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第一臣 > 《大明第一臣》第一百七十七章 刘伯温考试
    刘基是浙江行省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人,二十三岁中进士……在这个岁数,考上元廷的进士,毫无疑问是一位出色的小镇做题家了。

    但是由于元廷昏暗,各地灾害起义不断,刘基的仕途也是一路坎坷,当过县丞,结果因为打击豪强,被人家搞下去了,又当过儒学副提举,主持行省考试事宜,结果又因为弹劾御史,结果没人撑腰,反而丢官罢职。

    头几年他跑到欧阳苏这里,在丹徒开办学堂,教书育人,跟欧阳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随后天完红巾进犯杭州,他又跑回家乡,召集乡勇,镇压红巾。

    大元曾国藩了属于是。

    可惜他没有曾剃头的运气,只是混了个行省都事,他还曾经试图巴结过脱脱,盛赞平定徐州红巾之功。

    前些时候,脱脱南下,他也积极奔走,希望得到太师赏识,从此平步青云。

    但很可惜,人家压根不知道刘基这号人,就剩下他对着空气输出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位跟一统江山刘伯温有些差距啊?

    会不会是假的?

    还真不是,这就是刘伯温的前半生,甚至在老朱大军杀来的时候,他还跑回了老家青田,躲了一年多,后来老朱威逼利诱,才把刘伯温薅出来。

    给老朱做臣子之后,刘基也有些怀念元朝,觉得自己二十年侍奉元廷,一夕背主,是辜恩负义,总而言之,刘基这个官职当得有些别别扭扭。

    而老朱封他个诚意伯,也是颇有深意。

    无论如何,刘基和朱元璋之间,也算不上诸葛亮跟刘备这种,千古君臣典范……至于后世演义,不断抬高刘伯温的地位,那就是另一番考虑了,自不必说。

    如今的刘基,尚在浙东,统领着一些乡勇,负责剿杀处州等地的红巾。不过由于这里的红巾势头不如中原之地,再有方国珍也是首鼠两端,意志不坚定。

    所以刘基很清闲,没有那么多战事。

    也正因为如此,刘基才能抽出空闲,审视天下大局。

    可是这么一看,就让刘基惶恐不安起来。

    原本他曾经上书,盛赞脱脱,说红巾贼寇不值一提,只要大军进剿,立刻瓦解冰消。

    可结果竟然是脱脱翻船了,刘基瞬间尴尬了,原来活神仙也有不神的时候。

    如今高邮惨败之后,元廷已经失去了赖以为生的主力精兵,就只能借助地主武装,还有陕西等地藩王的势力,勉强维持,怎么看都要完蛋。

    而再看红巾军这边,天完大帝徐寿辉,从山里杀出来,气势如虹,夺取了湖广大片土地。

    刘福通立小明王为主,已经打出了北伐旗号。

    张士诚靠着高邮大捷,聚拢了一二十万的兵马,雄踞淮东。

    可以说大元朝的处境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

    但是在这一片枭雄当中,最让刘基糟心的还是朱元璋!

    没错,刘基这次看得很准。

    和其他拉队伍,抢地盘的乱世枭雄不一样,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纲领,打击豪强,均分土地,收拾民心,铲除弊政……这一整套做下来,让老朱已经有了新朝气象。

    虽然他还没有称帝,甚至也没称王,但是这个势头已经起来了。

    最近更是渡过长江,高歌猛进,取铜陵,下太平,进金陵……可以说是一路平推,眼瞧着连他的老家都不安全了。

    万一朱元璋挥兵杀过来,自己该怎么办?

    刘伯温废寝忘食,思索对策。

    偏偏在这时候,一封老友的信,更让刘伯温大吃一惊!

    “朱贼要开科举,还要一次录取几百人?好大的手笔,好大的野心!”

    刘基仔仔细细读了好几遍,欧阳苏分析了朱元璋的一些策略,比如严惩豪强,均分田亩,还附上了朱家军的分田纲领,又跟刘基讲,朱家军在扬州查封了青楼,如今金陵的青楼传说也要封了。

    尤其值得一提,朱元璋处死了朱一斗,杀了许多官吏,清理了金陵的地头蛇……现在又要开科取士。

    欧阳苏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就想问问刘基的看法,觉得朱元璋这伙红巾能走得更远?还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刘基幼年的时候,就是神童,虽然仕途坎坷,但也当过了好些年的官,现在又统领乡勇,剿杀红巾。

    刘基太清楚老百姓想要什么了!

    均田!

    只是这俩字,就能动员起天下七成的人心!

    至于严惩豪强,封禁青楼,开科取士……这一套做下来,至少九成五的人心都要尽数归附朱元璋!

    诚如是,这朱贼大业可兴,王霸可成啊!

    刘伯温彻底凌乱了。

    难道自己侍奉了二十多年的大元朝就要完蛋了?

    最终会是这个姓朱的夺得江山?

    不会吧!

    刘基思前想后,他决定要上书朝廷,想办法,先集中力量,扼杀朱贼。对于张士诚之流,都可以放过,如果没有兵力,那么鼓励地主武装,豪强乡勇……总而言之,大家伙一起上,先弄死朱元璋再说。

    不然此人不死,大元必亡!

    刘基挥毫泼墨,一直写到了三更,这才写完。

    等他写好之后,又对着看到了天明,然后就给撕扯稀碎,颓然长叹……当年脱脱尚在,他上书都不管用,现在脱脱死了,谁还会把他的上书当回事啊!

