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 > 《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第77章 于大仙拿小刀切了一小块……
    于大仙拿小刀切了一小块的礼饼,尝了一口。

    这一吃,他便赞不绝口了。

    “唔,小赵同志定的这礼饼味道真不错,花生和干果的香味很浓,肥膘肉冬瓜条肥而不腻,饼皮也酥脆。”

    “这味道正宗!配今日这正阳水泡的茶水,那是正正好!”

    “回头问问他哪家定的,搬家那天,我也定一些分给乡亲。”

    于大仙吃得香,咬一小口礼饼,嚼了嚼,配了茶水,接着又去咬。

    只见他眼睛微微眯起,一副享受模样。

    要是有那听曲儿的,说不得还能跟着打拍子呢。

    “真的吗?我不相信,除非让我也尝尝看。”

    潘垚探出手。

    下一刻,还微微闭眼的老仙儿就像长了第三只眼一样,伸出手就要朝潘垚探出的手背拍去。

    潘垚机灵,“嗖”的一下,那探出小手手便收了回去。

    “嘿嘿,老仙儿你打不着!”

    瞧着小丫头背着手,朝自己笑弯了杏眼,于大仙都哭笑不得了。

    他直叹养小娃娃不容易,轻了重了都不是。

    “没大么小,喊什么老仙儿,叫师父!”

    “好啦,就不逗师父你啦。”

    潘垚趁着于大仙一时不备,动作利索,像家里夺食的大白鹅一样,一下就叨了块礼饼在手中。

    张嘴一咬,饼皮着实油酥,外头是芝麻香,内里是花生和核桃等干果的香气,这些一下就充斥了整个口腔。

    咬了好大一口,潘垚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齁甜齁甜!

    她从来不知道,甜到一定程度时,这甜津津的滋味也能是炸弹,砰的一下,就在嘴里炸开了。

    “老仙儿你骗人!”潘垚控诉,“一点儿也不好吃!”

    “哈哈!”于大仙难得畅快一笑。

    他指着潘垚,好半晌才止住笑,连连摇头,“你呀你,小姑娘这么馋可不行,回头得被人骗走喽!”

    于大仙示意潘垚看自己。

    “这东西甜,得小口小口吃,急不得,吃的时候再配一点茶水,那滋味才好。”

    小小一块礼饼,一壶清茶,在小院子里摆一张竹摇椅,不用三两小友,只自己一人,悠悠哉哉,看看天边浮云飘过,吹吹凉风,就能悠闲过一个下午呢。

    虽然齁甜得像个炸弹,潘垚没有浪费,还是嚼了嚼吞下,然后吨吨吨地喝了一大杯的菊花茶,这才缓了那股甜味儿。

    “我不是给赵大哥开了小门,我是给大家都开了小门。”

    潘垚和于大仙解释,笑得自得。

    小大仙的名头可不是只有赵来景才知道,龙舟下河,船头贴一对公鸡剪纸避五毒保平安,除此之外,公鸡似凤,贴着剪纸,隐隐应着鸟舟的称号。

    在古时,最早的龙舟是鸟舟,《穆天子传》中提过,天子乘鸟舟,龙浮于大沼。

    “大家都寻了过来,叫我帮忙,我自然是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啦!”

    “每条船上,我都剪了对公鸡衔蜈蚣的剪纸贴上了!”

    潘垚表示,自己不偏不倚,绝对没有厚此薄彼,那剪纸是一样样的。

    “顽皮!”于大仙曲指弹了个脑崩过去。

    别人下注,选个三五个即可,土土倒好,各个都压了宝,甭管谁得了龙王,她都稳坐钓鱼台。

    ……

    既然赵来景得龙王凭的是实力,于大仙自然不再多说什么。

    今年的龙王是赵来景的金龙,这金龙是谁打的?芭蕉村的潘三金啊!端午还未过,大家就热闹的谈着,明年村子里要是有余钱,也得上芭蕉村请潘三金大师傅打一条!

    造船厂老板潘在龙听了,欢喜得嘴角咧到耳朵边,他重重拍了潘三金的肩膀,瞧他就像瞧着聚宝盆。

    “潘哥,好好干!回头给你涨工资。”

    “别回头啊,打铁还趁热,我看吶,择日不如撞日,你今儿就给我把工资涨了吧。”

    潘三金为人实在,不吃那画纸的大饼。

    潘在龙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连连拍潘三金的肩膀。

    “好好好,是我三金哥,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

    潘在龙沉吟片刻,想着既然想要马儿跑,自然得让马儿饱,他咬了下牙,忍着痛心,道。

    “行,今儿高兴,我也就大方一回,这个月就给你涨这个数!”

    潘在龙在潘三金耳朵边说了个数字。

    潘三金勉勉强强,“成吧成吧,都是老熟人了,你说涨这么点就涨这么点吧,抠了点少了点,不过,我就不和你计较了。”

    潘在龙:欸,真是说你胖,你还喘上了?到底谁才有小气的名头?

    “怎么,老哥最近发财了?”他目光往下,落在潘三金手指头上的大金戒子上。

    嗬!戴大金戒子了,难怪瞧不上这一张大团结了!

    “发财倒是谈不上。”潘三金摆手,乐呵呵模样。

    闺女说了,他是当老太爷的命,这做龙舟嘛,那就跟富贵人家的大爷闲不住,爱种点粮食瓜果一样。

    为的不是钱,为的是那一种兴趣爱好!

