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人,得加钱 > 《大人,得加钱》第六百四十三章 做官难,做大官更难
    当初贾六让奎尼去打点宗人府,以便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将贾佳世凯录为爱新觉罗世凯,如此顺理成章获得大清帝位的法定继承权,从而减少夺清的内耗,为和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这么大的一个工程项目,贾六给奎尼的活动费就一万两。

    但在汉人出关这个项目上,他却一次性拿出四万余两供阿密达活动,收买拉拢关外包括盛京将军、宁古塔都统、吉林将军、乌里雅苏台都统在内的所有八旗要员。

    图的是什么?

    还不是想在千里长堤上扒个口子,让汉人能够大规模涌往关外么。

    毕竟大清朝这会人口将近三亿,而关内可耕种的土地就那么多,时不时的民变起义,除了反清复明思想外,就是人多地少这个困拢中原王朝上千年的老问题。

    关外良田沃野千里,物产更是丰富,容纳上千万人口完全不成问题,也能极大程度缓解关内因为土地紧张引发的各种冲突。

    尤其是直隶这个贾六重点开发区域,可是半点也不敢闹出民变来。

    故而,必须开个口子,将直隶地区,包括山东的贫民有计划的往关外疏导,再配合工业、通商消化土地剩余人口,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如此才能确保直隶大开发能够如火如荼开展下去。

    要不然,碰上个灾年,大量流民一起,贾六的工业化肯定会受到影响。

    和平的环境,才是决定一个国家起飞的基础。

    去年山东的教乱说白了就是民乱,要是今年再来一次,贾六的投资肯定要打水飘。

    为了平定山东教乱,山东地方开支就多达几百万两(包括被国泰、于易简贪污的两百万两),清廷国库同样也开了三百万两之巨。

    此外河南、直隶、天津三方也都陆续投入了一大批资金,漕运中断的几个月给清廷造成的损失也多达二百多万两,前前后后把账一算,连十全武功都排不进去的山东教乱就耗银过千万两,这要是再来一两次,谁受得了?

    贾六在山东招两镇兵,不就是害怕山东的流民青壮会再生事端,战火一生,首当其冲的就是隔壁邻居直隶,包括山东眼皮底下的天津。

    难啊,做人难,做官难,做大官更难!

    有时候,贾六挺想回到过去,就是他当蓝翎长、前锋校那会,带一两百人吃吃喝喝,没事抢抢运钞车,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杀人灭口,如何把贼赃变现,如何讨好巴结上级,哪像今天这般竟然操心到自己都掉吊毛呢。

    没法子,时代的车轮硬是把他滚到了封疆之首,对钱已经没有兴趣的他,不做这些事别人就会惦记他的钱了。

    汉人出关的事,现在还得披着各式外衣,不能明着来,与之还要配套一些“拘束”政策,以应付所谓汉人不得出关的国策。

    然而只要这个口子开了,不管是以什么办法形式开的,那再想将这个口子合上就难了。

    只要关外的旗人适应关内来的汉人聚居生活、买卖耕作,从上到下的八旗要员们都跟贾六成了利益共同体,那贾六相信最多十年,他就能让东北大地时隔百年再次恢复汉姓。

    不敢说恢复万历极盛时期的辽东六百余万的汉人总数,先恢复一半,在数量上重新压倒旗人是不成问题的。

    有人,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相关事务对接和后续工作,贾六交给办公室副主任丁庆主抓,并将此项目同钢铁厂、天津港、军工厂一同列为四大攻艰项目。

    “这个项目非常重要,意义也非常重大,关系我共进会将来能不能掌控关外,也关系我个人的前途,所以,你要全力以赴,排除万难,将这个渗透的大项目给我搞好!”

    贾六对丁庆是十分看好的,暗示丁庆把这事给他办成功,将来首任辽东巡抚就是丁大人了。

    “明白,卑职明白!”

    有二十多年刑侦经验,并跟随贾佳大人快三年的丁庆对于渗透的理解,那是超乎常人的。

    因为,他的族叔四川巡抚对其讲过曲线反清的大谋略。

    故而,丁副主任是有大局观的,对贾佳大人的布局也是极为赞同。

    不过还有一件大事等着贾佳大人办理。

    就是永平府的杨主任发来急报,请求总督大人马上派兵包围永平府,并立即赶到永平坐镇指挥。

    原因是永平府藏着一个反清复明集团,并涉及永平府大小官员数十人,甚至不排除永平府的官学生被反清分子全盘渗透。

    忠于大清的贾六对于这桩反清大案,无疑是十分重视的,立即命阿密达先带500关门满兵赶赴永平城,接受杨主任统一指挥,确保永平城里的反清分子没有一个走脱。

    自己这边则和二叔一家先行告别,说等妹夫林秀才身体恢复好再来喝喜酒。

    并告诉二叔当侄子的准备安排他在关门当“签证官”,就是负责帮那些想要出关的汉人办护照。

    先从六品做起,回头侄儿这边再慢慢提拔。

    别的做不到,让二叔混个厅级退休是不难的。

    篡位成功,二叔想不当郡王都难啊。

    不想大忠一听侄子安排他当官,顿时把头直摇,批评侄儿不应该用手中权力为他这个叔叔谋取国家名器,坏了国家法度,也坏了自个的官声什么的。

    反正,就是宁愿在家种地,没事出关做做小买卖,也不想因为他而让侄儿被人在后面指指点点,辜负了皇上对他的器重,辜负朝廷对他的培养。

    贾六知道二叔的性子,其实二叔为人正直,本身也是汉军出旗的,对旗里的事十分了解,所以做签证官是最合适的。

    可二叔脾气这么犟,非把侄子的好意当成以权谋私,那就让贾六没办法了,因急着去永平府镇压反清分子,便说这事后面再谈。

    临走时又同婶娘、妹妹们见面,先前从天津带来的礼物都给了婶娘,走时便将原本用作贺礼的五千两银票塞在大妹手中。

    大妹贾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吓的都不敢收。

    二叔两口子也说给的太多,纵是当兄长的真对妹妹们好,出嫁一人给一百两意思意思就可以,哪能给五千两这么多呢。

    要知道,这年头普通百姓家一年开销也就二十多两,穷些的甚至几两。

    五千两在临渝县买地的话也能买大几百亩呢。

    那是说什么都不肯收。

    “这钱是侄儿去年的养廉银,清清白白的,也是我这个做哥哥的对妹妹的一片心意,二叔要是不收下的话,那真就是把侄儿当外人了!”

    贾六说完,丢下银票便走。

    二叔大忠拿着银票追到门外,想将钱还给侄子,但在侄子上马那刻,还是犹豫了,最终轻叹一声将银票收下,看着远去的侄子背影,心中宽慰同时,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东阁如此,定是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太爷在天之灵保佑的结果。

    (本章完)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