    人微言轻,而且写的这些,也只是老友信中内容,朱家军到底什么样,他还不知道。万一朱家军光会说漂亮话,其实很拉胯呢?

    总而言之,要先见见吧!

    等自己摸清楚了朱家军的底细,不管是抵御红贼,还是上书朝廷,建言献策,也都有了凭证。

    刘基当初做县丞的时候,他就喜欢亲自下乡,去了解民间疾苦,体察民情。

    这一次刘基也决定跑一趟,去瞧瞧朱家军的虚实。

    正好还是科举取士,自己也能看看天下英才,愿不愿意归附朱元璋?

    要真是人才云集,那,那大元朝的气数……刘伯温心中喟然长叹,他也的确不那么重要,挂的是虚职,领的是乡勇。

    每次上书都是要钱,浙江行省的人巴不得刘伯温不存在呢!

    就这样,刘伯温带着两个书童,从老家出发,星夜兼程,也没去丹徒见欧阳苏,而是直接去金陵。

    刘伯温不是鲁莽的人,他盘算过,自己没什么名气,随便混入金陵,打听一下消息也就是了。

    只是看看就好。

    奈何刘伯温低估了朱家军……前面提到过,张希孟在滁州为了征税,在各个路口设立税卡,带着货物过来,都要登记,核算价值之后,缴纳税金,就可以得到凭证。而有了完税凭证,就可以在朱家军治下畅通无阻。

    最近由于刚刚占领金陵,税卡自然是建立了,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其他人的登记。

    负责人正是康茂才,他由于在铲除朱一斗的行动中,出力不小,得到了张希孟的赏识,肩负起应天征税的使命。

    顺带着登记外来人员。

    你想干什么?

    是探亲访友的,把亲戚名字写出来。

    是买卖东西的,把经营范围写出来。

    只是路过的,那就把路线写出来。

    如果想要在金陵乱逛,对不起,大元帅还没同意呢!

    面对这帮人的盘问,刘基傻眼了。

    瞧他们做事认真的样子,自己想随便混入金陵的打算怕是落空了,根本进不去。

    难道自己就碰个钉子回去吗?

    貌似刘伯温还不是这么容易放弃的。

    他正好瞧见前面有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跟士兵说,他是参加考试的,立刻得到了热情招呼,里面的官都出来了,好言询问。

    刘伯温眼睛一亮,他来了主意。

    等到刘伯温的时候,他也说自己想要参加考试,士兵看了看他,发现他年纪不小了,想来也是个老儒生,在元朝那边做不了官,这才跑来金陵的。

    士兵还挺同情他,“老先生放心吧,这次考试不难,上位是一心求才,提前恭祝老先生高中了!”

    刘伯温被说得莫名其妙,真有意思,这个士兵懂什么,你也敢说考试不难,你认几个字啊?

    刘伯温哪里知道,这些士兵都是张希孟从朱家军调过来的老兵,其中的佼佼者,已经读了三年多的书了,由于军中心干净,没有乱七八糟的,成绩优秀的,认识两三千个字,写写公文,都没有问题。

    他们在军中也负责登记名册,计算钱粮辎重,甚至还有探查地形,绘制地图。

    这一次应天的科举,上位已经明白说了,就跟过去军中的考试差不多,还给了士兵名额,准许他们参加考试,最终的录取名额会在一百五十人。

    按理说能当官不是一步登天吗?

    军中将士该争着去才是。

    但是大家伙也不傻,这个科举和元廷的科举不一样。而且在军中升迁更快,机会更多。

    所以只有那些年纪大了,体力不那么好,受过伤的,或者其他原因,才会参加这个考试。

    大约来说,那个士兵告诉刘伯温,考试不难,就是一个学长在提点学弟,就这么简单!

    奈何刘伯温没有意识到,他还觉得是士兵不知道深浅,胡说八道。

    只是接下来的事情,又让刘伯温始料未及……原来所有参加考试的学子,都有专门的绿色通道,他报名之后,领了身份卡,接着就有朱家军护送,一路送到了军营。

    为了防止他们作弊,全程严密控制。

    到了军营之后,还贴心发了一份考试指南,大约就是介绍考试的内容,要如何答题。

    整个考试包括背诵部分,有诗词文章,四书五经,为了降低难度,还特别弄成了填空形式。

    接下来有几道常识题目,无非就是问问山川地理,经济民生。

    然后就是算学题目,考验考生的算术水平。

    最后面则是二选一的大题,你可以选择写一篇策论,针对应天大元帅府提出意见。也可以根据提出的案件,写出自己的判决意见,并且阐发自己对律法的理解。

    也就是说,文采够,可以当官,有实务经验,粗通律法,也能当官。

    这点东西对刘伯温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唯一让他难受的是困在军营里面,别人都在废寝忘食研究,他也出不去,只能装模作势,所幸军营的伙食还不差,不然刘伯温能憋屈死!

    五天之后,刘伯温,还有一大堆的学子,就从各个军营带出来,送去了考场,时间也不长,只是半天,考过之后,就可以自由了。

    刘伯温可是憋坏了,他赶快提笔,把卷子写完,好容易熬到了中午时分,他跟着一群学生交了卷子,总算是能瞧瞧金陵城,看看朱家军的本事了。

    但是很快刘伯温就意识到了一件不那么好玩的事情……万一考中了,他该怎么办?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