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明末混球 > 《明末混球》第四章 关宁困局
    锦州城内。

    外面是寒风刺骨,祖府却温暖如春,甚至能把人给逼出微汗来。祖大寿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却很懂得享受,南阳的供暖系统刚一上市,他便不远千里让人去采购了两套回来,一套送给亲家吴襄,一套自己享受,高薪聘请南阳的技师手把手的教,安装、调试,总算是赶在入冬以前搞定了。还别说,这玩意儿真管用,几铲煤过去,阵阵热浪便从散热片中溢出,暖洋洋的,外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里面穿件单衫就够了。

    除此之外,祖大寿还建了个暖房,在里面种植韭菜、西红柿、豆芽等蔬菜。东北实在太冷了,秋天一过,一点绿意都没有,关宁军再有钱也买不到蔬菜了,只能啃白菜帮子,不过有了暖房就好办了,在农艺师精心料理之下,硬是在这泼水成冰的北国种出了多种蔬菜。这不,现在祖大寿书桌上就摆着一盘西红柿,大如鸡蛋,嫣红如血,进出的仆人猛咽口水,做梦都想弄一个过来咬上一口。不过这东西现在价比黄金,绝大多数关宁军将领都无福消受,何况是他们这些仆人?想想就好了。

    祖大寿捧着一本兵书细细的看着,随手拿起一颗西红柿送到嘴边,张开嘴,但迟迟没有咬下去,半晌,又将它放了回去。坐在他对面挥笔作画的夫人吴氏停笔抬头,看着他,轻声问:“老爷,有心事?”

    祖大寿摇摇头,说:“没……”

    怎么可能没心事?

    大凌河之战,祖系关宁军损失极为惨重,至今没有恢复元气,打那以后,他们就没有顺利过了。他先是诈降,然后从后金那边逃出回到锦州,朝廷对他曾经投降一事也不追究,让他官复原职,继续镇守锦州。凭心而论,大凌河之战祖系关宁军虽然损失惨重,却也并非一无所获,至少磨练出了三千铁骑————这可是在大凌河畔跟漫野而来的后金大军杀得血肉横飞,最终迫使后金主动罢战撤退的无敌铁骑,跟袁都督那支吹嘘多于实用的炸营铁骑强了何止百倍!最重要的是,祖大乐、祖大弼、祖宽等将领与天雄军、舞阳军并肩作战,也从这两支新军身上学到了一套颠覆了传统战术、威力无比的作战方式,用这套作战方式对这些百战余生的精兵严加训练,战力更为强悍。只要祖大寿愿意投入足够的耐心和资源,祖系关宁军东山再起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然而时间并不在他们这边,舞阳军和天雄军一战成名,以惊人的速度崛起,随后连战连捷,强军之名,响彻宇内,跟关宁军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这是祖大寿最不愿意看到的,这意味着关宁军一家独大的格局被打破了,朝廷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依赖他们,对他们予取予求了!

    旅顺之战证实了祖大寿的担心。此役仅真女真武士便有一万多人战死或被俘,蒙古军、汉军、索伦兵死伤也颇为惨重,还有大批民夫成为俘虏,前前后后两名贝勒战死,死伤被俘三万余人,华夏变色!虽然他派遣祖大乐和祖大弼去参战,这两个堂兄弟也争气,以打死狗的姿态摁着后金的脸将其暴打一顿,斩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腰杆彻底硬起来了的崇祯表示要一分为二,功是功,过是过,祖大乐和祖大弼的战功我不会忘,你在旅顺大战的时候那消极避战的态度我也不会忘!于是祖大乐和祖大弼,还有那两千参战的关宁军都得到重赏,而祖大寿等人却啥都没捞到。不仅如此,崇祯还将这两支铁骑调入关,分别加入天雄军和河洛新军的作战序列!祖大寿知道,那位年轻的天子是在警告他:别再跟朕耍花枪,老老实实的打仗,朕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任你们揉捏的崇祯,关宁军也不再是以前那支一家独大的关宁军了!

    更加不妙的是,关宁军内部对他也颇多怨言,认为祖大寿被皇太极打败了,畏敌避战,害得他们错过了一场扬眉吐气的大捷,一场泼天似的的大功,完全忘了正是他们极力要求祖大寿避战,别把他们派到旅顺送死的。没办法,军队始终是强者为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跟杨梦龙、卢象升这两位一次次指挥大军硬碰硬地将后金劲旅撞回去,让后金损兵折将的战神相比,祖大寿畏敌避战、保存实力的举动就显得格外的扎眼了。

