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 > 《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第143章
    流星雨!

    潘垚都瞪大了眼睛去瞧,当真是美,一颗又一颗的流星划过天际,擦亮幽蓝的天,悄无声息,却又绚烂旖旎。

    玉镜府君说这是盛景,果真不假。

    星陨落了好一阵,夜风徐徐吹来,只带来草丛中虫儿的鸣叫。

    小庙屋檐处氤氲着月华,犹如一轮明月。

    风将衣袍吹起,簌簌猎猎,玉镜府君侧头看去,就见小姑娘两手撑在身后,发丝飞扬,眼睛明亮,好似倒映着一颗又一颗的流星。

    星落只是一瞬,她瞧得聚精会神,舍不得眨一下眼睛,瞧见大颗一些的星陨,见它们拖着长尾巴似的磷光,身子还往前一探,瞧得愈发认真了。

    好像更认真些,这些美丽却只一瞬间的景便能记在心里,记得更牢一些,更久一些。

    证明它们曾经绚烂,曾经来过。

    只一刹那的光华,也不能被辜负。

    玉镜府君笑了笑,收回目光,也跟着看向远方,瞧着这数百年难得一见的盛景。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日子,乡下地头变化不大,人们生活的习性和之前也并无太大的区别。

    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和网线,大家的作息健康极了,此时月上中天,村子里的人都歇了,夜坠流星的盛况,瞧到的人极少。

    人没瞧到,动物却不一定。

    夜晚的天空幽蓝,山地里有风,风声呜咽地吹过山洞,再卷向密林,摇得古树沙沙作响。

    伴随着风声,还有几声犬吠声响起。

    这是一群奔走四方的野狗,皮毛或黄或黑,毛发稀疏,薄薄一层攀附着骨头,行进间能瞧见骨节,突兀又瘦削。

    月夜下,它们的眼睛泛着幽幽之色,瞅着有些像狼。

    一颗又一颗的星陨落下,三三两两的野狗有些不安,它们停了奔逐,仰着头,追逐着尾巴来回打转。

    这时,天空有一颗流星朝山地这处划来,光愈发地近,狗群呜咽一声,眼睛明亮又圆瞪。

    虽然是畜生,却也察觉到了危险,四处而逃。

    其中,有一条大黄狗逃窜的方向不对,随着一个跳跃,正好落到了星陨的方向。

    星陨的碎片灼热,带着微微的猩红,只一错眼的功夫,它便落入了大黄狗的口中。

    像一团光,又像一团炁。

    顺着狗儿的嘴巴食道,一路落进它的肚子里。

    “嗷呜”一声,大黄狗夹着尾巴逃窜。

    它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哪里想到,那猩红的碎片入了肚子,竟无半点不对,不烫,也不烧狗。

    大黄狗不解,困惑地追着自个儿尾巴转了转,嘴里呜呜汪汪地低叫。

    它只是普通的狗,怎么想也想不清楚,明明是被那流光砸到了,怎么会一点也没有不妥?

    想不明白便不想,大黄狗庆幸自自己逃出生天,汪汪两声,追逐着同伴而去。

    月夜下,隐约能见它瘦骨嶙峋,腹肚却便便,显然,这是一只母狗,还是一条怀了小狗的母狗。

    沿着山路一路向东,便能去a市。

    野狗群一路朝东奔逐而去,大黄狗落后几步,脚步疲惫,它停了停脚步,吐着舌头呼哧呼哧,跑一段歇一段,再咬一咬山里的山鼠,嗅着同伴的气息,倒还真追上了。

    ……

    过了端午,a市的天气一日热过一日,前些日子那多雨的情况好似是遥远时候的事情。

    天光明媚,天空蓝得晃眼。

    “哗啦”一声,潘垚从芦苇江中冒出头,不远处,潘三金撑着竹篙,划着船儿靠近。

    “盘盘,这些石头应该是够了,咱们回去吧。”

    随着铿锵的一阵响,潘三金就见潘垚拉着一个大网兜,三两下便将石头倒进了木船上。

    船儿吃水,略略往下沉了沉。

    潘垚看了看,也是满足了。

    遂点了点头,应道。

    “差不多了,咱们回去吧。”

    石头很是漂亮,各种颜色的都有,玉白的,墨黑的,浅灰的……经过河水常年的冲刷,各个圆润光滑,和着水泥铺上,古朴又别致。

    水里捡的石头属阴,潘垚特意摆了阵法,一粒粒石子好似不规则地铺在地面,实则和天际遥遥的群星相对。

    夜里星光起,小院子里起了柔和的风。

    藏风纳气,地气润泽。

    周爱红种在西南角落的瓜果蔬菜长势更加喜人了,空气里有股暗香,那是做篱笆墙的栀子花悄然绽放。

    院子里,水井时不时有咕噜噜的声音响起,顾菟不出门做生意时,都藏身在潘家老井修炼。

    ……

    角落里堆了一些破瓦,那是前两天拣瓦时淘汰下来的。

    周爱红听潘垚说了,这老瓦遮蔽风雨,染了屋宅的气场,有祛邪驱煞庇护之意,就都舍不得丢了,这不,她特意捡了搁在角落里。

    破得实在厉害的,才给小孩拿去扔水瓢。

    那些没那么破的,准备等潘三金过两天空了,搭个鸡寮什么的。

    “端午已过,龙舟厂也没那么忙,正好呀,给你爸爸找点事儿做,省得他骑着个自行车胡乱跑。”

