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生之全能网红 > 《重生之全能网红》 第394章高收入
  钟任确实是个人材。

  之前他不在其“位”,想要多一些收入来源,只能埋头写稿。

  “稿费”的收入,就算是他的额外收益。

  毕竟自己掌握着一个发表文章的“平.台”,想要发表“稿件”,那真是轻松容易得很。

  当然,他自身的水平火候也是到了。对于报社的“稿件”要求什么样的水准,各种规则了若指掌。不说每次发表的文章都是“数一数二”的拔尖之类,起码达到了“发表”的水准。新笔趣阁手机端https://m.biqusan.com/

  自己发表的文章数量大,不仅月未好分奖金,还能额外捞取“稿酬”,可谓“一举两得”。

  钟任调到大报社工作以后,当时报社实施的“计酬”方式,是这样的

  首先,基本工资有1500块这样。“五险一金”呢,报社另外替你购买了。当然,那个年代仍未实施“强制购买社会”,如果不愿意购买,可以额外给予你700块每月的现金。

  另外,就是“绩效工资”,即所谓的“奖金”了。

  这“奖金”怎么个计算法呢?

  报社的“社委”们会开会拟定一个标准,报社内部的各“部门”,每月可以按照你那部门的人数多少,发放一笔“奖金”到你部门。然后呢,就看你部门的人员,每个月总共编辑发表了多少篇“稿件”?另外再统计部门的人员,每月每人创作了多少篇“稿件”?

  有编辑“稿件”的算编辑数量,有创作“稿件”的算创作数量……两者兼而有之的,就计算“总数”。

  把部门内人员的“编辑”及“创作”稿件的“总数量”算清楚以后,等于计清了整个“部门”的总工作量了,然而拿本部门的“奖金”总额,除以“总工作量”,最后就会得出每个“单件”的工作量,可以计多少“分”,每个“分”可以换取多少的“奖金”。

  这样一种“奖金”的分配方案,在当时一经推出,可谓大大的调动了报社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了。

  真正体现出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现在不知道大报社仍在“坚守”这种原则吗?但在钟任呆在大报社的那些个年头,都是如此施行“多劳多得”的奖励措施的。

  钟任尤其欢迎这样的奖励政策。毕竟他这家伙特别能写。并且他又荣升了“理论.部”的副职.领.导了。有了编辑整版的理论版面文章的大权。每个月下来,他“编辑发表稿件”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当然,报社拟定的奖励规则,还是挺细的,不会一个“编辑”即创作了稿件,然后又自己“编辑”自己的稿件算两回的“奖励积分”之事。

  一般自己创作的“稿件”ꓹ就必须由另外的“编辑”来审稿发表。这样子就有效防止你“重复”计算两次的“积分”了。

  但不管怎么制定“奖励细则”,像钟任这样子的勤奋之辈,他每个月“捞到的积分”都是数一数二的。换言之ꓹ每月拿到的“奖金”,也是相当之可观啊。

  总之ꓹ报社拟定的这种“奖励方案”,兼顾了一个部门人数的多寡ꓹ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毕竟ꓹ像报社的“理论.部”,一周大概只有两个报社的“版面”而已ꓹ也就是一个月大约可以有8到9个版面。编辑“稿件”的总数量ꓹ受限于拥有的版面的多少ꓹ所以“理论.部”也只有包括领.导在内的4个人员配置而已。发到该部的“奖金”当然也相对较少。但那笔不多的“奖励”只由部里4个人来分配,只要不是太懒惰,每人每月分到的“奖金”不会太少。

  而像报社的“文艺.部”,几乎每天报纸都会有一整版的“文艺副刊”增加报纸的可读性的需求嘛。如此一来ꓹ一个月“文艺.副刊.部”就会有个版面。

  片面多,稿件采用量增大ꓹ当然需要的“编辑”人数就要比较多。该部就配备了大约11个工作人员。

  虽然报社上边发到该部的“奖金”数额较大,但也是由11个工作人员来“按照积分”来分配的,真正每人每月拿到的“奖励”,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

