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铁肩柔情 > 《铁肩柔情》三二四 积极备战
    从后社会那个和平年代过来的何晓军,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就是连打架都不多见,再加上从种类的资讯中,清楚了这场战争的可怕,所以,他当然就免不了对这场战争恐惧。

    说白一点,何晓军的心态就是怕死。这也难怪,一个没有受过这方面训练、也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更知道这场战争中的人命如草芥,这让他这个也只有一条命的人如何能不怕死?

    不过,何晓军虽然害怕被卷入这场战争中,但他却是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身上也还有澎湃的热血,所以,对这场外族侵略自己民族的战争,除了真刀真枪上战场之外,其它对民族有利的事,他都会不遗余力地乐意去做。

    就是抱着这个心态,何晓军这段时间就不遗余力地帮助谢市长,做好一切备战的工作。

    虽然,何晓军已经说服了谢市长动员全民抗日,但他清楚中国人的禀性,不被咬到了肉就不知痛,也不相信对方是禽兽,所以,在动员这事上,何晓军给谢市长的策略是从长计划、多方面着手。

    何晓军让谢市长在这个全民动员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一份《告全市人民书》,让全市的人民清楚政府的态度与抗日的决心。

    何晓军让谢市长在这个全民动员中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让他召集各个因抗日而生的新团体和城里全部学校的负责人,跟他们协调,联合起来向全民宣传抗日。

    这个协调的事,何晓军不但参与,还被谢市长任命为这事的专员,这也算是何晓军来到了这个异世之后,第一次代表政府办事。

    何晓军利用不少学生来自四乡这个特点,让各学校油印传单和各种的宣传稿,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回家时,在自己的乡下进行宣传活动。

    而且,为了不给谢市长召来麻烦,何晓军还亲力亲为,把所有的传单和宣传稿都过目,甚至自己撰稿,内容全部只宣传抗战,不涉及到其它的政治中去。

    这个全民的宣传活动,何晓军还让谢市长宣传到海外去。他让谢市长通过省党部的陈部长弄来一些日本鬼子暴行的照片,再附上那份《告全市人民书》和不少的宣传稿,通过海外的本土同乡会、商会等组织,向华侨宣传,发动华侨支援抗日。

    至于组建本土武装的事,何晓军给谢市长的方案是先组建市的自卫队。

    由于谢市长管辖着两个县,所以,这个自卫队就以县单位,组建两支。

    要组建有战斗力的武装,当然就少不了武器和训练。所以,在组建武装的同时,何晓军让谢县长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收集、购买武器,同时,把两支自卫队与两个县的警察队伍,集中一起训练。

    这几支自卫队伍的训练工作,当然就交给有训练经验的宁城驻军来做。

    宁城的驻军自杨排长被复兴社挖走后,何晓军的结义大哥刘班长就官升了两级,接过了杨排长的指挥权。

    驻军本就有协助训练本土武装的责任,再加上刘班长,不,现在是刘排长,与何晓军、谢市长的关系不一般,所以,驻军没有二话,就卖力投入了这个培训中。

    为了早日达到全民皆兵这个目标,何晓军学他前世一样,动员谢市长对在校的所有学生,分级进行军训。

    当然,这个学生的军训,并不是像何晓军前世那样,只当成一个过场的形式,而是真刀实枪的严格训练。

    对于学生的这个军训,开始时,大多数的家长反对,大部分的学生也有抵抗的情绪,他们认为,自己(儿女)到学校的目的是读书,并不是去受苦。

    为了这事,何晓军又以市府专员的名义,分别在两个县里,召开了一次全县的学生、家长大会,现身说法,做全体学生与家长的思想工作。

    幸亏那个年头的学生并不多,一个县加起来也不过千人左右,所以,加上了家长也不过是不到三千人的大会,在县广场就足够地方召开,否则,何晓军这个工作就要重复多遍了。

    会上,何晓军先通报了当前的残酷形势,然后说明军训在战争中自保的重要性。

    为了更有说服力,何晓军还与驻军的刘排长,现场表演了几个对练,让在场的人清楚军训并不是让人白受苦,而是让人学有用的、保命的本领。

    最后,何晓军现场宣布,这个军训原则上是全面实行,但如果哪位学生或家长确实认为自己或自己的儿女不需要参加,市里也不勉强。

    同时,何晓军还宣布了这个军训对外开放,欢迎各界人士到学校报名参与,学习这个自保的本领。

    何晓军这现场宣传,果然就收到了效果。现场的人见到了何晓军这个与学生差不多年纪的人,也能练个好身手,再加上哪个人不想在乱世学些自保的本领,所以,这个军训不但全市的学生基本没有缺席,不少的家长、闻风而至的群众,都加入了这场军训中,在海山市掀起了一股参加军训的热潮。

    随着前线那不利的战报不停传来,而且海山的上空也频繁出现日军的飞机,让海山的人民嗅到了火药味的迫近,开始紧张了起来,此时,由何晓军策划的、谢市长执行实施的宣传收到了效果,让海山人普遍已经清楚战火会随时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来。

    既然清楚了形势,海山的人对军训的事当然就热心参与,让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的军训,不得不开办了第二期。这个第二期的军训对象,基本就是自愿参与的民众和一些自愿回炉的学生。

    国人不乏热血,只因大多数人被孔子的中庸之道掩盖了热血的表现,但每到危难降临之际,国人的热血就会被燃点起来。海山人民就是这样,在知道了倭寇的铁蹄已经临近家乡时,不少热血青年、甚至中年人就挺身而出,报名参加了谢市长亲自担任队长的自卫队。

    自卫队的队长是谢市长,不挂名的参谋长却是何晓军,由自卫队的架构到训练大纲到职能,都是何晓军这个不挂名参谋长出手制定。而且,自卫队的日常运作,文官出身的谢市长也不慬行,就全权交给了何晓军负责。也就是说,何晓军这个在政府无名无职的人,才是这支地方武装的真正执行人。

    在大批的热血民众报名参加自卫队后,当时那还相当局促的市财政,当然就养不起这么多人。根据这个情形,何晓军就把这个自卫队分成了两级的武装机制,一级是县自卫队,一级是乡里的民兵。

    从市财政的承受能力考虑,何晓军把县自卫队组建成两百人的规模,这两百人从各乡报名的精英中挑选出来。而剩下的报名人员,就是自卫队的预备人员,也是第二级武装机制中的民兵。

    何晓军制定的这两级本土武装的机制,分别在于自卫队像军队一样,由县里补贴生活,集中县城全天候集训;民兵则留下在村里,负责各村的联防,不定时集中训练,民兵除了县统一集训外,平时没有生活补贴。

    何晓军策划的这一套,是从他前世的内存中,综合不少战争时期、甚至古代的兵役制拟定。同时,他还拟定了一套预警、联防的制度,加强了村与村之间的联防、附城一带村子与县城之间的联防、县城自卫队与四乡的联防等等。

    虽然,何晓军从来就没有从事过与“兵”沾边的职业,更就没有指挥过这类事务,不过,由于对军事的喜好,他在这方面的内存当然就不少,所以随便拈些出来,也足够他现在用。

    要问没有经过实践的何晓军一手策划到建立的这套防卫的机制行不行?这个就有一股的土匪最清楚,因为他们成了这个机制的试验品和牺牲品,也造就了何晓军这个联防创始人的名声。(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