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活色生香 > 《活色生香》第十三章 为香港人民服务(下)
    李想说的这个情况,宁倩华作为本港娱乐业大商人家庭出身,认识最深刻。她从童年到少年在香港生活是亲眼目睹见证这些历史事实的。

    香港电影业的抢钱作风,直接导致香港电影今天的破产低迷,好比一支股票,一群庄家不停的砸钱进去使劲炒高再炒高,高到无比辉煌的一个地步了,庄家们一看捞够了,一起撤资,这个股票只有崩盘。

    90年代有一年,因为僵尸鬼片流行,全港居然一年出了十一部僵尸片,这种干法,观众能不烦吗?

    易青点头道:"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在确定成立港资电影公司之前,就已经在考虑了。那就是香港电影能不能被拉起来,救起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说了不算的,得香港人民、香港观众说了算。换言之,是我们还能不能找到香港观众喜欢看的东西。"

    "...如果市面上普遍认为的那种观点,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的目标,看来不能实现了,或者是很难。但是事实上,把电影归纳成什么类型什么类型,总结出各种卖点的做法和经验,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是香港的电影和文化界因为长期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对电影创作基础规律的无知。"

    "中啊!"依依忽然激动的眼睛一亮,拍手道:"真是一句话惊醒我梦中人。还是易导行,我们那么多年书都是白念了。"

    李想和单少玉他们和文学组、美工组的人都在默默的点头。旁边急坏了宁倩华,气道:"反正我这个行政总监只是顾问,以后你们艺术部自己开会,不要叫上我。都是大艺术家,说一知十,只欺负我一个外行人。"

    孙茹连忙赔笑道:"宁姐你别着急啊,哪敢怠慢您,让易青解释给你听好了。"

    易青搓了搓手道:"宁姐,你也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本地人了。我冒昧的请问几个问题,《英雄本色》你看过吧?这部戏为什么红?无间道系列呢?星爷的电影呢?"

    宁倩华手一摊,道:"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啊。《英雄本色》是发哥演的好嘛,还有吴雨森的暴力美学很合当时香港人的胃口了,还有枪战的场面,还有男人与男人的义气,很感人...很多原因的。无间道也是,剧本故事写的很好看啊,好象暗战那种戏一样,矛盾很激烈,演员阵容又强大;星爷的电影就不用讲了,无厘头嘛,他是靠搞笑的。"

    "See,"易青笑道:"连宁姐这么有水准的娱乐业前辈都这么想,香港电影业的普遍想法大概也是如此了,所以..."

    宁倩华瞪大眼睛道:"难道不对吗?看你还能说出什么新鲜东西来?"

    易青道:"应该说宁姐讲的都对,这些都是某个电影之所以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是,仅仅是之一而已,不是主要的原因。或者说,宁姐所列举的,是很多一般香港电影人和影评人、观众所共同认可的,从一部成功电影表面上所能看到的东西。"

    易青把"表面"两个字咬的很重,他笑道:"我们换个角度来说,假设我们现在找一帮电影人来,在《英雄本色》成功后,一起对这部电影进行分析,列举它成功的因素,诸如演员明星效应、暴力美学、枪战场面、情感特点...等等,我们把这部电影所有我们认为好的,成功的因素全拼在一起,集中在一处,甚至再加入其他大家公认是好的元素进去;再或者,用这种看似很多成功因素的方案把这部电影再拍一遍...得到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宁倩华想了一下,哑然失笑道:"大概会票房惨败吧,以前很多跟风作品都是用这种方法做的。"

    易青笑道:"是啊。要是之前的那种认知是正确的,如果一部电影的成功真的是多种元素拼凑的结果的话,那么用所有成功因素拼出来的作品应该更成功才对。可是结果却恰恰相反,这里就有个问题,我们模仿之前成功的电影里的东西,漏掉了什么?少掉了什么?"

    宁倩华想了想,点头道:"我好象有点懂了。"

    易青道:"电影也跟所有艺术形式一样,是一种有形有神,神形兼备的东西。宁姐刚才列举的东西,那只是一些表面化的东西,那是'形';,不是'神';;用这种表面化的因素拼凑起来的东西,好比一个人光有骨架和血肉,没有大脑和灵魂。拿《英雄本色》来说,发哥的表演也好,暴力美学也好,枪战场面也好,都只是表面上肤浅的部分,而不是真正吸引观众的神髓、核心的部分。"

