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活色生香 > 《活色生香》第四章 华星新行规(中)
    "有...要啥有啥..."易青在一堆小瓶小罐里找了找,还真找出了瓶芝麻香油,往汤里点了十来滴,顿时满屋飘香。

    易青把准备好的碗筷递一副给孔儒,拿出大汤勺来舀汤,笑道:"来来来,孔制片,加班辛苦了...先来一碗去去寒..."说着拿起胡椒面的小瓶子往里加了些胡椒,递给孔儒。

    孔儒端起碗来,喝了一大口,热汤下肚,香辣的胡椒味散了开来,热乎乎的,刚才透骨的寒意一下就去了大半,顿时觉得舒服极了。孔儒放下碗到柜子里一阵翻找,把白天易青让人给他买的那些零食坚果全给找了出来,把电视挪到一边,摆了一柜面都是吃的。

    易青哈哈大笑,撕开一包花生,道:"没想到吃素也能吃的这么香。不枉我做了一个晚上又等到现在。"

    孔儒放下碗看着他道:"你别跟我表功啊。我吃你这一顿可一点不冤你,吃的理直气壮天经地义。人家加班有加发一倍薪酬拿,我可只有这顿宵夜,我这顿可贵了...不行,我得多吃点儿..."

    易青呵呵一笑,盯着翻滚的汤锅,若有所思的楞了一会儿神,怔怔的道:"有什么办法呢?公司越大,犯难的事情越多了,我倒情愿还是刚创业那会儿,全公司紧紧裤腰带只拍一部戏的那时候...还是那时候好,自在,又不用考虑那么多事..."

    孔儒吃了一块冬菇,摇头道:"这是必然的。中国的电影业从诞生到现在,根本都没有形成成熟的创作和生产机制。说到底,影视公司也好,剧组也罢,靠得还是老传统的那一套封建行规和不能宣之于口的各种人情世故、规矩套路。说白了,所有的东西都不能放在明面儿上说,经不起拿道理来规范,一切都是潜规则。"

    易青看着孔儒,忽然乐了,拍了拍孔儒的肩膀道:"师兄就是师兄。怎么把我的台词抢先说了。你知道这些个道理,我也就放心了。不然你还以为我今天是下你的面子,让你说话不算话了。"

    孔儒苦笑道:"别看我表面好象挺酷,其实今天你这么做反倒是顾全了我的面子;要不然,今天我还真下不了台了,难道真的把整个道具组的人开除了吗?你做的对,这种情况就得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要是我处在你的位置上,对他们也是只能安抚,不能强压。"

    易青点头道:"可不是。我今天说的那些话,只能一时震慑住组里的人,却不能使华星和易家班建立积极的企业精神和先进的工作模式。只有把一个精神、一个说法制度化了,才能保证执行,总不能每次看到有部门懈怠了就搞整风运动,就慷慨陈词的唱高调吧?凡是中国传统电影业工作出来的人,象老张师傅这类的人,包括一些年轻的非创作部门人员,早就习惯了传统的那种懒散的,把创作当做普通工作以完成故事为目的的工作方式,我今天跟他们说的那些,今天他们会接受,可一转脸肯定会句的我在唱高调,觉得我所谓的创作无小事的精神其实是一种超道德,是一种理想而不是常态。"

    孔儒道:"没错。关键不在于一个道具组是这么认为的,关键是整个行业、整个中国电影业大大小小的在这行里混饭吃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可怕的行业惯性。就算我们今天真把他们都开除了,再到外面招一组人来,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是那样,到时候还是要反复扯皮;万一被迫停几天戏,损失的还不是公司?所以,其实今天你这种处理方法是对的。照道理来说,今天这些人不开除也该扣他们一半的片酬,不过如果那样做了,其实真正亏大了的还是我们公司,还是《花木兰》这个戏;不管有什么,先把这部戏拍好再说。"

    "这部戏拍好了,那下一部戏呢?"易青握紧了拳头轻轻在电视柜边上一敲,咬牙道:"改革,一定要改革!"

    说着,易青诚恳的看着孔儒,道:"孔师兄,不瞒你说,我这次请你回来,最想倚重你的方面,就是希望借你的手,来完成恩师孙教授和我一直盼望完成的行业改革——从华星开始,将来以华星模式为范本影响全行业的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革命!"

    **********

    (ps:五一期间,月票双倍。你准备好要支持《活色生香》了吗?受孙教授嘱托,李恩华蛰伏美国二十年,他将给易青和中国电影带来一个多大的惊喜?《花木兰》全美发行,震撼奥斯卡,华星将登上一个怎样的高度?杨娴儿的美术才能震惊艺坛,林小意的全球窜红令人艳羡,易青的影坛成神之路会一帆风顺吗?一切精彩,尽在本周呈现!)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cmFu.,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