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 > 《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第125章
    “小大仙,小大仙——”

    小庙这处,潘垚正和老仙儿一道摆了桌,五牲十二果,清酒香烛。

    为了漂亮,潘垚还拿萝卜刻了尊小小的仙人骑凤,只见下头的凤凰羽翼振翅,既小巧旖旎,又别有气势。

    欣赏了自己的好手艺,再次赞许这次的大凤凰绝对是凤凰,不是大公鸡后,潘垚将它搁在罐罐肉旁。

    罐罐肉氤氲着菇香和肉香,蹄筋润泽,一瞧就是有嚼劲模样,汤鲜色清,让人垂涎三尺。

    潘垚嘿嘿一笑,就不信府君不馋。

    ……

    听到声音,潘垚转过身,瞧见来人,眼睛弯了弯。

    “婆婆。”

    周爱红也在一旁帮忙,瞧见老太太和老爷子走在一道,心中欣慰。

    这就对了嘛,大过年的,有什么好吵的?

    家和才能万事兴,要吵架,那也得等到初五破五之后再吵!

    “婶,什么时候回来的?”周爱红拎过一杯清酒,往化宝炉中一泼,寒暄道,“过年的东西准备妥了吗?要不要我帮忙?梅子和有才不在家,有用得着力气的,你只管来叫我和三金,我和梅子要好呢!”

    “哎哟,多谢多谢,爱红你好心咧。”

    老太太高玉姣是建国前出生的,当初还被家里压着缠了小脚。

    她性子犟,闹个不停,镇日镇日地哭,爹妈到底怜她,小脚虽然好找亲事,不过,和好亲事相比,还是活命更重要。

    那时战火纷乱,外贼入侵,心狠手辣,遇到危险,有一双好好的脚,跑得也更快些。

    后来,高玉姣的脚便被放了。

    虽然被放脚,曾经的伤害却不能被消弭,老太太的脚就是比寻常人小,跑起来也不够快。

    这会儿,她还和老伴儿怄着气,也不用他搀扶,丢开老头子陈成华伸来的手,颠颠着脚步,吁吁喘气来到潘垚面前。

    她冲周爱红摆了摆手,皱着眉,苦恼模样。

    “我大妮儿家有些不妥,像是来了外鬼,今年过年,就含糊着过了。”

    听说是闹鬼,周爱红惊了惊,“啊,这大过年的——是是,这事儿要紧,盘盘,你和婆婆说说话,这儿妈给你收拾。”

    拜神已经到了尾声,酒水斟到化宝炉中,只等化宝炉里的灰烬燃烧殆尽,再放个鞭炮,就能将这些菜搁到箩筐里再往回担。

    然后,下午就是准备晚上的年夜饭,小孩子再洗个澡,换身新衣裳,晚上等着吃好吃的,再拿个压祟的红包。

    周爱红做惯了家里活,今天潘三金也没上班,有他帮忙,她倒是忙得过来。

    潘垚三两步走到老太太面前,搀扶住她的手,往小庙里头走去。

    “阿婆不急,你和我说说,时间还有,一会儿我和你走一趟姑姑家,保准让大家都过个安心年。”

    都是芭蕉村的乡亲,陈家和潘家虽然没有亲戚关系,不过,同住芭蕉村,共饮芦苇江的江水,对于老太太出嫁的闺女儿,潘垚虽未见过,却也跟着陈聪聪喊一声姑姑。

    小庙自打老仙儿搬走后,里头空了许多,只摆了个神龛和八仙供桌以及两张长凳,今日云厚,偶尔有熹微的日光透过窗棂的雕花落进小庙,空气中有尘埃的光影。

    高玉姣都要坐不住喽,她拿出帕子擦了擦汗,也不多寒暄,紧着就道。

    “这不是和老头子吵架了么,我就去了闺女儿家。”

    “左右儿子儿媳妇都不回来,家里冷冷清清的,去大妮儿家,外孙女,孙孙,还有女婿闺女儿都在,人多起来也有人气,我心里也好受。”

    潘垚恩恩地时不时应两句,从老太太口中知道,她家女婿闺女儿勤快能干,今年刚起了屋子,老太太去闺女儿家过年,一方面是和老伴儿怄气,一方面嘛,也有给自家闺女儿暖房的意思。

    新建的房子人气多,以后人丁也兴旺。

    哪里想到,老太太才住下,夜里就听到了动静。

    “哒哒哒,哒哒哒的,”高玉姣面上有些惊怕,特特压低了嗓门,“像有人在屋子外头走路,来回地往窗户里瞧,不安好心吶!”

    老人家眼睛浑浊,面庞有着皱纹,她很瘦,这样一来,皮肤就像挂了张皮子在脸上一样。

    五分的恐怖,生生被老太太唬成了七八分。

    “我一下就想起小大仙你了,”高玉姣一拍大腿儿,“这不,天亮吃了饭,越想越觉得这屋子凶险,我紧着就往咱们村子来,都不和臭老头子计较了。”

    旁边,被老太太嫌弃的臭老头子疼孬了一张脸。

    这老太婆,鸡贼!真他娘的贼!

    她拍的是他的大腿儿咧!

