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 > 《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第87章 晨时的风轻柔地吹来,带……
    晨时的风轻柔地吹来,带着夜晚的凉爽。

    芦苇江广阔,河面平静,偶尔有几条鱼儿跃出水面,撩拨起些许江水,堤岸边,芦苇一丛又一丛,青绿又纤细。

    清风徐来,芦苇丛摇摇摆摆。

    潘垚抓着玄鸟黑色的羽毛,跟着船儿朝凤凰洲方向飞去,时不时地,她还用灵炁吹着船儿往前。

    听到周建章的话,潘垚低头,亲昵地拍了拍身下的玄鸟。

    “在说你呢,夸你是吉鸟,开不开心?”

    玄鸟振翅一飞,又绕着客船飞了几圈,以实际行动说着自己的欢喜。

    瞧到这一幕,周建章和何富贵稀罕不已,直道稀奇。

    ……

    到码头时,时间门还早,不过,这时候的人勤快,天光熹微时,码头边就有了卖货的人家了,小摊贩的吆喝声层起彼伏地响起。

    “卖鱼嘞,新鲜的鱼儿……大姐,来一条不?炖汤红烧,样样都好吃!”

    “怎么卖?”

    “好吃不贵。”瞧见生意上门,鱼贩子精神一振,当即说了价格。

    他是个会做生意的,摊子上除了卖鱼,还搁了几板豆腐,鱼汤搁豆腐,最是滋补。

    旁边的竹条簸箕里,还搁了一些葱一些姜块。

    那都是他自己在河中滩上种的,碰到难缠的客人,饶上几根葱,一块姜,生意也能好做许多。

    鱼贩子嗓门大又热情,玄鸟上,潘垚都被吸引住了目光。

    低头瞧去,正好瞧见他咧着嘴笑。

    只见他个子不高,约莫二十多岁,还穿着黑色雨靴,身前挂着黑色防水围裙,因为时常在水里抓鱼杀鱼,手上的皮肤被泡得发白,有些蜕皮。

    ……

    船儿靠岸,架上了木板,何富贵上了岸,在码头边的大青石上和周建章告别。

    两人寒暄了几句,何富贵背着包,朝公交车站走去。

    去市里还得坐八路的电车,方向有两个,那是万万不能坐反,坐反了,路便是南辕北辙。

    这些出门在外要注意的事,方才乘船时候,何富贵特意问了周建章。

    在何富贵眼里,老周常年开船,见的人形形色色,虽然也是粗汉,但也是顶顶有见识的人。

    瞧着何富贵和拥挤的人群上了公交车,方向也没错,潘垚放心了许多,打算就送到这儿。

    凤凰洲的码头可比六里镇热闹,这地儿去城里方便,城郊讨生活的,都是从这里坐公交车,叮铃叮铃的自行车就没停过。

    瞅着鱼儿和肉鲜嫩,还有细细的小河虾,潘垚有些馋,想着买一些回去,让阿妈炸虾团吃。

    河虾都大江大河里天生地养的,吃起来有股甜味,裹着面粉一炸,虾壳也酥脆,别提多好吃了。

    下一刻,玄鸟飞向屋檐处,小弄子里没人,潘垚如一道光般落下,身形凝实,在地上有细淡的影子,光好似还有些许透过,不过,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这一处小弄子是用青石板铺的,长条板或横或竖,上头的棱角被磨平,只余圆润的坑坑点点,带着古老的韵致,旁边一条排水的小沟。

    一户人家的院子里种了角梅,角梅探出墙,挂了一墙的花,瞧过去一片的紫红。

    清风吹来,花枝摇晃,招摇动人。

    潘垚微微踮了脚,要去摘那一朵花,还不待她够到,半空中的玄鸟俯冲而下,嘴中衔一花枝,落入潘垚手中。

    “啾!”玄鸟歪头,小眼睛里透着邀功的光。

    “哈哈,多谢多谢。”

    元炁拢过,潘垚手中的角梅成了小篮子。

    挎着篮子,脚步轻快,潘垚准备去凤凰洲这一处的市集买买东西。

    玄鸟落在小姑娘的肩头,细尖的嘴理了理身上的羽毛。

    下一刻,它昂首胸脯,眼睛朝四周瞧来瞧去,别提多机灵了。

    买了猪肉条,河虾,还瞧到了有人在卖无花果,一粒粒紫皮的无花果搁在竹筐中,有一些微微开了口,露出里头的瓤肉,沁甜的淡香飘来。

    “阿妹,要秤一点吗?树上刚采的,香着嘞!”

    篮子后头,坐在小杌凳上的婶子热情地招呼。

    “好呀,来一点儿。”

    潘垚蹲了下来捡无花果,这一捡就捡了小半袋的牛皮纸袋。

    ……

    “娟姐,昨儿说的,给我捎一些无花果树枝,你给我带了吧?”

    这时,一道声音传了过来,喊的娟姐正好是潘垚面前这摆了无花果篮子的大姐。

    “带了带了。”姚秀娟笑得敞亮,嗓门也大,“钱小哥特意交代了,忘啥也不能忘了你的事儿啊。”

    “要是忘了,那不白瞎了你昨儿送我的那条鳊鱼?我可不做这占便宜的事儿!”

