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活色生香 > 《活色生香》第十一章 雪耻之战(下)
    今天是他们到美国后第一个稍微空闲点的日子。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忙完了,而今天,就是全美大多数和华星签约的影院开始预售预订《花木兰》电影票的第一天。

    易青一早带了两位美女出来,先陪杨娴儿到L.A自由街区,听了半天街头摇滚,见识了著名的美国街头前卫艺术。

    一个乞丐在垃圾桶里找到一包麦当劳的番茄酱,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沿着那个小开口挤着,在墙上画出一副骷髅、玫瑰、刺刀叠在一起的印象画来——他奶奶的,这到底还算不算乞丐了,一点职业精神都不讲。

    好容易挨到中午,三人边逛街边啃掉了五个汉堡,喝了三大听可乐,现在站在派拉蒙公司的这家影院外面,吃着冰淇淋等着看这里第一天售票的成绩。

    易青站在十几码开外,忐忑的望着影院华丽的电子售票房的窗口,那种心情,简直就象等在产房外面的父亲盼望听见儿子或者女儿的第一声啼哭一样。

    他心里清楚的知道,这一部电影的成败,将是他和华星集团整个电影生命的重要转折点。败了,他和依依的威信在集团里将不复存在,华星冲击世界市场的脚步,包括中国电影争霸世界的脚步,也将步履维艰。

    但是如果胜了,不但能洗清多年来中国电影人在国际市场上所蒙受的歧视和羞辱,更会令未来中国电影的历史铭记,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雪耻之战!

    ...

    下午两点。

    票窗上的电子屏幕终于显示出了《花木兰》的英文名,表示这个电影开始订票了。

    没过多久,第一个订票的人就来了。那是个看上去有点爱尔兰血统的英俊的白人青年,他踩着街区路边的摇滚鼓点子蹦着就来了,然后对着窗子里的黑人大婶笑道:"嘿,美丽的太太,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介绍给我。别再让我看那些爆米花电影了,我可不想再白白消磨一个下午或者晚上。"

    那位可爱的胖女士似乎非常喜欢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满脸欢笑的道:"哦,宝贝儿,我打赌你没试过这个。一个中国少女的故事...天哪,那可是三千年...不,五千年...谁知道呢,或者是更久以前的事,...上帝啊!这太神秘了,我敢说这棒极了!"

    "是木兰吧!嘿嘿,我知道她,中国..."白人小伙一脸的浪漫,夸张的比画道:"...中国,哦,是的,那是一个有炸春卷和功夫的国家,我打赌你不知道,中国人很多都是会飞的...嘿,别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想想看,整整五千年!漫长的足以发生任何事,对吗?他们确实象鸟儿一样飞翔,在古老的以前某个年代,他们管这种人叫...哦,上帝,叫什么来着,象罗宾汉一样..."

    "好吧,男孩,看来我得干活了,"黑人大婶笑道:"你需要几张票?哦,你不觉得在这样闲着没事的下午,邀请一位女孩来看一部古老东方的史诗电影是件很浪漫的事吗?当然,我希望你约的女孩是个黑人,孩子。"

    "哈哈哈,我尽量!那么好了,两张票,我的女士。"白人小伙子说着,从出票口接过两张票——美国的电影票现在已经做成精美华丽的卡片,颇有点收藏价值;而如果能集齐同一院线一年或者一个季度放映的全部电影的票卡,还能得到各种优惠和抽奖的机会。

    "哈哈,耶!"在距离影院出票口十几米外,易青和孙茹、杨娴儿高兴的欢呼一声,三个人兴奋的抱在了一起。

    "两张票,十二美元...恭喜你,易导,你的这个电影已经赚到七美元了!"孙茹眉飞色舞的说道。

    "是的,七美元!"易青兴奋的举起孙茹转了一圈,然后又举起杨娴儿转了一圈,高兴的手舞足蹈。他跑到街边一个正在同时演奏小号和电吉他的流浪歌手面前,激动的掏出一百美元,扔进他的琴箱里,大声道:"嗨,下午好,我的艺术家!"

    那个流浪艺人面无表情的来了一段扫弦梭罗,然后道:"上帝与你同在,先生!"

    孙茹和杨娴儿看着易青孩童一样雀跃的背影,面面相觑,杨娴儿摇头叹道:"赚进来七块钱,给出去一百块,他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啊!"

    ...短暂的兴奋过去后,三人慢慢的冷静了下来。他们边闲聊边等在那里看了两个多小时,陆陆续续有些人来买票,也有买其他票的,来订《花木兰》的也有十来个人。

    这十几个人似乎成分比较单一,一概都是十五岁左右到二十四五岁的美国青年,主要还是男性。

    易青看了一会儿,渐渐倦了起来。他似乎不太满意——当然,作为导演和投资者,他恨不得窗口排长龙或者影院出现单为《花木兰》独自开一个窗口的盛况呢!

    易青意犹未足的打了个呵欠,道:"出来够久了,我们回去吧!"

    ...

    第三天下午,当天晚上就是首映了。

    易青在联恩电子的大楼里上网,正在从各大院线的网站上统计这两天半售票的成绩。

    还算好,连售订加上网上购票等等,第一周的票已经有三成发售出去了。这个成绩在美国也只算平平,但是对于一个第一次登陆美国市场的公司来说,已经聊以欣慰了。

    易青摸了摸下巴,略略有点失望。

    正在这时,房门不敲自开,孙茹兴冲冲的跑了进来,急匆匆的对易青说道:"好消息!天助《花木兰》!我们的机会来了!"

    "啪"得一声,孙茹把一份美国报纸拍在易青的桌前。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cmFu.,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n.com,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