    潘垚瞅着这两老伴儿,噗嗤一声便笑了,下一刻,她连忙正容。

    “婆婆,我和你一道去瞧瞧吧,你们也放心。”

    “好好,大妮儿就嫁在谢厝,不远的。”

    虽然心情还担心,见潘垚这样干脆地应下,高玉姣还是笑瘪了嘴,微微抖着手,去口袋里翻了一把花生给潘垚。

    “阿妹吃。”

    “哎,”潘垚接过,笑盈盈地便往兜里揣,“您家的花生好,昨儿我给爸爸尝,他还想多喝几杯酒,一直囔囔着这花生烀得香,还和我抢呢。”

    “这有啥,我这儿还有。”老太太高兴,又要去翻口袋。

    这时候的老人家会穿好几件衣服,很多件都是单薄的单衣,她撩了衣摆,又去翻里头的花生,像阿奶的模样。

    潘垚笑着又接了几个,紧着就道,“够了够了,咱们先去姑姑那儿瞧瞧。”

    老太太还想走路过去,潘垚瞅了瞅她的脚,都佩服这时候的人。

    在交通靠走,治安靠狗的年代,老太太是半路放的脚都特别能走。

    生命在于运动,这话半点不假,走路走得多了,身子板也比以后的人结实,别的不说,这时候的人能担起两三百斤的粮食,以后坐办公室的可不成。

    “走什么,我载你。”老大爷陈成华留了下话,转而就去借了辆三轮。

    他催着老太太上车。“好了好了,是我的错,咱们就不吵嘴了,大妮儿的事要紧。”

    “瞧着大妮儿的面子,给你个机会。”老太太得了好,嘀嘀咕咕几句,也就顺坡下了驴。

    她爬上了三轮车的车斗里,眯了眯眼,瘪瘪嘴儿,冲潘垚招手。

    “小大仙,你也上来啊。”

    三轮车是军绿色的,没以后的大辆,主人家爱惜,还在四周用藤子编了草席样的边,将车斗那漏风的地方都围上。

    要过年了,什么东西都得洗刷干净,力求新年新气象,就连这三轮车都不例外。

    只见车斗干干净净,铃铛都擦得锃亮。

    潘垚坐过二八大杠的自行车,还没坐过这露天敞篷的小三轮呢。

    “哎,就来。”她当即应了一声,也跟着上了这三轮车。

    不好坐侧边,怕重心不稳翻车,一老一少往车斗里点垫了个纸皮,也不拘着,直接便坐了下来。

    三轮车的车轮子在土路上压过,留下车辙子。

    陈成华惊奇:“哎,今儿这车,骑起来不费劲儿啊。”

    “不费劲儿你就骑快些,大妮儿和聪聪还等着呢。”

    老太太催促,还拍了拍老头子被风吹得鼓囊囊的外衣,潘垚瞧到,不远处,放牛归来的水伯也扬了扬鞭,虚虚挥了挥,催着牛儿快走。

    两边的景颇为应和,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潘垚笑了笑,手中掐着的手诀变了变。

    瞬间,本来就快的三轮车更快了。

    前头蹬车的陈老伯瞪大了眼睛,惊诧到吃风,“老太婆,我这腿脚今天好生利索,蹬得简直要飞起喽!”

    可不是飞起么,水伯瞧到三轮车,注意到车斗里的潘垚,正想唤她一声阿妹。

    刚才去给牛儿吃草时候,他正好采了些拐枣,还想问问阿妹尝不尝。

    话还没说出口,就见三轮车颠颠,一路朝西颠去,留了一尾巴的泥巴土给他。

    牛背上,水伯回头瞅三轮,眼睛都瞧圆了。

    “嘿,这陈老头——吃啥补的了,腿脚竟利索成这样!还是打鸡血了?”

    “走喽走喽,”水伯啧啧两声,收回目光,又虚虚打了记鞭子,催促牛儿,“你可是青壮牛,没道理连陈老头那老寒腿都比不过,是不是?快快,咱们也快点。”

    “哞~”牛儿轻啼,似在委屈。

    ……

    谢厝离芭蕉村倒是没有太远,打了鸡血的三轮车颠了十几分钟,在村子口写着村名的大石头处慢了下来。

    今天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有鞭炮的声响。红灯笼,红对联,门上贴着崭新的神荼郁垒图像,到处热热闹闹,吉祥又喜庆。

    在村东的谢国粱家却不一样,只见夫妻两人愁着眉,踮脚翘首着看着外面,时不时还来回踱步。

    “嗐!就该我去叫人,腿脚也利索些,不然让聪聪这孩子去叫人也成啊。”谢国梁着急,老太太那可是小脚。

    陈明花也着急,“我能不知道嘛,这不是老太太说了,你是男人,有阳气,得在家里镇着,聪聪是男娃娃,也得在在家里待着,她和小大仙熟,上门也好请人一点。”

    夫妻两人拌嘴了两声,陈明花手探了探搪瓷杯,眼睛一亮,催促一旁的大侄子。

    “聪聪来,水不烫了,快再喝喝,咱们多喝点水,再多尿几趟--”

    “你奶奶特特交代了,这童子尿最顶事!驱邪呢。”这一句驱邪,陈明花压低了嗓门,就怕惊着什么存在了。

    末了,她眼睛瞅着陈聪聪,见陈聪聪瞧着水杯打嗝,打退堂鼓模样,咬了咬牙,又狠心道。

    “大侄儿,咱们一家好几口人,可就指着你了,唉,怨姑姑,只给你生了个表妹,没给你个助力。”

    表妹偷偷往旁挪了挪,瞅着表哥,眼里都露出同情的光了。

    她好庆幸自己是表妹哦。

    陈聪聪:……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