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第三十二节 旌旗南指
    眼见至此,我心头不禁一怔,先前我只道是他那句"凄凄切切戚戚"是故意引用过来逗我开心的,因为我实在想不通,像他这样的男子,胸怀和情愫中,当然是无尽的豪迈与坚韧,怎么可能也如同柔弱女人一样多愁善感呢?

    "王爷,你是不是哭了?"我伸出手来,想去擦拭多尔衮的眼眶,没想到却被他微笑着一下子攥住了,只见他摇了摇头,似乎好气又好笑:"净胡说八道,你什么时候见我哭过?这眼泪是因为我实在太乏了,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打了个哈欠才挤出来的,你以为我会像个女人一样哭天抹泪的吗?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我一想,可不也是嘛,他怎么可能因为区区一次分别而落泪呢?更何况从他的脸上,神色间,根本找不到一丝凄容,连笑容都恍若微风拂过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温柔而慰然,丝毫没有勉强和僵硬。他没有骗我,而是我自己多心了。

    "瞧你的手,冰凉冰凉的,你这个小毛病总是改不了,为了漂亮而不肯多穿衣服,万一着了风寒怎么办?"多尔衮说到这里,稍稍用力地握了握我的手,然后缓缓揉搓着。他掌心里很是温暖,虽然被常年持握的兵器和缰绳磨出了一些粗糙的老茧,然而这摩挲间所带给我的温馨和惬意,却丝毫没有减淡,反而愈加浓烈起来。

    我仰起头来,同多尔衮的目光相对,不经意间,居然流露出了些许的脉脉含情;

    等我从惬意的睡梦中醒来时,东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多尔衮已经穿好了衣服,正坐在炕沿上。

    "你这么容易就醒啦?再睡一会儿吧,离我动身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不必着急。"他边说着边转过身去。

    我起身一看,只见昨晚散落在地上的被子,眼下全部整整齐齐地折叠完毕,堆放在炕角上,不觉一阵脸红,"我睡得还真够熟的,连屋子里什么时候进来下人们打扫整理过了还不知道,要是你一声不吭地走了,恐怕我仍然是无知无觉呢。"

    "马上就要出发了,心里的确有那么点舍不得,唉,你要是能和我一道去就好了,可惜啊..."他重新躺了下来,拉住我的一只手紧紧地握着,两眼凝望着床帏,"想不到我也有这么儿女情长的时候,看来耽于安乐的确是人的本性啊!"

    "儿女情,英雄气,谁短谁长,谁热谁凉呢?"我也有些怅然,"要是我能一直陪在你身边有多好?原来的时候,我还并不介意分别,还认为'两情既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然而眼下又禁不住在想,如果真的能和你朝朝暮暮都这样相聚相依,那该有多好?"

    接着叹息一声,话音又转,"然而我却不能做一个为了一己之私,来与最爱的人千纠万缠,不能撒手的短视女人。你也许就是那海东青的化身,注定要在蓝天上展翅翱翔,我又岂能为了留你在我身边,而试图去折断你的翅膀,让你黯然地泯于家鸡群中呢?"

    "熙贞,你放心吧,不论我走了多远,走了多长时间,最终都会回到家里,回到你身边的。就像现在这样,我们同床共枕,握着彼此的手,讲讲闲话,互相依偎,直到..."他说到这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当中。

    我们就这样安静地躺了许久,终于时间差不多了,于是先后起身。我细心地帮他穿好出征的戎装,绑好每一处带子,系好每一颗盘扣,最后帮他披上披风,戴上头盔。

    刚刚迈出门槛时,多尔衮忽然问道:"不知道孩子们醒来了没有?我想去看看他们。"

    "我正准备去唤醒他们呢,看来不必了,还是咱们直接过去吧。"

    我们先去了东莪的卧房,她正睡得香甜,长长的睫毛,秀气的小脸,让我们越看越是怜爱,多尔衮俯身下来,双手撑着炕沿,用慈和的目光静静地凝视着熟睡中的女儿。眼见时间已经不多了,我正着急地想直接将东莪唤醒来与父亲道别,可以却被多尔衮制止住了。

    他轻声道:"好了,不要把东莪弄醒了,小孩子本来就贪睡,更别说现在刚刚寅时才过。要是她醒来后知道我要出门这么长时间,不伤心哭闹才怪。"

    过了一会儿,东莪翻了个身,嘴巴里含含糊糊地叨咕了几句听不清晰的梦呓,就紧紧地抓着被角继续呼呼大睡。

    "阿玛,你这就要走了吗?"一个怯怯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我们连忙回头一看,却见东青正倚在门口,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正注视着我们,那眼神里有着留恋和不舍,更多的是希冀的神采。

    "咦,我的宝贝儿子这么早就起来了,是不是知道阿玛要走了,所以才不肯安稳睡觉呢?"

    东青回答道:"儿子想要起来同阿玛说说道别的话,所以一直睡不着觉,又不敢吵醒妹妹,就在那边一直悄悄地等着。今天,咱们的队伍就要出征了吗?"

