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绝代枭雄 > 《绝代枭雄》第273章 灭吴之战
    "大师,你不能抛下本王呀。难道你忘了是谁将你介绍给陛下的?是谁出资为你重修通天寺的?"朱存见文殊皱眉思索,便立刻提醒道。

    "朗王的恩德文殊自然不会忘记,但文殊也不能将让弟子们作出无谓的牺牲,请朗王见谅。"文殊想了想终于做出了选择。

    "你,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朱存见文殊竟然放弃了自己,立刻大怒斥责起来。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朗王应该明白这个意思。"文殊摇头叹息道。

    "就算本王死了,你也难逃一死。不要忘了你是奉命来保护本王安全的,你好好的活着,而本王却身首异处,你认为陛下会放过你吗?"朱存做最后的挣扎。

    "你的死没有人会去追究,因为一个死人不会对大梁有任何的帮助。"文殊说完不再与朱存纠缠,率领弟子们退守一边。这样一来朱存身边便只余下三名侍卫誓死保护朱存。

    "诛。"带头人依旧只说出一个字,四名金牌杀手便如闪电般冲了出去。无论多么怕死的人,在临死的那一刹那之间都会瞬间顿悟。

    当利刃划过朱存的脖子时,朱存没有感到一丝的疼痛,他只感觉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幕鲜花盛开的地方。那里没有战乱,没有屠杀,人们生活的无忧无虑。最终朱存的身子缓缓的倒了下去,在那一瞬间朱存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没有人知道朱存为什么会面带微笑的离去,也许在那一刻他看到了或是见到了什么让他感到开心的事情吧?

    为了避免朱存真正的死因外泄,文殊联合影子杀手血洗了阴地关,关内上下五千余人除了文殊的弟子以及毒药师带着几人之外全部被斩杀殆尽。

    朗王朱存被杀的消息传回汴梁,致使朝野震动,就连一向只知道享乐的梁帝朱晃也不得不走出凌霄宫。

    早朝结束后,文武百官开始再一次的站队,原本站在朗王一边的官员一夜之间全部投靠了太子贞,就连归附楚侯的几位大臣也向太子贞献上了效忠书。这使梁国政局为之一变,就连不少手握兵权的将领也在私下与太子贞过往甚密。

    作为梁国宰相的朱孝不得不私下提醒朱晃莫要只顾享乐,大唐未灭,吴国尚在,北方还有强大的辽国虎视眈眈。但朱孝的劝谏不但没能说服朱晃,反而遭到了朱晃的斥责。

    原本朗王朱存在的时候,尚有人可以制衡太子的权势,如今朗王一死,虽然楚侯也名为监国大臣,但实际的权力却小的可怜,再加上文殊带走了大半自己的侍卫,而这些侍卫几乎全部战死在了阴地关,而现在文殊又投在了太子麾下,这使楚侯悔恨不已。他多次派人去联系易晓峰,但都没能联系到,这使楚侯朱友圭更加明白什么是世态炎凉,人走茶凉。

    现在整个大梁的大权尽在太子手中,虽然如今太子还不能完全的取代父皇的地位,但朱友圭相信,要是父皇再不肯出面执掌朝政,不出一年半载,整个梁国都将是太子的天下,到时候就算父皇想要有所作为,只怕政令也难出凌霄宫了。

    梁国的风云变幻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原的安稳局势,太子贞执掌大权之后,开始小试牛刀,那紧挨自己的吴国开刀。现在的吴国已经远远不是梁国的对手,太子贞将进兵吴国的计划向梁帝朱晃回禀了,朱晃看过之后原本打算过几日召集群臣商议,但却因为姬妃的劝说答应了太子。

    此时的梁国在中原大地之上唯一的对手便是占据半壁山河的大唐,梁国占据中原以北之地,而大唐拥有中原南方沃野千里的山河。夹在这两大帝国之间的吴国自知难以有存在下去的可能,所以自吴王杨渥登基以来,便力主打造战船准备随时退兵流求。

    吴王杨渥的战略得到了其弟杨隆演的大力支持,所以建造战船的事情便由杨隆演一手操办。随着杨渥渐渐执掌吴国大权,他也开始渐渐的疏远宰相万永良,这一点万永良岂会感觉不到?但目前吴国上下依旧愿意效忠吴王杨渥,这使万永良不敢轻举妄动。但他也不会坐视不理,他一面拉拢各军的将领,一面积极与梁国联系,希望梁国可以支持自己在吴国登基,那么他将奉梁国为宗主国。

    万永良的野心使郑少白看到了希望,他与几位谋臣商议之后,答应了万永良的要求,梁国将陈兵边界要求吴王杨渥退位,言明只要吴王肯退位,梁国将不会选择进攻吴国。

    天德六年四月,梁国再次派遣大将庞师古出兵五十万陈兵湖州以及苏州一带,要求吴王杨渥退位让贤给宰相万永良,如此梁国将放弃进攻吴国的计划。同月吴王杨渥向大唐发去了求救书函,希望大唐出兵协助抵御梁国大军。

