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铁肩柔情 > 《铁肩柔情》三四六 守灵
    陈村惨案发生的当晚,谢市长通过了先前花了大气力铺设的备战联防网络,连夜向海山的四乡发布了紧急通知,让各乡的乡长与民兵负责人收到通知后,连夜动身赶往陈村,参加市政府举办的紧急现场会。

    同时,谢市长还向邻县近海山的地方,也发出了同样的通知。

    为了提升、扩大这事件的影响,让下来的备战工作更有成效,何晓军建议谢市长把这事通报上级,让上级派记者下来采访、报导这事,使更多的国人知道这事,也使更多人能提高警惕。

    其实,何晓军的这个主意,有帮谢市长捞资本的意思,所以,他让谢市长在上报时,特意提到了新聚居点,顺便请上头下来考察这个聚居点。

    当晚,为了预防万一,谢市长、何晓军与刘排长商量过后,让驻军与自卫队在方圆十里布下警戒,特别是出入陈村这方的陆路、水路路口,都布置了双岗,而且哨位间隔不远,让这些岗哨既作戒备,又作路引。

    陈村惨案的第二天一早,谢市长就组织峡谷聚居点的人,分批到陈村现场观看,让众人了解战争的残酷和“日本仔”的禽兽行为。

    从那天的早上开始,四乡收到市政府的命知的人,陆续赶来陈村参与这个现场会。

    当天中午,省里的人风尘仆仆地赶了下来。

    省里下来的人,有省党部的陈部长带来几个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一批记者,还有复兴社的曾社长和省驻军参谋部的人。

    陈部长一行人下来,当然就是为了了解惨案真相,然后回去宣传,顺便考察谢市长曾经汇报的新建聚居点。曾社长和参谋部的人下来,则是听谢市长的汇报中说,竟有日军的中将在这边出现,而前来调查。

    省里的记者下来之前,谢市长曾经征求过何晓军的意见,问他需不需要布置一个便利记者团了解、采访的场景。

    何晓军让谢市长不必花费这个心思,现场的人无论正拜祭也好,控诉、现场教育也好,都不必理会别人,干自己的事,任由记者与省里下来的人自由采访、拍摄。

    这样的布置,让整个场景更加真实,也更有震撼力。连记者团中那个唯一的大胡子、一个叫什么爱泼斯坦的外国人,也说这样的真实场面最能震撼人心。

    当然了,对后社会那些采访记录片看多了的何晓军,设计这样的场景还不是小儿科?

    曾社长和参谋部下来的人,向谢市长了解了一下情况之后,就直接找上了清楚这事的当事人何晓军,向他打听出现日军中将的事。

    看到了何晓军递过阿梅用生命换来的肩章之后,本来还怀疑谢市长他们这班不熟悉军事的人,因不清楚日军军衔而报错案的众人沉默了。因为他们确认了这副肩章确实是日军的中将军衔。

    听过了何晓军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推敲出来的陈村惨案过程,曾社长和参谋部下来的人,都认同了他的分析,确定这次惨案,是一件偶发事件。

    当天下午,陈部长带着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记者团,在谢市长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峡谷这个海山的新建居民聚居点。

    当晚,参谋部下来的人与记者团先回省里那边去了,而陈部长、曾社长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则留下听取了谢市长的工作汇报。

    汇报完了工作之后,这班省里下来的人,就安排在已经清理好的、陈池老人的雕楼中住宿。

    因为难得见上一次面,陈部长、曾社长和谢市长在当天的工作结束后,也顾不上休息,陈部长和谢市长这对师生,继续讨论一些工作上的事,而曾社长则找已经算是熟人的何晓军聚旧。

    面对老师,谢市长也不隐瞒,把召开今天这个现场会和请记者团到来,都是何晓军的主意这事向陈部长说了出来。

    详细听说了召开这个现场会的目的和何晓军那不顾世俗的另类想法,还有那建造聚居点的事之后,陈部长不禁又一次佩服何晓军那超级的脑袋。

    陈部长更为学生谢市长感到欣慰,说有何晓军这个智囊的辅助,谢市长一定能平步青云,因为,这个智囊脑袋里想到的东西让人不敢想像,远远超过了一个智囊团。

    陈部长还说,这现场会与聚居点这两件事办得很好,也很成功,他回去就上报,给谢市长请功。

    曾社长找上了何晓军后告诉他,由于省城沦陷,他们的总部已经搬到了离省城有几十公里的山区。现在,他们部门的人分散潜伏在省城和各个敌占地,做一些地下的活动。

    曾社长还别有用意地告诉何晓军,白玉兰很感激他在省城对她的那两次相救,她现在潜伏在省城,如果有机会到省城,希望他去找她一聚。

    刚失去了一个亲密的人,何晓军哪有心思听这些儿女情长的事?不过,因为他也有事要请曾社长这个特务头子帮忙,才坐在这里耐心听,否则,他就像昨天一样,给阿梅守灵去了。

    心不在焉地听完了曾社长的话后,何晓军马上向曾社长提了个私下的请求,请他帮忙调查那个应该是路过的日军中将身份。

    曾社长向何晓军透露,根据他们掌握的情报,日军已经对东南亚那边开始采取行动,已经从国内派出了一个考察团到那边考察,这次,一个中将这样高级身份的人,路过这一带没有日军驻地的海域,估计应该也是日本国内派出到那边去的人,所以,要调查这事应该不会太难。

    曾社长这样阅历丰厚的人,当然就知道何晓军这个请求的涵义,他好心地告诫何晓军:一个中将军衔的人,而且还可能是在日本国内任职的人,要找到他都是件难事,所以,他劝何晓军最好打消报仇的主意。

    知道了对方的军衔之后,何晓军早已清楚这事的难度,但毕竟他还有热血,如果不为阿梅做点什么的话,他一世也不会心安,所以,就是知道有难度,他也要想办法去做。

    当然,两世为人的何晓军不是个莽撞之人,他的想法是先弄清这个仇人的资料,然后寻找机会暗里下手,反正他还年轻,就算一时找不到机会,最多等战争结束之后,再到日本去刺杀这人。

    谢过了曾社长之后,何晓军还是像昨日一样,去给阿梅守灵去了。

    曾社长与陈部长在他们下来的第二天一早离开陈村,临别前陈部长再次请何晓军多帮谢市长忙,因为乱世的工作不但多,谢市长又不熟悉军事,需要何晓军这样的见识够广、脑袋够灵活的智囊帮忙。

    陈村的这个现场会一直开了两天,直到陈村惨案的第三天,在谢市长的亲自主持下,才用海山最隆重的白事方式,把陈村遇难的村民收棺下葬。

    当日,陈村的后山,多出了七十一座的新坟和惊天动地的哭喊声。

    栖身峡谷这个新聚居点的居民,在那天都自觉地前来送这班陈村的村民一程。

    为了让历史清楚这事,谢市长亲自题字,然后让石匠凿了一块石碑录下这事,记录下了“日本仔”在海山犯下的罪行。

    阿梅的遗体也与遇难的村民埋在一起,不过,何晓军不但特别给她亲手刻了一块石碑,还在她的坟头种上了树木和花草,尽力为她营造一个安宁的长眠之地。

    阿梅的坟做好之后,何晓军让卖艺的几位妹子,带已经哭昏了几次的阿兰和阿莲姐妹回去休息,他要在这里再陪一陪阿梅,为她守足三天的灵。(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