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铁肩柔情 > 《铁肩柔情》二十三 官兵进驻陈村
    “烂耳扬”是何晓军前世的乡下对一种南方乡间小草的俗称,至于这俗称的来历与含义、甚至这植物的学名,何晓军都不知道了,但他却知道这种小草的药效。

    “烂耳扬”是一种深绿色叶子开着紫红色花的小草类植物。

    前世在乡下呆过的何晓军,从乡下的人那里知道,这种叫“烂耳扬”的植物,是一种能治内病、外伤的草药。

    把“烂耳扬”剁烂敷在外伤的伤口,有拔毒生肌的功效;而把它煲水内服,则可以治扁桃腺发炎、发烧等症状,而且,它不管内服还是外敷,都有消炎的作用。

    在没有消炎、抗菌药的情况下,何晓军只好用这个“廖化”当先锋了。

    虽然,何晓军知道、也体验过“烂耳扬”这种植物的药效,但用在枪伤这种重伤的情形之下,它能否起到作用呢?他就不敢担保了。

    不过在当今的这种情形之下,何晓军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如果“烂耳扬”发挥不了作用,也只能怪天不长眼了,因为何晓军已经尽了力、尽了人事,而且,这怎么说总比不作为的听天由命好吧。

    处理完了汉哥的伤后,已经是午饭时分,何晓军的全民训练计划只好暂时搁下,让集中的村民回去吃过午饭后,再来集中培训。

    因为村里安排了阿莲三女给何晓军做饭,而三女又在集中的那全村青壮人的行列,所以,她们只能到现在才解散回去做饭,当然就没有这么快有饭吃。

    既然未有饭吃,何晓军索性就留了下来,他让大牛与阿光两人也留下,先给他们开小灶,教他们一些射击的要诀。

    其实,学会打枪并不难,装子弹、定表尺、据枪、瞄准、击发这些动作,一般人不用几分钟就能学会,就能把枪打响,但要把枪打准,除了苦练之外。还要讲究要领。

    在枪械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打不准,就肯定是人的问题,比如装定的表尺与实际距离不符、有风力的影响而未修正、瞄准要领不正确、射击时迎肩抗后坐力或怕后坐伤体而向后退让肩、停止呼吸过早憋气影响动作等等的问题,都会影响射击的准确度。

    何晓军把这些要领一一与大牛他们说出后,让他们每人都做个射击的动作,再一一点评出他们的不正确之处。

    待到了大牛与阿光掌握了这些瞄准、射击的要领后,何晓军就要求他们两人练习射击的姿势。

    科教书中都说射击的姿势在射击这个环节中,占着很重要的成分,有句军中的俗话不是说:枪打得准不准,看你的姿势就知道?

    不过,何晓军对这话却不太认同。因为,他是一个基本没有练过姿势,却是枪打得不错的另类。

    站姿、卧姿、蹲姿、跪姿这四种的射击姿势,何晓军真正练过的只有一种,就是卧姿。那还是在他上职校的时候,跟着到学校来军训的军人练过几次。

    虽然,何晓军算掌握卧姿这种射击姿势的要领,但这种射击姿势,但他却从来没有用过。只因,他之前练的射击,无论打鸟、打老鼠或花钱射实弹,都不需要这种姿态,都是用站姿来完成。

    所以说,事无定规,有时,教材上的东西也不一定正确,或者因人而异。

    不过,考虑到不是人人都像自己一般另类,也考虑到既然是教材是无数人总结出来的,肯定就有它的可取之处,何晓军还是循规蹈矩地让大牛他们接受正规的教育,从自己接受过正规指导的那种卧姿射击姿势练起。

    而其它的几种射姿,何晓军准备等前来陈村驻扎的军人到来后,再让军人带着他们培训,毕竟,那些姿势自己也没有正规训练过,当然就不好施教,不能误人子弟嘛。

    之于昨日在那雕楼上射击,用的可是蹲姿,何晓军为什么连这种姿势都没学过,更没有练过,就能打得那么准呢?