    易青看宁倩华听的入了迷,微笑着道:"《英雄本色》的神髓,不是在于暴力美学。而是它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有意或者无意的暗合了那个时代香港人那种朦胧模糊的某种心态。在《英雄本色》和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盛行的时代,恰恰是香港人处于一种认知恐慌的时代——对于九七回归的前途莫测的恐慌,对于自己是英联邦人还是中国人的一种认知恐慌,对于港人的前途和集体形象和自身的价值认知的恐慌。所以那时代的香港电影,凡是当红的,莫不是具备几个特点,一个是强烈的浪子情结,一个是孤独桀骜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有一个是排外的小门派主义,香港人要自己帮自己的义气主义。"

    "...《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这个形象,恰恰是完全贴合了香港人当时几乎全部的潜意识渴望,所以发哥演的这个人物才能感染整整一代甚至两代三代香港人。再说无间道系列和古惑仔系列,为什么那么红?它也是贴合了一种香港人长期自身认知恐慌后的一种叛逆,一种价值混淆的状态——好人和坏人是模糊的,正义和公义还不如黑道义气来的重要;古惑仔系列所强调的那种所谓的'黑白地带';,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两种秩序恰恰道出了一个时代香港人的心声。"

    "...再说星爷的电影,以无厘头著称当然是一个原因,但那只是表面。更核心的理由是,整个时代都在进入一个把一切偶像拉下马,从新认识所谓英雄的时期,而星爷的后现代解构主义电影,恰恰贴合了这种时代需求..."

    "...观众未必会理性的去思考这些东西,但是当电影的内在的东西能贴合他们的潜意识的时候,他们就会很激动、就会共鸣,就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跟着剧中的人物悲喜起落。不止是电影,这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重要法门。"

    宁倩华听完易青这样流畅完整的叙述,已经完全明白了易青的意思,她点头道:"是了。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那些只懂跟风的人,他们以为小马哥就是靠嚣张靠义气才得到观众的喜欢的,所以他们把《英雄本色》当红的原因理解成枪战场面、江湖义气那些东西,等于是学足了表面,但是把灵魂和神髓丢了,所以用看似一样的元素拼凑起来的跟风作品,观众却不买帐。学古惑仔的人以为观众就是喜欢看嚣张的砍人、看江湖义气;学星爷的人只懂模仿他的搞笑,却学不到后现代主义,所以也不能令观众共鸣和接受。"

    易青大笑点头道:"善哉!宁姐不搞电影真是浪费天才。那些不懂电影创作的电影人,和不懂怎么欣赏电影的人,他们把电影理解为是一种类似积木和拼图类的东西。以为一个好电影就是明星阵容、动作场面、剧情故事等等这些东西拼凑堆砌在一起的。所以有些搞电影的人,只懂跟风和模仿,把别人成功的经验拿来七拼八凑;而有些所谓的影评人,只会评价什么这个电影场面又怎样怎样,故事剧情又老套或者新颖——完全牛头不对马嘴。"

    "...其实拍电影这个东西,不象是盖房子、搭积木;而更象是种一朵花、一株草、一棵庄稼。你要先把那个能够令观众欣赏的'种子';找到,然后用适当的方法种下去;那些动作场面、服装道具、演员阵容的东西,都是外在和表面的,好比你对这朵花的护理,相当于施个肥料,浇个水,修剪一下枝叶,安个花盆,搭个温室什么的...这些外在的东西只是锦上添花,却不是决定因素。真正决定这朵花的整体形象和它的实用价值的,是当初你种下去的那颗种子——一个电影在开拍的时候,最灵魂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或者有没有找到一个灵魂、核心的东西,其实已经决定了最后它和观众的共鸣互动程度了!"

    孙茹笑嘻嘻的听易青说完,马上促狭的叫道:"好!太好了!鼓掌!大家谢谢易老师!"

    易青笑着伸手去打孙茹,大家一起哄笑起来。

    宁倩华感慨的道:"你们别怪易青罗嗦,其实他全是解释给我听的。我现在知道你们为什么信心十足了,你们这些人,跟我所认识的那些香港电影商人实在太不一样了。"

    依依道:"宁姐你也别这么说。我们听了也是豁然开朗。其实道理也知道一点,但是没有易青学的这么深刻,他可是导演系的状元生。我们再系统的听一遍,也受益非浅。"

    "好了。"易青摩拳擦掌的道:"道理和方针我们讲清楚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我们要搞清楚现在的香港人是什么心理状态,他们希望看什么样的电影——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需要的那颗'种子';给找到!"

    ******

    (ps:昨天没更新,是因为这两章的内容要边想边写,比较需要思考,费脑子,故事里的易青张嘴就能来,那是因为他是状元,还他奶奶的九星连珠,司马可没这个本事;更重要的是,这两章不能分两次拆开来发,不然大家看的没头没尾的,妨碍理解。所以就隔了一天一起发上来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cmFu.,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