  报社中人员配置最多的一个“部门”ꓹ就是“通联.部”。

  这个“通联.部”因为是要联络各地的“通讯员”的,因此在报纸的版面配置上,不少于“文艺.部”,在员工的总数上,甚至要多出几倍。

  钟任的记忆中,“通联.部”员工人数最多之时,达到过36人之多。

  之所以这样的一个报社“部门”,居然就容纳了如此数量的员工,那也是有原因的。

  关键的一点在于:大报社实行的是在本.省.内各地级城市,都设立一个“记者站”。大报社覆盖的范围内,共有15个地级城市,因此要设15个“记者站”啊。

  每个“记者站”配备2名记者,一个封为“站长”,一个封为“副站长”,都是有“级别”的。出去采写新闻稿件时,也底气充足一些。

  而所有的“记者站”,统归大报社的“通联.部”来负责管理,而“通联.部”上面本身,也要配置一正两副的3位“领.导”,以及3位普通编辑,如此一来,岂不是整个“部门”需要36个员工吗?

  设制这样的一个“通联”部门,就是为了大量的采写和编辑各地的短讯消息,报道地方的各方面成绩属于那个时代的特点之一。或者更准确说,是这种大报社的特点。

  商业化的报纸,要靠人们自发的去购买阅读,不可能刊登这种“鬼都不看”的文章的。只有通过下边各级用的公费来订阅的大报纸,才可以这样来安排版面。

  不管如此,存在即合理。

  大报社这样的配置“版面”,设置部门,而且多年来一直“持之以恒”的采取这种方式不变,当然是认为这样的方式很合理。

  不管怎么说,大报社的高.层既要保证报纸的“舆论导向”,又要对员工实施激励措施这才有了上述的“奖励分配方案”出笼。

  钟任作为上述的方案的“既得利益者”,对方案本身,持非常欢迎的态度。

  插一句,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别说啊,基本工资本身,大报社在那个年代都给了1500块,确实不少了。挺多的小报社,一个员工做死做活的一个月下来的收入,也就块而已。

  基本工资有1500块,钟任不要报社帮购买包括“社保”在内的五险一金,还能额外多得700块,这就有2200元。

  再一个,就是“奖金”收入了。这一部分,每月有多有少,但具体到钟任个人而言,他基本上“奖金”收入稳定在元之间。

  按照4500元的平均数值计算吧,再多加这部分奖金,钟任每月的收入就达到了6700元了。

  这还不是钟任的“全部收入”啊。

  别忘了,这家伙特别的“能写”。写稿本身就属于钟任的最大乐趣之一了。

  按照他写稿的惊人数量关键是掌握了平.台以后,发稿容易了,被毙掉的稿件少了,当然捞取“稿费”的稿件就多起来了,他每个月单纯的“稿费”收入,也稳定的维持在5000块左右。

  如此一来,钟任每个月的收入,那差不多有1万2千块了。

  在那个年代,像他这样的收入水平,算是一个“恐怖”的级别了。

  那个年代除了做生意做得非常成功之辈,甚少有人的收入水平,可以达到“月入过万”的。

  而钟任却是每个月都“稳定过万”啊。

  这就相当的恐怖了。

  钟任尽管每一天都过得忙忙碌碌的,但他感觉“充实无比”呀。尤其是快到领工资的那几天,累并快乐着。

  人啊,一旦忙碌起来了,就会觉得日子过得飞快。感觉上才领了钱不久,似乎挺快又到了下个月发放工资之时。

  钟任尤其有这样的一种感受。那是因为他的收入来源,除了报社发放的“基本工资”和“奖金”以外,还有不定时打入他“账户”之中的“稿费”收益啊。

  毕竟文章“稿件”都不是同一时间发表的,当然领取“稿费”的时间也不一致。

  这样的不一致,便让钟任感觉自己源源不断的、陆陆续续的有“稿费”到账。

  差不多天天有钱收的感觉,就是爽啊。

  总之钟任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每天有新的钱收,导致他有更大的干劲去工作,去写稿。