    这之中,除了何晓军有多年玩枪(当然是气枪)的经验,能把持好枪之外,还有个原因是当时的枪能搁在枪眼的平台上射,减少了枪的摆动和让手因有依托而更稳定,所以,他能打准。

    下来,何晓军根据自己回想到的、军训教官说过的要领,给大牛和阿光一一分解起了卧姿的据枪动作。

    枪要切实抵肩,两肘尽量向内靠拢,左小臂位于枪身下,左手指捏握枪的下护木,向下向后正直用力,身体的右侧尽量与枪身成一条直线,腹部和两腿紧贴地面,以增加枪后坐力的阻力等等。

    要领说完之后,当然就是练了,何晓军让大牛两人先练一个钟,待一会村里那些回去吃饭的人回来,才换他们下去吃饭。

    因为枪械有限嘛,当然就轮着来使用了。

    纠正了大牛你们几次,见到了他们已经掌握要领,何晓军才回去雕楼,准备吃过午饭后再来训练村里的青壮。

    就在何晓军回雕楼的时候,县城派来的驻军到了。驻军的领头,还真是刘班长刘金中。

    与刘班长他们吃过了简单的午餐后,何晓军马上就投入了“全民”枪械普及行动中。

    午餐时,刘班长已经从何晓军那里听说了这全民动员的事,他当然就举双手双脚赞成这事啦。因为在整个县里来说,多一份军事力量,他们就没少费一些工夫,所以,刘班长还带着他的兵,除了留下放哨的外,都投入了这场运动中。

    既然是村里组织的事,当然就由何晓军这个村里的教头当主角。

    何晓军先给陈村的所有青、壮年男女,上了一堂关于枪的常识课,把村中的那三条枪一一分解,详细地把它们的原理、结构告诉这班临时的学生。

    由于知道村里的人中,认字的没有几个,所以,何晓军已经尽量简化言语,而且也尽量简化着来说,但他见到了这班临时的学生中,就是郎中阿普这个会字会医的人,都一脸迷茫,就已经知道了自己做的多半是无用功。

    不过,何晓军并不着急,因为他现在做的只是普及的工作,他准备用后世那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把这些基础知识塞给众人,让众人有个枪的概念,他就算完成这个任务。

    而重要的一环,是接下来的那合适用枪的人挑选、培训,待那时,他再对那些挑选出来的人,重点进行深入训练。

    一个小时枯燥无味的常识课完成之后,何晓军才带着这班昏昏欲睡的学员,去练习用枪基本动作。

    装弹、扳机,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对村里这班长期劳动的人来说,并不艰难。不用多久,就几乎人人学会。

    但定表尺、据枪、瞄准这些动作,这班用惯了锄头的人,学起来就不那么容易。连刘班长等军人带来的枪加在一起,分组练了二个钟后,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掌握这几个动作的要领。

    经过了这场学习的检验后,何晓军与刘班长碰了下头,就把村里召集来的五十多个青壮年人,淘汰了大半,剩下十二人继续深入训练。

    让何晓明意想不到的就是阿莲她们三姐妹中,就有两人留下了在这十二人中。除了二姐阿兰性情太过柔弱,不适合玩枪外,风风火火的阿梅以与手巧心灵的阿莲,在这方面的潜质都不错。

    由于村里的人还有傍晚趁太阳没有这么猛烈时劳作的习惯,所以,当天的训练就此结束,何晓军吩咐了被选中的十二人,明天集中训练后,就把众人解散了。

    陈村的众人散去之后,刘班长告诉了何晓军与刚赶过来的族长,县里同意了由他们这班驻防的军人来协助村里的训练和防守。

    刘班长的这个好消息,当然就让何晓军与族长大喜。在族长连声说了一通什么“辛苦大军,辛苦刘班长”之后,何晓军才与刘班长坐了下来,商讨村子下来的训练的计划。(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