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绝代枭雄 > 《绝代枭雄》第213章 意外怀孕
    禄州大军金顶黄罗帐内,三军将领齐聚再次。

    "年关将近,不知陛下是否打算现在进军?"鲁宁轻声问道。

    "我军在此已经驻留了半个多月了,是时候进兵晖州了。"李俊坐在龙座之上答道。

    "臣下有三计可供陛下选择,上策便是大军占领晖州之后,便兵分三路进攻矩州,东卫北上功州,南卫南下清州,青狼卫则直插矩州,如此便能三面围歼吴军前锋于矩州。中策便是由南卫直接进驻功州,青狼卫则孤军深入矩州,寻找机会慢慢的蚕食吴军先锋。下策便是大军直接压境矩州,寻找机会与吴军先锋决战。"鲁宁在沙盘上指点道。

    "矩州地形酷似西川易守难攻,而房再山却在这里驻军十万,他就是想让这支军队像一枚钉子一样死死的钉在这里。像插入我们心脏的刺,使我们止步于此,不能全力攻取矜中道。先生三策虽然奇妙,但却很费时日,若非一年半载很难有所斩获。"李俊盯着沙盘冷声道。

    "矜中道除了这矩州之外,其他的地方还算平坦,但就这矩州方圆七百余里内山路崎岖,十万大军进入便如同滴水入海,根本就很难扑捉。"赵黑虎皱眉道。

    "先生可有什么妙计使我们大军不受这刺心之痛?"李俊向鲁宁问计。

    "矩州山路繁杂,但十万大军也并不是不好处置。南卫多是西川之兵,只要殿下挑选一名可用之人率领三万南卫大军,便足以牵制矩州十万吴军。"鲁宁想了想言道。

    "那先生认为何人可以胜任此职?"李俊问道。

    "南卫都督艾于良。"鲁宁直接回答。

    "末将愿意前往矩州担任此大任,请陛下恩准。"艾于良迈步上前施礼。

    "朕对你有信心,但这次朕要再给你派一名副将。"李俊说道这里对身边的李勇道:"勇儿,这次你就跟随艾都督前往矩州,担任中郎将一职,记住,凡事都要听艾都督之命行事,莫要自作主张。"

    "儿臣一定不负父皇后托,听命于艾都督,完成剿灭矩州吴军大任。"李勇虎背熊腰上前施礼。

    "嗯。此行事关重大,切莫节外生枝。"李俊特别交代道。

    "儿臣明白了。"李勇躬身道。

    "既然这矩州的战事有了解决的方法,不知接下来我们的行军路线是否要作出改变?"李俊问道。

    "房再山在矩州驻军十万,其他的三十万大军则驻守巴江,轻水,侯州随时驰援矩州。我们既然派军牵制了矩州十万吴军,那我们便可以绕过矩州直接进兵巴江三地。但,这需要仔细筹划一番。"鲁宁尚未有新的军事部署,所以也只能暂时进兵晖州再做打算。

    "既然如此,三日后我们先进兵晖州,在派遣艾于良率军进入矩州,一切静观其变。"李俊起身下令。

    "臣等遵旨。"众将纷纷施礼退下,只有鲁宁,赵黑虎,赵玉虎以及独孤一剑四人留在了金顶黄罗帐内。

    "此战非同小可,几位都有什么看法,不妨直说。"李俊刚刚那幅傲气荡然无存,现在确实一副平易近人的态度。

    "启禀陛下,我们大唐正是如日中升之际难道会怕吴军这群乌合之众吗?"独孤一剑傲气道。

    "军无常胜,兵无常势。这次出兵,朕心中一直心绪不宁担心会有所不顺。"李俊皱眉道。

    "陛下应该是劳累所致。如今南方初定,飞龙卫更是在韶州一带驻扎,只要矜中道大捷,那飞龙卫再借机北上定然可以扫平吴国的势力。"赵玉虎也是劝说道。

    "如今我们携胜利之师而来,军士气高涨,如果再筹划得当断然不会失败。"鲁宁信心十足道。

    "既然大家都是如此认为,那我们就齐心击败吴军,取天下,安万民。"李俊起身雄心万丈道。

    "陛下洪福齐天,定然可以安万民。"鲁宁跪地施礼,其他人也都跪地施礼,此刻他们不再是以往的朋友,而是君臣。

    三日后,大唐二十五万大军自禄州出发进兵晖州,这一路之上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很顺利的便抵达了晖州,当他们到达晖州的时候这里已经看不到百姓,因为矜中道兵祸连结百姓早已经厌倦,所以这一代的百姓便纷纷逃到南方安居。但地处矩州的百姓则被吴军扣押为他们提供大军的粮草,通往外界的各个要道都有重兵把守。

    艾于良率领三万南卫大军进入矩州,这个消息自然瞒不过房再山的探马,房再山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派人通知矩州大将于寒,让他无比小心这股潜入矩州的人马,他们一定是为了牵制矩州大军而来。

    于寒祖籍东川,自小随着父亲流落他乡,最后父亲遇到战乱而死,他便参加了杨行密的大军,因为作战英勇且屡立战功,十数年便升任为了将军之职,在房再山麾下效力。这次他主动请缨入矩州,便是看到了矩州奇特的地形。