    五月初,飞龙卫大将军高飞扬率领三十万大军进驻括州与温州一带,声称如果梁军进攻吴国,吴国文武百官可以退守到建阳一带,如此飞龙卫将全力确保他们的安全。

    李俊的做法是吴国上下一片斥责之声,吴国是大唐的附属国,大唐理应出兵解救吴国,而现在大唐虽然出兵了,但却将吴国堵死在了梁军与唐军之间。如今梁国要求杨渥退位,大唐的行动则便是要求吴国彻彻底底的归顺大唐。

    此时的吴国朝政一片混乱,支持万永良的大臣们纷纷上书杨渥,希望杨渥可以以大局为重,退位让贤,更有甚者直接发起游行,要求杨渥退位。在一片混乱之中杨渥决定提前率军远渡流求,这个决定只有少数将领支持,这其中便有大将军徐寿,他支持杨渥的这个决定,只是以史凤为首的一些将领则支持万永良为吴国的大王。

    五月二十四日,杨渥率领战船四百三十七艘,军队不足万人往流求而去。杨渥走后,万永良顺利登上了吴王的宝座,他立刻给大唐发去国书,要求大唐飞龙卫从括州以及温州撤军,否则他将联合梁军直接南下。

    如今吴国的兵力是四十七万,这已经是吴国的全部兵力了,但这四十七万大军之中又有多少是愿意真心追随万永良与大唐为敌呢?

    李俊思之再三明白就算自己不撤军吴国依然会站到梁国一边,而如果自己撤军,梁国会不会就此接受吴国呢?这个问题李俊思考了很久,也与众将商议过,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撤军,只有如此才能知道梁国的打算。以如今梁国的实力以及庞师古的大军的战力,李俊相信要拿下吴国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李俊给高飞扬下令大军直接撤出江南东道,不要给梁国任何的压力,让梁国作出理应的答复。

    六月初七,飞龙卫撤离江南东道没有留下一兵一卒,直接撤军返回了江南西道洪州一带。

    七月十二日,当飞龙卫刚刚到达洪州之后,庞师古的大军便突袭吴国边境,七日内拿下了十二处关隘。吴国上下一片惊恐,不少关隘的守将见了庞师古大军的旗帜都是不战而降,更有甚者庞师古的大军未到就已经弃城而走。十数日后梁军拿下杭州与睦州两大主要州府,这使吴国的面临被围歼的结局。

    万永良对梁国的出尔反尔恨之入骨,但事到如今自己也只有死战到底一条路可走,若是自己投降,他们也一定不会放过自己。就在万永良与史凤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在永兴以及阴山一带布防的时候,却得到了另一个更加让他们惊恐的消息,那就是飞龙卫都督石燕,白小龙率领十万飞龙卫奇袭衡州,一举拿下衡州以南四州之地,如此吴国便只余下越州以及台州两地。

    如果说梁国是卑鄙无耻的话,那唐军则就是见缝插针,以逸待劳。万永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才当上吴王不足两个月,吴国便已经四分五裂,难道自己真的没有称王称霸的命?

    八月中,庞师古无视唐军占领衡州,便率领大军在永兴一带与吴国决战,仅仅四日,吴军便大败而降。史凤率领七万大军投降了庞师古,驻守在阴山的万永良得到这个消息后,连夜消失在了阴山大营,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就连他的几名弟子也不知道万永良去了什么地方。

    万永良失踪后,大军便在一名都督的率领下全部投靠了庞师古,整个吴国彻底宣布瓦解。风云数十载的吴国就此烟消云散,但年杨行密建立吴国可是费尽了心力,不想如今破灭起来确实如此的简单快捷。

    就连远在益州的李俊都没有想到吴国就这样简简单单不到两个月便彻底被征服了,就连最后的挣扎都没能显现。吴国覆灭,使梁国与大唐的边界直接接壤,这对任何一方而言都不是一个好兆头。幸好双方似乎都默许了各自的存在,没有哪一方主动攻击对方的军马。

    梁国没有准备好与大唐决一死战,相同的大唐也没有做好最后一击的准备,所以双方在边界驻兵时都可以留出了长达三十里的缓冲地带,在这三十里内发生的一切双方都不会去干涉,这也造成在中原很多地方都有马匪称霸一时。

    吴国覆灭之后,远在北方草原的大辽意识到他们的机会来了,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大辽的实力渐渐恢复,作为草原的雄鹰,耶律阿保机的目光一直盯着中原的繁华之地。

    昔日的五大帝国如今只余下三国鼎立,这使三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清晰。以目前的军力而言梁国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三方霸主,这便使辽国与大唐有了相互合作的基础。

    这年的冬季,李俊派遣使者前往上京龙泉府,这次派遣使者的目的就是想与辽国联盟共同防御节制梁国的壮大。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目前辽国也需要与大唐结盟以换取更多的时间来准备。

    三国都在积极的备战之中,如今的梁国不再是太子贞与楚侯的较量,而是皇帝与太子的较量。自从太子贞拿下吴国之后,嚣张气焰一时暴涨,要不是郑少白拦着,只怕此时太子贞已经在朝中开始了大清洗。(未完待续)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