    周爱红手中提着一根水龙头,一边和潘垚唠嗑,一边还朝铺了水泥和鹅卵石的院子地面上浇水。

    水泥刚铺这几日,它就得吃水,得养护,这样才不容易坏。

    清凌凌的水一冲,上头的鹅卵石愈发地剔透了。

    潘垚瞧了瞧被说不能闲的潘三金,偷偷笑了笑。

    “好,我也能帮忙。”

    “对了,盘盘。”周爱红又想起了什么,收了水管,紧着就道,“解放路那儿的店面,拆迁的事已经定了,正好明儿周日,咱们一道去市里瞧瞧,顺道再看看店面。”

    潘三金:“有啥好看的。”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这手散漫得!”周爱红嫌弃地瞪了潘三金一眼,手一指角落里的破瓦片。

    “要当真签字了,咱也能瞧瞧有什么东西能往家里拆回来,窗户、瓦片,木门……都成。”

    就是破木头,那都能用来烧柴。

    潘三金恍然,“对对对,可不能浪费了。”

    潘垚想了想,这倒也是,解放路那边的店面是个老宅了,要当真签字了,勾车一勾,什么都成破烂,她们先拆一些回来,能用的就别浪费,像那窗棂,里头可是有雕花的,现在会这些手艺的人一年比一年少。

    就是没有拆什么东西回来,进城走一走,瞧一瞧,那也是有趣的呀。

    ……

    第二日。

    夏日日长夜短,一早天就亮了,潘垚坐在自行车后头,和潘三金一道去码头边,准备乘船去市里。

    早晨的风凉凉的吹来,路边野草葱郁,野花夹杂其中,或红或紫或蓝或黄,各色皆有,小小的一朵,便为夏日添几分色彩。

    自行车的车轮子滚动,很快便轧过去,潘垚贪看周围的景,只见青草树梢,叶尖还有点点水露欲坠。

    清晨时分,疏朗又清新,路上是鸟儿和虫鸣的声音,处处皆是生机勃勃。

    等到了渡口了,人多了起来,周围也就喧嚣热闹了起来。

    到了a市就更甚了。

    ……

    早市热闹极了,处处都是叫卖吆喝的声音,卖菜的,卖早点的,卖肉卖丸子的……人声鼎沸,买菜的妇人手挎一个竹编篮子。

    你出个价,我再喊便宜几分,实在不成,再捎点饶头,添上几根葱蒜也成。

    拿到了便是占到便宜,特别有成就感,脑袋都高昂了两分。

    这儿一片的烟火气息。

    ……

    “小萤,饿不饿,渴不渴?”做生意的妇人抽空看了眼闺女,收拾着碗筷的时候,紧着就问道。

    “妈,我不饿,也不渴。”叫住小萤的小姑娘抬了抬头,露出光洁的额头。

    只见她脸蛋小小,鼻子挺巧,唇色浅浅,让人看了便心生怜惜。

    “老板娘,给我来一碗豆浆,加一勺子的白砂糖,再来一个三角糕,三角糕拿酥脆点的啊,要新鲜出锅的。”

    “哎,保准酥脆,我这都今早现炸的,对喽,加糖的豆浆要添一毛,得三毛钱。”

    “去去去,好你个毛大姐,特意说这一声,这是打量我吃不起白糖还是咋滴,加!”

    顾客摆手,笑骂了一声。

    一声加字,喊得豪迈又大气,一毛钱的生意,被这豪气的声音一加持,生生喊出了大生意的气势。

    被叫做毛大姐的老板娘抿嘴一笑,转过身,利落地拿出干净的瓷碗,白糖加一勺,保温壶中的豆浆一冲倒,汤匙搁上头。

    “劳烦您自个儿搅一搅嘞。”

    “呵呵,客气客气。”

    顾客喝着豆浆,咬着酥脆的三角糕,视线一转,目光落在毛大姐的闺女面上时,脸上便露出了惋惜。

    “毛大姐,你家这闺女儿眼睛得去瞧瞧啊,这样漂亮的大眼睛灰蒙蒙的,瞧不到东西,这辈子都可惜了。”

    毛大姐擦桌子的动作僵了僵,回头看了一眼自己闺女,只见她坐在摊位旁边的小凳子上,怀中抱着一只小奶狗,脸蛋贴着狗儿,时不时还给狗儿顺顺毛。

    虽然瞧不见,却是爱怜喜爱的神情。

    见闺女儿没有被影响了心情,毛大姐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转而,又有些气闷这些客人。

    虽然是好心,可老当着孩子面儿提做什么!

    她能不知道要带去看么!

    说说说!

    你一句,我一句,轻轻巧巧。

    孩子坐这儿,一天能听几十句,天天得听,这些话密密麻麻砸进去,心里得多难受!

    毛水萍心里发着牢骚,面上却不敢露分毫,只心中微微叹气。

    都是客人呢,家里吃穿嚼用,都靠着这个摊子,这会儿痛快怼了客人,明儿就该做不到生意了。

    “是是是,有想着去看,这不是在攒钱么,小萤的眼睛得去大医院瞧,咱老百姓的,去一趟医院不容易。”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s://m.biqusa.cc,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