    为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潘在龙听了一通,比了个大拇哥的动作过去。

    虽然不大明白,不过,这境界听起来就不一样。

    ……

    热热闹闹的端午节过去了,江面上还有零星的几条船,这日,赵来景寻到潘垚,一脸兴奋的告诉她,他们船队要去打比赛了。

    和端午时的龙王争霸又不大一样,这次是专业的龙舟竞赛,私人组织的,打的是商业赛。

    潘垚听完后总结,“赢了有钱拿。”

    “对!赢了有钱拿!”赵来景开心得不行。

    商业赛不简单,自己要养龙舟手,热爱可以发光一时,不能发光一辈子。

    毕竟,每个人后头都有一个家庭要养。

    这一回,赵来景是真的要做船主了,那可不是只放放鞭炮就行了,得养龙舟手,组织他们训练,制定作战计划……事情多又杂,前头还得自掏腰包。

    潘垚替他瞧了瞧财帛官。

    还好还好,不是败家子的面相,是个老爸贼能赚钱,自己也能赚钱的富贵哥!

    “去吧,好好干!将咱们民俗文化发扬光大,与君共勉!”

    一个是赛龙舟,一个是当地特色,都是民俗文化,没毛病!

    见潘垚捏着拳头,笑眯眯地看着自己,赵来景心中升起豪情壮志,他也捏着拳头,和潘垚的小拳头对碰了下。

    “共勉!”

    ……

    五月十五,晴空无云,今日青龙金匮,六辰值日,是黄道吉日。

    百无禁忌,诸事皆宜。

    于大仙便是挑了今日搬家。

    一大清早,潘三金和周爱红便来帮忙,还有村子里的其他村民。

    乡下地方便是这样,一点风吹草动便能传得人尽皆知,但这地方人情味儿也足,一家有什么事,不用喊,大家伙儿便自觉的上门帮忙了。

    最后一个箱子搬出了小庙,于大仙站在庙前的空地上,回头看这一处小庙。

    他的目光依恋地流转过,朱红的墙,八角景格心的木窗,歇山顶式的屋顶……

    处处都是熟悉模样。

    就连墙面浮雕上的黄泥,哪块凸起多,那块凹一些,不用摸不用瞧,他心里都清晰。

    潘垚瞧出老仙儿的惆怅,上前一步,拉着老仙儿的手往新宅子那处走去。

    “师父,你想在院子里种什么树?”

    “要不要种点菜?我给你撒点丝瓜种子吧,插几根竹竿,保准过几天就爬了丝瓜藤,到时开的是黄花,大朵又好看,花凋谢了还能结丝瓜。”

    “别!”老仙儿被分了心神,顾不上惆怅,开始畅想自己心目中的小院子。

    不种菜,他得种花!

    海棠,山茶,栀子花……那围墙不用竹条扎篱笆,他要种活的!

    一丛丛栀子花枝叶翠绿,到夏日花开时,白色的花朵嵌在绿叶丛中,白花通透又素雅,隐隐有暗香飘来。

    于大仙想了想,心情舒展,“美啊!”

    潘垚偷笑,她就知道,别瞧老仙儿年纪大,他可是有颗臭美的心呢。

    飘香的院子潘垚也喜欢,不过,嘴巴上还要和老仙儿唱着反调。

    “别啊,丝瓜多好,清凉败火,实惠着呢,有的吃又有的看!”

    于大仙一拍潘垚脑袋,“小小年纪,就瞧着吃了。”

    瞧见潘垚偷笑,老仙儿老胳膊老腿儿慢了下来,睨了小丫头一眼。

    这是消遣他呢。

    “这不是瞧你心情不好么,说话逗逗你。”潘垚拉着老仙儿来到新宅子前,回头指着小庙方向,“喏,就这点路,别舍不得啦,白天你还得去庙里清修呢。”

    新宅子离小庙没有太远,只百来米的距离,经过潘垚这么一说,于大仙心里的惆怅去了大半。

    大宅子舒服啊,以前小庙只七.八平方米,哪哪都挤,现在这新房子,那是足足有七十五平方,这只是证件上的面积,小院子还不算。

    房子宽了,心情也跟着宽敞。

    于大仙在二楼还给潘垚留了个大房间,窗户边搁了张大书桌,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暖暖地淌了一片在桌面上。

    乔迁宴时,周爱红煮了几碗,有鱼有肉有菜,一家人热闹地吃个便饭。

    于大仙分了大家伙儿礼饼,有面又派头,谁不道一句于大仙今非昔比,这日子是越过越舒畅了。

    他还请了自己的便宜师弟张天师。

    张礼鹤也给面子,从a市坐了车,换了轮渡,一路颠簸过来,末了,他得了于大仙单独敬的一杯三白酒。

    “师弟!”

    “师兄!”

    “好,干一杯!”

    潘垚瞅着这两人亲亲热热,一切尽在一杯酒里时,溜下了饭桌,走到院子外头,坐在屋檐下的台阶上,抬头看天空。

    只见天空幽蓝,一轮明月挂在天畔,又大又圆。

    月宫明亮,能瞧到月宫上的阴影,阴影有些像一头大蟾蜍,四肢趴伏,眼睛圆圆,嘴巴大大。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