    多尔衮直起身来,朝他走了过去。正想弯腰抱起儿子亲昵一下,双臂刚刚伸出一半,忽然想起了自己甲胄在身,金属钉和那些坚硬的边缘恐怕会碰痛了娇儿细嫩的皮肤,于是改成了用手***东青的脸颊,柔声哄慰道:

    "是啊,阿玛要出征了,带着咱们大清的军队,去占据更多的地盘,更大的疆土。还有,如果能够拿下燕京的话,那里有数不清的财富,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宏伟宫殿,到时候咱们就都搬到那里去住,那里要比盛京不知道大了多少..."

    东青认真地听着,然后非常懂事地说道:"儿子明白,咱们不能总是在辽东这块小地方呆着,要到有很多很多财富的关内去,要夺取比眼下要辽阔许多的地盘,坐拥天下。阿玛尽管放心,儿子一定听额娘的话,努力读书,照顾好妹妹的。还希望您能早日赢得最大的胜利!"

    东青这一番远比自己年龄成熟许多的话语,逗得多尔衮很是欣慰,他微笑着拍了拍东青的肩膀,赞扬道:"嗯,不愧是我多尔衮的儿子,打小就有这么股不甘人后的志气,又积极上进,将来定然会超过那些和你同龄甚至年长的兄弟侄子们。东青,你要记住,无论我打下多大的江山,置下多么丰厚的一份家业,终究都得落在你们这一代人的肩膀上的,可不要辜负了我的期望啊!"

    "嗯,儿子知道了,一定要努力学习,勤于砺练,绝对不会让阿玛失望的。"东青坚定地回答道。

    四月初九日上午,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多罗豫郡王多铎、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还有汉军三顺王、续顺公,满洲贵族的贝勒、贝子,以及八旗的各位固山额真、梅勒章京等带兵将领,朝鲜世子李淏以及随征朝鲜官员们,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里举行了气势宏大,规格庄重的出征典礼。军乐齐奏,众大臣将领依次行礼,十分隆重,只是因为大军已整装待发,省去了萨满跳神。

    在大殿行礼之后,又在殿外宽阔的广场上向天行礼。

    礼毕之后,多尔衮一声令下,放炮三响,声震大地,城内城外以及远郊近郊的列队等候的大清步骑兵一齐启程。

    此后将近三百年间,不仅满族的命运,实际是整个中国的命运,从这震天动地的炮声中开始了。此时代表明朝的崇祯皇帝已死,明朝已亡国,李自成的主力军在十几天后就要主力覆灭,他本人将走上无可挽救的大悲剧道路。在中国历史上,作为满清实际统治者,属于多尔衮的一个时代终于在炮声中开始了。

    这是十几年来满洲军队向长城以内进兵人数最多的一次,行军序列和进入长城的路线都是计划好了的。多尔衮率领着一群朝廷大小文臣和朝鲜世子以及世子身边的陪臣,走在大军的中间略后,携带的辎重最多。这是南征清军的中军行营,不但部队的行动由这里发出命令,每天由盛京中央政府(朝廷)送来的禀报,也由摄政王批示。走在中军前后的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这归属"上三旗"的人马,不仅是因为上三旗在清军中最为精锐,而且除了正白旗外,两黄旗历来是大清皇帝直接掌握的部队,好像明朝的"御林军",如今理所当然地归多尔衮这个摄政王直接掌握。

    由于山海关没法通过,所以按照原定计划,大军离开盛京后向正西方向走,然后再向西南,从蓟州、密云境内找一两个口子进入长城,占领一座城池屯兵,稍作休息,再谋进攻燕京。

    虽然辽东的气温比关内偏低,但眼下毕竟已经是四月初的春天,万物萌发,到处都是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色,翠绿的嫩草从去年枯黄的落叶中冒出头来,一片片染碧了山坡和沟壑,随着初春的微风摇曳在路旁。

    而朝气蓬勃的满洲八旗兵们,各旗序列整齐,步骑分开,由于旗色有别,各自有各自鲜艳颜色的衣装,映衬着青绿色的山岗和原野,格外显眼。行军时既没有号鼓声、海螺声,也没有说话声,但闻匆匆的脚步声和马蹄声,偶尔在旷野上有战马萧萧长鸣,互相应和。

    三百名精悍的巴牙喇卫兵们,衣着华贵,威风凛凛地骑着高头大马,森严有序地环卫在一由辆宽大华丽的明黄色马车周围,保持着适当的速度,有条不紊地行进着。多尔衮坐在宽阔的马车中,将陆续送来的奏折批阅完毕后,又开始翻阅起一摞刚刚送到的最新情报,其中有一本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消息就是:李自成确实有准备在燕京登基过后仍然回西安统治的动向,并且这半个多月来经过残酷的拷掠追赃后,除了暂时作为军饷的一小部分外,大部分获取的财富,全部已经兑换成白银,总数目竟然达到了七千余万两之巨!并且已经陆续开始上了运往西安的官道上,要想全部运送完毕,也要需上些时日。

    一向波澜不兴,喜怒不形于色的多尔衮将这份密报阅毕后,终于在这个他人视线所不能及的车厢里,露出了惊愕而讶异的神色。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