    这就很气人了。

    还有那什么蜂窝煤,卖得那么便宜,也不知是怎么拿的货,用这种贱价卖出去难道不会亏本?偏偏大相国寺那些个大和尚也不知撞了什么邪,居然帮着他们给香客推销,不仅推荐他们的蜂窝煤,还推荐旁人请他们的施工队上门盘炕!

    现在许多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找兴隆炭行往家里盘了炕不说,还直接从兴隆炭行订购蜂窝煤,因为这种蜂窝煤炉炕就是专门烧蜂窝煤的!

    不过短短一个月,兴隆炭行推出的两种新鲜事物就风靡了整个开封城,这真的合理吗?

    更重要的是,赵仲鍼一个半大小孩居然能有这样的能耐,难道是曹皇后她们在背后支持或者又打着别的幌子去诓骗别人?

    李璋心里非常不痛快。

    主要是前头的矛盾摆在那? 让他挺不待见这个曹皇后颇为疼爱的小子。

    李璋没忍住私底下和赵祯提起兴隆炭行之事? 说是赵仲鍼年纪小不懂事,怕他耽于赚钱之事误入歧途。

    赵祯还真不知晓这个刚在开封城火起来的小小炭行。

    入冬后赵祯整个人没什么精神? 连宠幸后宫都力不从心? 只觉生个亲生儿子的希望越发渺茫。听李璋提起赵仲鍼,赵祯奇道:“他小小年纪的? 竟还懂经营之道?”

    李璋便把兴隆炭行得到大相国寺以及欧阳修等人推荐的事情给赵祯讲了。

    他没有直接说赵仲鍼与这些人往来甚密,只客观地说兴隆炭行能兴隆起来少不得他们的帮忙。

    赵祯听了? 心里便扎了根刺。

    赵祯现在也倾向于立赵宗实为太子? 不然也不会让曹皇后把赵仲鍼留在宫中教养。

    只是赵宗实亲爹还健在,赵祯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赵宗实都那么大了,肯定会惦记着亲爹? 别说赵宗实会觉得别扭? 他这个要给人当便宜爹的心里也别扭。

    没想到赵仲鍼这小孩年纪不大,能耐倒不小,短短一年便在开封城这么吃得开。

    相比之下,当年赵宗实住在宫中时可比他老实多了。

    赵祯脸上无喜无怒,没什么表示? 只摆摆手让李璋当值去。

    恰逢休沐日,赵祯便服出了宫? 先去宰相韩琦家转了一圈,喊上韩琦出去外面溜达。

    韩琦见赵祯微服而来? 自是换上寻常衣服作陪。

    两人先去大相国寺听人讲了会经,转去见主持聊了聊天。

    主持认出两人的尊贵身份? 自是连忙请他们上炕说话。

    赵祯听李璋提及过这个暖炕? 坐上去感受了一番? 倒不觉得有多特别。

    毕竟宫里的保暖工作做得很好,虽做不到四季如春,却也不至于让他冻着。

    不过坐在暖炕上头确实挺舒服。

    赵祯问起这暖炕的出处,主持也不隐瞒,娓娓将苏辂与大相国寺的缘分道来。

    两边合作不止一次了,所以彼此之间很有些默契,因着三个小子把本钱都砸那炭行里头了,大相国寺这边便帮忙提上一嘴。

    主持还表示,兴隆炭行那边表示每卖出一百个蜂窝煤,就会捐出一个蜂窝煤给悲田院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取暖。

    出家人慈悲为怀,自然希望兴隆炭行生意兴隆,好叫悲田院那些鳏寡孤独可以享受一个温暖的冬天。

    赵祯这才知道兴隆炭行不仅曾经濒临倒闭,还已经易手给苏辂,成了三个小子合力经营的生意。

    赵祯听着主持口里说的那一样样安排,只觉苏家这小子着实聪慧,既不耽误赚钱,又不忘兼济百姓,绝非那种钻进钱眼里去的商人可比。

    别的不说,光是这按销量给悲田院捐赠的举措便叫人叹服!

    别的商贾只想着怎么赚钱,怎么可能会想到这些身无分文、根本买不起东西的人?

    赵祯走出禅院之后,忍不住与韩琦感慨了一番:“此子真不一般。”

    韩琦心里一直揣度着赵祯此次出行的目的,刚才听到主持提及苏辂三人便隐约摸到了因由。他顺着赵祯的心意说道:“不若我们去那兴隆炭行看看。”

    赵祯点头。

    两人转去兴隆炭行那边,还未入内,便听到有人朗声念诗,念完还有人夸赞:“好诗!”“当是今日最佳!”“上墙,上墙!”

    赵祯与韩琦对视一眼,走进店里一看,只见里头聚了不少书生,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评论着同行者刚写的诗,瞧着好不热闹。

    再找个书生一问,才知道这是店里的活动,写下一首关于竹子的诗词便可以领礼物,写得好的可以题到墙上去,据说回头还会集结成册出诗集呢!

    卖炭竟还能卖出诗集来,真是闻所未闻!

    赵祯忍着没参与这个写诗有奖活动,往旁边看了看,很快便被墙上的宣传画吸引了注意力。

    短短几幅画,把普通百姓的生活尽绘纸上,不仅色彩丰富,内容也很触动人心。

    赵祯在画前伫立良久,只觉从未见过这样新鲜的画法!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