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生九二好生活 > 《重生九二好生活》第一章林省长的作业
    林省长虽然说得客气,让她能写则写,叶纤红可不敢真的不当一回事。

    于是接下来两天,她一直把精力放在这件事上。

    今年是一九九四年,国家经济已经处于高通货膨胀期,各地的经济特点是,大家盲目在一些传统行业上投资,加上大量引进国外淘汰的产业,建立合资企业,所以表面上看,经济增长很快,再过二三年后,就会变成供过于求。

    而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一直依靠进口,发展缓慢。

    京城作为首都,除了解决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在投资方面,肯定要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避开污染严重的产业,比如制药化工类企业,比如消耗大量煤碳的冶炼企业。

    二是避开能源消耗过大的产业。

    这时候国家的发电量,还无法像前世一样,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供应。

    很多地方还在限时限电,优先保证城市老百姓正常用电。

    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合适的自然是两类产业。

    第一类是清材料新技术能新源类的企业,另一类是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作为主导。

    但是技术方面,恰恰是叶纤红最欠缺的,她没有办法在这方面,给林省长提供具体的建议。

    那只能在第三产业下功夫了。

    叶纤红拿出纸笔,在上面不断涂涂写写,想到什么写下来,不行又划掉。

    好半天还是没有结果。

    忍不住有些丧气,看来自己前世积累的经验,也不是万能的。

    而且要不了多久,这些优势就要耗尽了。

    以后碰到问题,还是老老实实问专业人士吧!

    想到京城,忽然想到一个特别有名的地方——中关村。

    具体哪一年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她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它的名气确实很大,作为我国最出名的电子产业园区,被誉为“中国硅谷”。

    这时候那边应该还处于草创阶段,如果自己能提前提出它的发展方向,那应该符合林省长的要求了。

    于是开始回想那边的发展历程。

    印象中九十年代末期,国内电脑开始流行的时候,那边已经成了国内第一个高科技园区,像联想、百度这些大企业,都在那边按家。

    至于为什么会在中关村,而不是其它地方,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以京城大学、人民大学、华清大学为代表的几十所高等院校,还有中科院、工程院等国家级的科研所,大量的留学归国人员,都集中在那边。

    如果提前启动这个项目,把重点放在电脑和手机这两个核心产品上,应该能给国家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想到这里,叶纤红突然有些激动。

    如果这个项目能够正式立项,那算得上她重生以后,第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提议。

    而海淀区这时候应该还很落后,前世看过一篇介绍京城的文章,说九十年代京城南面出了二环,就是农村。

    西北方向好一点,四环外才算农村。

    这时候海淀区的驻地海淀镇,应该还是平房为主,周围还有大片的农田。

    如果重点发展电子产业,就算再过三十年,这边也不用做大的调整了。

    拿定主意后,她开始考虑怎么写这个计划书了。

    反正她需要做的只是一个大的规划,具体的细节,林省长肯定会派专业人员,进行具体的调研和细化,不用她考虑。

    这样一想,就简单多了,很快立了大纲,大致写了起来。

    晚上胡向阳回来,又跟他聊起京城的情况,验证自己的判断,是不是符合实际。

    如果弄错了,那这个计划,就成笑话了。

    胡向阳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详细地介绍起京城的现状。

    见他一脸兴趣的模样,叶纤红于是拿出计划书,跟他商量起来。

    “电脑和手机?”胡向阳看完后,皱了皱眉头。“这些东西太复杂了,我只听说过,具体怎么做,根本不知道——”

    小红倒是一直有一部砖头厚的大哥大,信号时好时不好,还不如座机好用。

    至于电脑,也从别人嘴里听说过,但是具体的情况,他没法提供意见。

    “没事。”叶纤红了解他的性格,对技术方面的事,天然有些排斥。“到时让林省长自己找技术人员商量好了。”

    既然京城的发展状况没有弄错,那自己这个计划,算是达到要求了。

    第二天再次修改了一下,让安安帮自己抄了一遍。

    安安的字写得比自己漂亮,看起来更舒服。

    完成后给林省长打了个电话,让他接一下传真。

    听说这么快就完成了,林樾有些吃惊。

    小姑娘该不会是随便写了个东西,来糊弄自己吧?

    等到看到写得整整齐齐的计划书,又推翻了自己的猜测。

    于是坐下来仔细看了一遍,越看越皱紧了眉头。

    倒不是计划有问题,里面提到的各种优势,以前未来前景,非常符合实际,难为一个小姑娘了解得这么清楚,肯定花了不少时间查资料。

    只是跟胡向阳一样,手机和电脑都属于新兴事物,他还真的没有把握,能不能在海淀区搞起来。

    不过自己不懂,可以请教专业的人才,于是他一个电话过去,把京大一个老朋友叫了过来。

    那人是京大的教授,最擅长的就是电子行业,对国外的最新技术也了如指掌。

    只要他觉得这个计划没问题,就可以派人做调研了。

    因为历史原因,现在坐在高位的人,大多不是技术出生,对这些新技术了解很少。

    所以很少有人动这样的脑筋,把新兴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就是因为这种项目看上的人少,如果成功的话,更加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林樾不怕冒险,但是至少要有七八成把握后,才能出手。

    老朋友到了后,也不废话,拿过计划书直接看起来。

    “咦?你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年轻的助手,居然帮你写了这样的项目计划。”看完后,他惊讶地问道。“现在的年轻人,太厉害了——”

    别看这份计划书写得很笼统,但是能写得这么高瞻远瞩,估计没几个人做得到。

    一方面必须熟悉电子产业的最新进展,又要了解手机和电脑生产的可行性,还要对海淀区的经济发展摸得这么清楚,说明这个人虽然年轻,却又非常老到,着实不容易。

    “你觉得这个计划能搞?”林樾没想到老朋友会这样说,倒是很吃惊。

    这些大学教授,哪个不是眼睛长在额头,除了自己,瞧谁也不顺眼。

    没想到他对小红居然有这么高的评价,真不容易。(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