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铁肩柔情 > 《铁肩柔情》二一六 “友仔”不好当
    之所以说大牛的婚事,是宁城里最热闹的婚事,是因为参与这场婚事的人数众多,而且,何晓军这个主持人,也把这个婚礼的形式搞得太新颖、太热闹了,让见证了这场婚事的人,都赞口不绝,而且耳目一新。

    为了筹办这场婚事,何晓军不但足足牺牲了两个的不眠之夜,还征用了谢市长的专用吉普车,亲自出任跑腿,四处奔忙。

    在婚事的前两夜,何晓军已经通宵未眠,为婚礼的宴席准备,而且,为了这个宴席,何晓军还专程从陈村里请来了十多位会厨事的妇女到餐馆来帮忙,协助阿梅她们做宴席的准备工作。

    在婚事前一晚的午夜之前,何晓军把大牛与陈池老人两人用车子送回到了陈村大牛的祖居里,要赶在当晚的十二点钟之前,为大牛举行一个婚前的重要仪式。

    在海山,结婚的前一晚,准备当新郎、新娘的男女,都要举行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在本地叫“上头”。

    “上头”的仪式,是由男女双方的长辈,分别为准备结婚的男女在祖先的牌位前梳一次头,象征着这个人已经成人了。

    这个梳头有讲究,只梳三梳,而且,每梳一梳的时候,都要说句吉言,好像什么“一梳白发齐眉”、“二梳金钱满地”、“三梳儿孙满堂”等等。

    由于大牛没有长辈,就由陈池老人这个族中算与他最亲的人,当了这个“上头”的长辈。而红姨那边的情形也与大牛一般,则由陈池老人的小姨子梅姨,来当这个“上头”的长辈。

    在大牛的“上头”形式结束之后,何晓军并未休息,跟着就忙着组织汉哥和郎中阿普等陈村的骨干,带着一班女人,连夜开始了这边的宴席准备。

    按大牛的婚事那在县城拜堂的情形,本来,并不需要在陈村设宴,只需回来拜祭祖先之后,再回城时设宴招待亲友就行。但何晓军一是要给大牛、红姨把这个婚事办得热热闹闹,二是感激当日陈村收留他,所以,他出钱让陈村设宴,让陈村全村的人也跟着热闹一番。

    由于村里的宴席设在早上吃,所以,何晓军就组织人手在半夜开始准备。

    天亮之后,何晓军又开始奔忙了,他先把陈池老人与大牛送回到城里,然后,就领着大牛前去接新娘。

    在海山的婚事风俗中,“闹洞房”的环节不流行,反而是流行在新郎接新娘和新娘入新郎家前这个两个环节中大闹一番。

    至于为什么海山的婚事风俗中,不像全国许多的地方一样,流行“闹洞房”呢?何晓军也不清楚。

    也许,这算是海山特有的婚事文化中,那人文关怀的一个表现吧。新人在各种的婚礼仪式和招待中,已经筋疲力尽,如果再“闹洞房”的话,岂不是加重新人的负担?还有,新人正盼着早点洞房呢,“闹洞房”拖延了人家的幸福时间,那也表现不厚道嘛。

    “伴郎”这个角色,在海山俗称“友仔”,取未结婚的朋友这个意思。而“伴娘”在海山则称“伴女”。

    在海山的婚事中,“友仔”与“伴女”的数量不限,反正是新人的好朋友,都合适担任这样的角色。

    海山在整个的婚事中,“友仔”与“伴女”闹得最凶的一环,就是在新郎前去接新娘这个环节中。

    接新娘时,“伴女”会把门关住,不让新郞进去接人,然后与新郎这边谈条件,直到条件谈妥了,才放人进去。

    与“伴女”谈条件这样的事,当然就由“友仔”出马啦。

    遇上了一些刁钻古怪的“伴女”,“友仔”既要斗智,又要斗力,才能完成这个“开门”关,所以,“友仔”并不好当,“友仔”的领头就更不好当。

    红姨那边,肯定就由她的“女儿”那“十二金钗”当伴女啦,考虑到了对方的伴女群人多势众,而且,“十二金钗”那样职业出身的人,肯定就不是那么容易对付,何晓军也想加强他这边的“友仔”阵容。

