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铁肩柔情 > 《铁肩柔情》三三四 战火的迫近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万人会战,何晓军带领的大迁移定居工程,已经接近了尾声。

    这个定居的工程,不但在峡谷附近的群山中,搭建了几千所的简易茅屋,还开辟了近千亩的水田和几百亩的山田,并种上了水稻和番薯等粮食作物。

    同时,陈村农场原来养殖的猪、鸡、鱼等肉类食品禽畜,不但没有削减,还扩充了规模,考虑到万人的食品供应嘛。不过,这次的扩充,考虑到目标过大容易暴露,所以没有把养殖这一块集中一起。

    刘排长他们在这个新“难民聚居地”的布防,也已经布置完毕,不但在一些险要的地方,设置了岗哨、阻击掩体,还经过了勘察、研究,制定下了一套完美的撤离方案,并疏通了几条够大队人撤退的通道。

    就在这个工程收尾的阶段,华南地方的重镇、何晓军他们所在的省城沦陷了。

    198年10月11日,日军7万多人,.7万匹马在临香港的省海岸大亚湾登陆成功,一路势如破竹,连下淡水、惠州、博罗和增城等地,于当月1日仅十天,已经攻到广州近郊。

    当时在广东布防的部队是由余汉谋率领的1集团军,这支部队仅仅10天就被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无奈之下,余汉谋下令省城的守军撤退,省城于1日下午沦陷。

    省城一失,粤汉铁路被切断,正在大会战中的武汉,已经不值得用重兵防守了,面对这种情况,国军的统帅部吸取去年南京保卫战的教训,不做孤城困守,决定迅速放弃武汉。

    10月5日,日军占领汉口,次日占领武昌,7日占领汉阳。历时四个多月后,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武汉保卫战,因为省城的沦陷而至此结束,让整个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的阶段。

    何晓军他们所在省的省城,作为华南的第一重镇,国内的重要港口,之所以在短短10天的时间就迅速沦陷,一是由于国军统帅部的策略错误;二是守军的防守松懈,甚至没有一点备战的思想准备。

    省城是华南国防前线重镇、也是抗战初期的国际交通要点,青岛、上海等地相继失陷后,省城更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港口,这样的重要地方,理应重兵防守。

    但在省城沦陷前,国军的统帅蒋介石对敌人可能进攻的战略方针一直作出极其错误的判断,对当时英国力量也作了过高的估计,以为日军虽企图向华南进犯,但对英国有所顾忌,不敢过分威胁香港。

    而且,蒋介石还认为日军已经倾尽全力在武汉会战上面,不可能还有兵力抽出用在其它的方向上面作战。

    出于这个错误判断,蒋介石完全不考虑加强广东方面的兵力,相反,他从还粤军中抽调半数兵力前去参与武汉会战,让省城与它的重要性相比,防守显得十分的松懈、薄弱。

    被屡次抽调的粤军,在沦陷前实际上控制的部队仅得6万人左右。这个数目的兵力,分配在长达00公里的战线上面,面对强大敌人的海、陆、空联合攻击,确实不是那么容易抵抗,这就是省城迅速失陷的一个原因。

    不过,虽然攻击省城的日军无论武器、兵员数量都优胜于守军,但守军几万人的军队,加上各地的警力,也有过十万的武装力量,本来怎么也不可能在这行短的时间内就失守一个国内的重镇。

    这事深究下来,与守军的麻痹和将领的组织不力有极大的关系。

    其实,复兴社的曾社长他们,在日军进犯之前,已经通过了破获特高课时缴获的密码,截获了日军的情报,知道日军在台湾集结陆军两个师团,海军舰艇约0艘,空军各种飞机约七八十架,即将向广东进犯。

    可惜那时候的广东政府无论军、政人员,对这份情报还是疑信参半,甚至有些人还存有“以夷制夷”的幻想,以为日本不敢过分刺激英国暂时应该不会侵略与香港比邻的华南,所以不作任何军事上的加强戒备,各级指挥员也毫无敌情观念,任由所属各级官佐离开防地往广州、香港等地游耍。

    据说,直至10月10日晚上,发现了敌海军舰艇云集在大亚湾海面,守军的师长才仓皇失措地打电话到广州和香港,请各电影院放映字幕,通知所属军官赶快回防。更荒唐的是据说该师驻深圳的一个旅长,当晚正在香港玩弄英京酒家的某女招待乐而忘返。

    毫无防备的接战,加上混乱的组织,当然就没有战力可言,以致让有备而来的日军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

    更让人气愤的是,省城的军、政首领,在日寇迫近省城时,竟不是想如何守城,而是先想到逃跑,于日寇入省城前几天,已经先一步逃离了省城,并把所有的兵力撤出,让省城处于真空的状态,任由日寇鱼肉。

    还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省城的军队撤走时,竟将00多门炮扔掉,而省城布防的1门高射炮,也仅保得1门撤出,由此可见当时军队撤退的忙乱。

    广州迅速失陷的消息传出,全国大哗,粤人群情汹涌,纷纷集会请求政府杀余汉谋等广东军政长官以谢国人,以平众怒。

    熟知历史的何晓军就知道,其实,余汉谋等人虽有防守不力之罪,但这事归根结底的罪魁祸首还是国军的统帅蒋介石。

    因为据后来的历史还原,广州弃守的内情是:余汉谋本来是已经做出抵挡方案,但蒋介石不同意他的作战计划,并指示马上将省城附近部队转移到粤北重新部署,试图阻击北犯之敌,所以,余汉谋才在许多事情都来不及处理、甚至连后勤机关也来不及通知的情形下,匆匆撤退。

    当然,这些内情就只有何晓军这个从后世界过来的人清楚,就是当时当地的最高长官谢市长也不知内情。

    省城的沦陷,当然就令到不少省城的人举家逃难。这些逃难的省城人,只能沿着战火还没有波及的南方走,所以,在省城南面的宁城,也接受了不少海山籍或不是本地籍的省城人。

    从这些省城人的口中,宁城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迫近。

    一直来,虽然已经知道国内许多地方狼烟四起,但由于那些发生战事的地方离海山有千里远,所以,海山的人还没有感觉到战争的紧迫。

    省城离海山只有百多公里,听闻省城逃难过来的人说,日军就是不用飞机、战舰、汽车等机动工具,骑马也只需半天就能到袭宁城时,宁城的人才真正慌了,真正感觉到了战争的迫近。

    逃难的人还向宁城人描述了日军飞机猛烈轰炸省城的可怕情形,说单在省城,炸死的无辜平民已经达几千人,被炸伤的平民则近万人。

    逃难的人也向宁城人描述了他们一路逃难过来见到的情景,说沿途的路边上不时看见饿倒、病倒躺在路边的人,有大人亦有小孩,也不知倒地的人到底是死是活?

    听到了这些身历其境的人描述了战争的残酷之后,宁城人开始害怕,也慌了,连忙就把原来还无动于衷的政府那疏散离城的动员,提到了日程上,马上着手准备逃避即将到来的可怕战争。

    当然,也还有一部分的人,抱着观望的态度。这部分人的想法是,宁城既不是什么大城市,而且,海山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又偏安一隅,没有什么军事价值,所以,日军应该不会进犯这样的地方。

    可惜,这部分人的侥幸思想很快就破灭了,省城沦陷后的几天,禅城出现了日寇的踪影。接着,南海也传来了被日军进犯的消息。这两个的地方,比省城离海山一个比一个近,也就是说,日军的铁蹄离海山更近了。(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