    转过头,姚秀娟笑着对潘垚道。

    “阿妹等等,婶儿给叔拿个东西,再给你秤无花果啊。”

    “好,婶儿,我不急。”潘垚笑了笑,索性又去篮子里挑无花果。

    无花果紫皮,软软的一个,拿的时候动作要轻,不然磕到,回头便会发烂,那样就不好吃了。

    姚秀娟歪着身子,去小杌凳后头翻化肥袋,起了身,半袋子的化肥袋都朝来人递去。

    “喏,拿着吧。”

    “哟,这么多啊。”

    来人是凤凰洲靠码头的鱼贩子钱小尘,这会儿还踩着雨靴过来,身上带着鱼腥味儿,瞧见这半袋子的化肥袋,眼睛都瞪圆了。

    “多谢娟姐了。”

    “嗐,谢啥。”姚秀娟爽利,“就树上采的东西,一些树枝叶子罢了,这也值得谢?再说了,我这也不白给,昨天还收了你那一条的大鱼呢。”

    “说来还是我占便宜!”

    “我那鱼也不值钱,就河里捞的。”钱小尘拎着化肥袋,咧嘴笑了笑,有些羞赧模样。

    “一会儿收摊了,要是还有鱼剩,我给娟姐再拎一条鱼来。”瞧着这一化肥袋的无花果枝,钱小尘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再说再说。”姚秀娟摆手,赶人去做生意,“忙着去吧,我这儿还有客人呢。”

    这时候偷懒的人少,赚钱的地方少,大家都珍惜上班的机会,再加上晚上没什么好玩的,睡得也早,五六点天光初亮,上街买菜的人比比皆是。

    就这么说话的空挡,鱼摊子那处也来了客人,这会儿正探头张望,开口喊着。

    “老板,老板……人呢?买鱼了!”

    “哎,来了来了!”钱小尘扯着嗓门应了一声,转头对姚秀娟道。

    “娟姐,那我做生意去了。”

    “快去快去。”

    赶了人,姚秀娟拿出秤。

    潘垚挑好的无花果搁在牛皮纸袋中,这会儿,牛皮纸袋被搁在秤盘上,姚秀娟眯着眼睛,拨动秤砣上的线往后,秤杆的尾巴从高高翘起到慢慢变平。

    “多少多少?”潘垚凑着头去瞧。

    小姑娘粉雕玉砌,一头细嫩的发披散着,头发只到肩头的位置,阳光下微微有些蓬松,映衬得那张小脸蛋愈发地惹人喜欢。

    姚秀娟眼里都是笑意。

    “一斤半了,来来,婶儿再给你两个添头,让这秤尾巴翘得高高的。”

    “谢谢婶儿。”潘垚也欢喜。

    怕潘垚小小姑娘不懂,姚秀娟帮潘垚整了整菜篮子,肉搁在下头,容易磕坏的无花果放在上头。

    “真乖,是放暑假了,帮阿妈买菜吗?真乖真乖,是个乖阿妹。”

    “婶儿,无花果的树枝干嘛用的呀。”潘垚好奇,“也是吃的吗?熬汤吗?”

    “这东西好着呢,熬肉汤还能祛风祛湿,刚那钱小哥,他家是白水郎,你知道白水郎吧,就是靠水讨生活,吃住都在船上的。”

    “他们要下河打鱼捞河蚌蚬子,年轻时候还没什么,上了年纪,身上便会风湿痛。”

    姚秀娟乐得和小姑娘唠嗑,一边找零钱,一边继续道。

    “就算不熬肉汤,无花果的枝干煮水,对嗓子也好,那钱小哥大嗓门,卖鱼费嗓子,这段时间门老喊嗓门不舒坦,煮水来喝喝,那也是好的。”

    姚秀娟说旁人大嗓子,她旁边卖鸭蛋的婶子哈哈笑,半点也没不好意思。

    “秀娟你嗓门也不小,就别二哥说大哥了。”

    “去去去,”姚秀娟瞥了一眼过去,笑骂,“你才是大公鸡闹嗓子,快别提了。”

    潘垚瞧着两人互相笑骂,鲜活又热闹,像凤凰洲的这一处市集。

    “阿妹,也到婶儿这儿买些蛋啊。”卖蛋的婶子笑着揽客。

    “不用不用,家里自己养了。”潘垚摆手。

    “这样啊。”卖鸭蛋的婶子面露可惜。

    “阿妹是哪家的?瞧着倒是面生,阿妈呢?别自己跑丢喽!”

    左右没有客人上门,卖蛋的婶儿话多,笑着唠嗑着家常。

    “就这附近的呀。”潘垚笑弯了一双杏眼,搪塞了几句,挎着篮子,朝着凤凰洲的码头边走去。

    “这丫头水灵,瞧着就惹人喜欢,就是面皮薄了一点。”

    “知道人面皮薄,还逗人小姑娘,喏,人都被逗走了。”姚秀娟笑骂。

    “小姑娘可爱,不就是用来逗的嘛。”卖鸭蛋的周金花不以为意。

    “一早就这么热闹啊。”周爱凤停了自行车,车子都没下,瞧着那篮子鸭蛋,将齐耳的短发往后夹了夹,招呼道。

    “金花嫂子,给我秤十个蛋,你帮我挑吧,我就不下车了。”

    周爱凤和周金花带着点亲,也不怕她挑了坏蛋给自己,也不讲究客气,直接就道。

    “挑新鲜的,坏蛋了,我可是会直接寻上门的!”

    “哪呢!瞧你说的,我这儿的蛋个个都新鲜!”生意上门,这会儿,轮到周金花得意了。

    很快,十个青壳鸭蛋到了周爱凤车把子上挂着的篮子里。

    “刚刚在说什么呢,这么热闹。”周爱凤往布包里翻钱,嘴里也没闲着。

    “没啥,就瞧着一个小姑娘生得好,稀罕了几句……喏,这会儿在小钱摊子前买鱼呢。”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