    只要于寒的大军在矩州一日,大唐的军马便不能全力东进。因为他的大军随时可能唐军致命一击,致使唐军功亏一篑。

    探马将艾于良大军一路行踪每半日回禀一次,于寒的目光则一时半刻都盯着这支军队,他深知唐军入矩州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牵制并歼灭自己的大军,只是他们都小看自己了。他于寒从军十数载,立下战功无数,岂非是碌碌无用之辈。

    这次唐军只派遣了三万人马,这简直就是对他于寒的羞辱,他要将这三万唐军全部歼灭,让世人知道自己于寒的威名。

    行走在矩州山间的艾于良,此刻心中十分忧虑。这里的山势道路极为复杂,虽然自己手里有详尽的地图,但并不代表自己就能完成这次陛下交代的重任。他自己也明白,大军的行踪一直在敌军探马的监视之下,为了可以摆脱敌军探马,艾于良打算兵行险招,出其不意。

    艾于良的三万步军在矩州大山内行进了四日后,便突然在于寒探马的眼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回禀将军,敌军在五里桥附近失踪了。我们四处搜寻都没有找的任何的线索。"一位校尉进入于寒居所的内堂向于寒回禀。

    "五里桥?"于寒说着起身来到地形图前,找到五里桥之后,四周看了看,手指在一处叫明阳山的地方点了点,这里距离五里桥大约十里,是一处山林密集之处,藏兵十万也看不出来,更不要说仅仅三万的步兵了。

    "派出最精锐的探马在明阳山一带搜寻,一定要找到他们,否则我的心里不踏实。"于寒双眼寒光闪现。

    "遵命。"校尉一抱拳便离开了。于寒又在地形图前仔细看了看分析了四周的山形地里之后,双眼突然一亮。

    "来人。"于寒急忙起身朝大堂外面喊道。

    "将军。"一名亲卫进入大堂施礼。

    "立刻召程都督前来,有紧急军情。"于寒吩咐道。

    "尊令。"那名亲卫立刻转身出去,赶往程都督府邸。大约一顿饭的时间之后,一位三十出头的强壮汉子匆匆赶到了将军府。

    "末将程不非见过将军。"程不非躬身抱拳施礼道。

    "程都督免礼。刚刚探马来报,艾于良的三万步军在五里桥附近失踪了,本将军已经派人前往明阳山搜寻,但我的心里还是不放心,这五里桥往东四十里外便是落霞口,此处是我大军粮草储备地之一,我担心他们会袭击落霞口。"于寒低声道。

    "末将愿意带兵前往落霞口驰援,请将军下令。"程不非抱拳请令。

    "好,本将军命你率领一万骑兵立刻驰援落霞口,务必确保粮仓万无一失。"于寒特别交代道。

    "请将军放心,程不非一定确保粮仓安全。"程不非接过令箭,便转身前往校军场点兵。见程不非亲自前往落霞口,于寒的心才算放心。

    阳明山一处小山道,艾于良正在率领大军前往落霞口。

    "都督,我们只靠双腿能不能赶得及在明日一早赶到落霞口?"李勇满头大汗的问道。

    "不是明日一早,而是今晚我们就要赶到落霞口,否则只怕落霞口会增兵,要是如此我们的计划就会落败。"艾于良双眉紧皱道。

    "今晚?"李勇闻言简直不敢相信,但想到父皇临走前的嘱托,便只好忍气吞声的加快脚步。

    这次带来的三万南卫幸好都是川兵,善于山地作战。否则只怕他们早就被这一连两日的山路走怕了。

    大约三个时辰后,一行七人的探马返回向艾于良回禀:"都督,前方十里处便是落霞口。"

    "继续查探。大军休息半个时辰,便从小路潜进落霞口要塞,一举攻占落霞口。"艾于良下令。

    "遵命。"探马立刻再次前去查探,大军便就地休息,吃些干粮以便稍后进攻落霞口。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驻守落霞口的吴军却一点没有发现危急正在慢慢的靠近他们。于寒在落霞口驻兵一万,负责坚守落霞口山寨。

    艾于良此时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分两路自小路绕道落霞口官寨之后,在天色彻底黑下来之后,便向落霞口的吴军杀去。南卫士卒此次进入矩州,每一位士卒都携带一把单刀,一支长枪,一张神臂弩二十支弩箭。

    两路大军分别在艾于良与李勇的率领下,杀向吴军,吴军除了一千士卒守卫山寨之外,其他人都熟睡未醒,如今被南卫大军一阵冲杀之后,斩杀三千有余,俘获五千,其他士卒纷纷逃脱。

    "中郎将李勇,命你率领一万大军坚守山寨,防止吴军反击。中郎将齐伟平,命你率领一万大军坚守山寨后山,严防敌军偷袭,其他人负责打扫山寨。我们再次要坚守一段时间。"艾于良见落霞口官寨已经拿下,便立刻吩咐防守。

    次日一早,负责探马的校尉急急来报,言说吴军都督程不非率领一万骑兵已经在落霞口官寨五里外了。艾于良立刻命人严防死守,自己亲自往官寨上去见这位程不非。(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