    随着大明对后金包围网的形成,关宁军的地位正在下降。旅顺之战为大明磨练出了一大批精兵强将,崇祯手里能打的牌比以前好多了,辽东半岛那边有杨梦龙一手编练的东江军;山东有以魂兮归来的浙军为主体编练而成的登莱新军和登莱水师,与旅顺、京津互为犄角,随时可以出兵直捣梁房口(营口),甚至沿大辽河入口口扫荡辽河平原上的农垦区;宣大那边有天雄军,将九边防线经营得跟铜墙铁壁似的;中原腹地还有河洛新军充当总预备队,不管是东移山东还是西出宣大都很方便;实在不行,还有川军可以顶上来,也能跟后金过上几招。而关宁军的位置就有些尴尬了,算是最不重要的一环,崇祯对他们要求不高,不求你立下多大的战功,只要守住山海关,别给我添乱就谢天谢地了。于是在崇祯七年,崇祯破天荒地削减了一百万两辽饷,分给天雄军和河洛新军,今年更厉害,削减了一百五十万两,分给天雄军、登莱新军和东江军,这就让关宁军很不满了。更加让关宁军难堪的是,天雄军在河套地区节节胜利,东江军在辽东半岛不时打下几个后金的村落城镇,河洛新军在台湾把西夷揍得哭爹喊娘,大家都在开疆辟土,唯独拿着最多的粮饷的关宁军,仍在锦州、山海关一线抱头蹲防!

    朝中对关宁军的不满日甚一日,不少唯恐天下不乱的御史言官甚至把祖大寿降金的破事又翻了出来,对他口诛笔伐。当然,这种蠢货让崇祯一脚踹回老家啃老米了,奶奶的,你们是嫌天下不够乱是吧?尽管如此,祖大寿还是感到一阵恐惧、彷徨,祖氏一门的荣耀都源于朝廷对关宁军的依赖,就是仗着朝廷对他们的依赖,他们干了太多太多不该做的事情,现在朝廷不再依赖关宁军了,一旦算起旧账来,他们这些辽东军阀有一个算一个,拎出去挨个砍头都不会有冤枉的!

    大明军事实力的提升,边防的稳固对崇祯,对多灾多难的大明来说是福音,对祖大寿来说却是噩耗。

    关宁军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吴氏似乎看穿了他的心事,放下笔走过来,揉捏着他的肩膀,说:“老爷,你也不要太过担心了,祖家世代镇守辽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朝廷再怎么说也得讲点情面的。再说,我们关宁军数万虎贲镇守的关宁防线乃是大明的命门,建奴虽已被削弱,可是只要能通过关宁防线,仍然可以对大明构成致命威胁,在建奴覆没之前,谅皇上也不敢动我们祖家!”

    祖大寿苦笑:“万一建奴覆没了呢?”

    吴氏浅笑:“建奴覆没与否,别人说了不算,我们关宁军说了才算,除非朝廷有这样的气魄将关宁军全部调离辽东!”

    祖大寿神色更为苦涩。吴氏说得没错,建奴覆没与否别人说了不算,关宁军说了才算,有关宁军在,大明封锁得再严,建奴也能源源不断的获得大量物资,根本就困不死!朝廷大军出关攻打沈阳没有关宁军协助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后方稍稍出一点乱子,整支大军全部得跪!除非朝廷有这样的气魄解散关宁军或者将关宁军调入关,切断他们跟后金的联系,否则困死后金只能是妄想!问题是,崇祯敢吗?

    答案是,敢!

    据祖大寿掌握的情报,崇祯不止一次跟冠军侯和肃毅侯提过要将关宁军调走,放弃宁远、锦州,让登莱新军镇守山海关,节省大笔辽饷用于赈灾和编练新军!只是这两位侯爷都极力反对,崇祯才打消了这冲动的念头。看样子这两位侯爷还是念旧情的,没有落井下石,把曾经跟他们一起共抗建奴大军的关宁军往死里踩。只是,崇祯的耐性快被磨光了,他还能忍耐关宁军到什么时候?

    灭了建奴,朝廷可能秋后算账;继续养寇自重,可能会进一步激怒崇祯,让末日来得更快。关宁军还在为贩卖军粮赚得盆满钵满而欣喜万分,祖大寿却已经看到了隐藏在这大好局面之下的可怕危机。面对这飞速变化的时局,暮气深重的关宁军该何去何从?

    正自烦恼,祖大成大步走了进来,低声叫:“大哥,有客人求见!”

    祖大寿说:“不见!没心情!”这段时间北京那边没少有人跑过来,话里话外都是敲打他,拿他在大凌河投降后金,两个儿子至今还在后金担任要职说事,着实让他不胜其烦。

    祖大成说:“是沈阳那边过来的!”

    祖大寿目光一闪,说:“请他们进来!”

    祖大成一击掌,两位身穿白色斗蓬,斗笠压得很低,看不清面目的男子走了进来,为首那人拱手一揖,朗声说:“祖帅,别来无恙?”

    祖大寿沉声说:“摘下斗笠,抬起头来,老夫不喜欢跟藏头露尾的人说话!”

    那人笑笑,说:“祖帅,还是这样更好些,被人看到了也有几分推脱的余地。”

    祖大寿冷哼一声,说:“少来这套,把斗笠给我摘下来!”

    那人有些无奈,说:“好吧,遵命!”缓缓伸手摘下斗笠。此人身材高瘦,额头上几道皱纹又深又长,颧骨突出,整张脸都刮不出几两肉,眼睛总是习惯性的眯起来,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总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这个家伙实在太出名了,祖大寿浑身一震,低声叫:“范文程!”

    现在他总算知道范文程为什么要用斗笠遮住面部了,皇太极身边的第一智囊现身锦州,岂是好玩的!

    这家伙跑到锦州来,所为何事!?(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