    可惜,何晓军来到了这一世后,认识的未婚男人确实有限,最后,只招来了胡峰和让杨排长特别准假的刘班长两人当帮手,还带上了一个滥竽充数的“契仔”虎子,才算勉强凑够了这个“友仔团”

    回看了一番自己的“友仔团”,何晓军就已经知道了今天这个“开门关”不好过。

    虎子就不用说了,一个孩子,能帮上什么忙?刘班长呢,则因为不是本地人,对这个风俗不熟,而且,他人也少言寡语,又哪堪今天这样的大任?本来,何晓军还把一丝的希望寄托在胡峰的身上,希望他这个新潮的年轻人能帮自己一把,谁知一问之下,知道了他竟是个初哥时,何晓军就只能做好了孤军奋战的打算。

    何晓军在前世,由于人缘不错,他长得也不错,所以,许多的朋友、工友结婚时,都喜欢请他当“友仔”,由于做“友仔”的次数多了,他前世时的朋友甚至戏称说,他足可以领牌招经营“友仔”这个角色。

    既然有过多次的经验,今天这个角色对何晓军来说,也算是轻车熟路啦。

    就是因为清楚这个角色的“任重道远”,更清楚对方的难缠,而自己这方却人材难觅,何晓军已经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不但准备了一个丰厚的开门“利是”,还在脑中过滤了一番前世所见闻和亲身经历的应变招数,准备大战“十二金钗”。

    果如何晓军的所料,在他们一行来到了红姨出阁的“醉香楼”时,红姨住的那间宿舍的门紧紧闭着。

    “新郎来接人新娘了,还请各位姐妹高抬贵手,别误了良辰。”何晓军这个“友仔”头,当仁不让地先出声了。

    “喂,这么容易就开门,那我们的新娘不就显得太掉价了?”里面出言的人,听声音是“醉香楼”的头牌春梅。

    “那你们要怎样?”

    “起码也表现点诚意嘛。”

    嘿嘿,开价来了。

    何晓军装傻道:“我们的新郎不就带着满腔的诚意来了吗?”

    “那还不够,还需要来点实际的。”

    “什么实际的呀?”何晓军继续深入装傻。

    见到了何晓军装傻,对方也不客气了,直接开价道:“红姨辛苦了这么多年,你们要娶她,最少也要给她以后一个安定的生活吧,不如这样,你们交九百九十九块大洋这个吉祥数目出来,让我们交给红姨,我们就开门。”

    嘿嘿,你们不过想要个开门“利是”,也不用这般狮子大张口吧?何晓军才不上当,他回答说:“红姨日后的生活,自有她的丈夫安排,不用你们这几个丫头关心。喂,你们再这样漫天要价地磨叽下去,就会误了良辰。再不开门,我们就撞门进去了。”

    “哼,你敢?今天我们的新娘子最大,伴女其次,你何老板说了不算。”

    “知道你们厉害了,春梅姑娘,那你们要怎样才开门呢?”

    “唔……这样吧,红姨是我们的好妈咪,她今天结婚了,我们没有什么孝顺她,你就给个彩头,来个长长久久的九十九块大洋,让我们买东西送礼,孝敬红姨,我们就开门给你们进来。”

    海山的风俗,送礼一定要赶在喜事的前面,之后送礼则称不吉祥,所以,送礼的人早在新人“上头”前就已经送了礼,现在还说什么送礼?这个丫头纯粹就在诈钱。

    “春梅大姐,你们孝顺红姨是应该的,但现在已经过了送礼的时候,这样吧,你们日后哪天看中了什么礼物想送给红姨,就告诉我,让我出钱买给你们送她。”

    见老到的何晓军不上当,里面的众金钗无奈了,她们在内叽叽喳喳地商讨了一阵后,只好再次降低价码,开口要十九块大洋的开门“利是”。(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