  真是越干越有劲,越干越觉得这工作适合自己。简直就是量身替自己打造的似的。

  当年大伙收入水平都高不到哪里去。有限的赚钱渠道,限制了大伙的想象力。钟任在那个时代,就非常满意自己的收入状况。一心想着,如果可以按照这样的“赚钱模式”,这种“收益水平”,一辈子过下去,他也心甘情愿了。

  都没想过有没有更好的赚钱职业了。

  另外,对于跳离工作了十载的基层的“途.径”,一开始他还有点感觉内心“若有所失”。

  但真正的收入情况,步入了“高收入人群”之列了,钟任哪里还留恋昔日的工作呢?

  只会觉得,自己当初真是太“英明”了!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了那个只会“排挤人材”的基层。离了它,不用受“鸟”气,还能海阔天空的,任其自由发展了。

  何其幸福之至!

  还真不是吹!

  现在在基层的钟任的那群同事,共事了十余载的同事们,现在每月领取多少收入呢?

  基本工资加上各种“补助”及“奖金”甚至连年尾一次发放的“年终奖”,也除以12个月,平均到各个月份了,基层的昔日同事们,顶多也就是领两千出头每月。

  没办法再多了。就是2000出头的月收入。

  就这点钱,勉强够家里的日常开支。如果再遇上一些“预算外”的开销,那真心是负担不起了。

  就昔日同事们的那点微薄的工资收入,就连后世盛极一时的“美团”送外卖的,或者是“三通一达”做邮递的,辛苦是辛苦一些,每月的收入都不止2000出头。

  遇上哪个月忙得不可开交,那个月的收入,就至少有基层的公务员收入的2、3倍。

  就有那么多。因为一开始送快递的,每送一件“邮件”,就能得1.2元的提成。当时每天保守的也起码送200件“邮件”以上。那就有每天250元左右了。

  一个月30天,那6、7天的工资怎么挣不到?!

  能挣到的机率还是极大的。

  因此之故,就连送“快递”的,或者送“外卖”的,当时都有资格看不起所谓的“公.务员”。

  谁叫当时“公.务员”的待遇就那么低。这种情况持续了颇长一段时间。

  如果手里掌握着一些小.权,或许还有自己的渠道,增加一些“灰色.收入”。而广大的“公.务员”群.体,又有几个有权改善自己的待遇呢?!只能一直苦熬着。

  当年一般去当“公.务员”的,刨除了“工资待遇”的因素,往往他们的最大诉求,就是从事该职业,非常“清闲”,闲得可以打瞌睡的地步。

  另外,这样一个职业,富不起来,饿不死,只得“清闲”是最大的优势。

  但收入实在太少,又远未到后世“替公.务员团队涨工资”的时期。总之,“公.务员”在早期,收入低,有志于“赚大钱”之人,当年是不怎么考虑当“公.务员”的。

  钟任在那个时期,就能跻身于“月入过万”的顶尖收入人群之列,当然有资格“轻蔑”昔日的同事们。

  要知道,昔日同事们的工作轻松归轻松,但哪怕再怎么轻闲,那终归也得要作工的。并且也是要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这其中的……而他们一年到头的全部收入加起来,只抵得“钟任”劳碌工作2个月的收入而已。

  差距如此之悬殊,钟任不想要对昔日同事们“建立”一种“心理优势”,那也是办不到的!

  自然而然的,那就自觉比昔日同事们混得更好,更有优越感得心理,不受钟任自己控制的冒了出来。

  钟任说起来也够“搞笑”的当初就是因为跟一干同事比较起来,就他不得提拔重用,毅然跳槽。如今仍然是要跟昔日同事们比较一番“收入水平”。比完了,他才有十足的“优越感”!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